第1篇:《少年王冕》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少年王冕》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 读一读,再抄写
耽误 晶莹 贴补 高手
孝敬 明媚 牵挂 隔壁
二、读课文,做填空
《少年王冕》一课选自 写的 。文中的王冕是 (朝代)的人,课文主要讲了他 的事。
三、对课文的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和收获,请写在下面:
《少年王冕》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二、读文悟情,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默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三、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交流: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如果王冕很伤心,一幅舍不得的样子,你能理解他吗?可王冕又是怎样做的呢?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少年王冕》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 再带点的正确读音下画“-”。
闷(mèn mēn) 天气闷(mèn mēn)
运载(zǎi zài) 供(gōng gòng)不起
诸暨(jì jǐ) 积攒(zǎn zàn)
二、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一写自己读文的感悟。
陪同( ) 孝顺( )
积累( ) 抽空( )
所填词语主要从两方面写王冕:一是 ;二是 。这两方面是他成才的重要基础。
布置作业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板书设计
王冕 七岁时
十岁时
十三四岁时
十七八岁时
第2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理解“闷得慌”含义,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少年王冕。(板书课题)1.读一读,写出相关词语:
王冕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他母亲没办法,只得(dān wù)他的前程,让正在私塾读书的王冕辍学,到(gé bì)秦家去放牛,挣点钱(tiē
bǔ)家用。母亲还让王冕每天早出晚归,免得她(qiān guà)。
王冕一边读书一边替秦家放牛,过了几年。有一天,他看到雨后的荷花在阳光下缀着(jīng yíng)的雨水,美丽极了。于是他就试着画起荷花,不久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画荷花的(ɡāo shǒu)。
长大后的王冕依然(xiào jìnɡ)母亲,还在春光(míng mèi)的日子,用牛车(zài)着母亲到村上湖边游玩。
2.校对更正并朗读这段话——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 1.课文约980个字,从王冕7岁写起,写到十七八岁,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2年的生活经历,作者是否平均用80个字来写王冕的每一年?
2.既然是有详有略,那么作者详写了几岁?略写了几岁?快速浏览课文。(略写了7岁、17岁和18岁;详写了10岁和14岁;其余的没写。)
3.小结:这种写法就叫详略结合。能够突出王冕品格、精神的要详写,与此有关系的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
三.文本细读,感悟勤孝。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呢? 复习板书: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2.教师过渡:同学们,王冕的孝敬、勤奋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从课文的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王冕的品质呢?学生开始圈画。
过渡:我想通过刚才的默读,圈化,你对孝顺、勤奋的王冕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把你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这段话是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一段话。有个词语说的好: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诠释。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觉得母亲说话的时候是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无奈、难过)母亲这么伤心无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呢?(引导学生抓住“不是”“实在”“只好”)
评价语: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才,如果她的母亲有一点办法的话,一定会尽百分的努力的。引导抓住“年成不好”“这点钱”体会。
(2)教师引导读:无奈的母亲,伤心的话语,处处打动人的心。教师过渡:面对这样的母亲,王冕又是怎么说的呢?
(3)指名学生读一读王冕的话。设疑:王冕说他在学堂“闷得慌”,这是真话还是谎话? 指名学生交流。(放牛心里是真快活,因为可以贴补家用,为母亲分忧;在学堂是真闷得慌,因为这几年,“眼看”的不仅仅是母亲,同时王冕也一样“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作为一个如此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
(4)引读:王冕的内心其实非常喜欢读书,但是面对无奈的母亲,为了不让她伤心,他只能说不喜欢读书,但说的时候,还是应该怎样呢?(王冕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是一个体贴的孩子)
(5)教师引导读:这段对话真是写的生动感人,把人物的心理写的入木三分。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们一定有万千的感慨,想想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看到了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王冕。(2).学生交流。A、“舍不得吃”。同学们,腌鱼腊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对于王冕来说呢?(难得的美味、美味佳肴„„)但他要把这难得的美味留给母亲吃。同学们,当时王冕几岁?十岁,你们现在多大?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好吃的会怎样?而小小年纪的王冕有了好吃的想到的是谁? B、“舍不得花”同学们,这些零花钱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呀,小小年级的王冕肚子饿了,用东家给的零花钱买点心填填肚子,这应该吗?这过分吗?)可是他却怎么做?为什么要“偷空”出来买书?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十分勤奋呢?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
(3)师总结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5.出示: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王冕的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荷花这么好,主要是努力的结果。课文中只写“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没有写他如何努力,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当时的画面。出示场景:
王冕学画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白天放牛时,();晚上回到家,();天空刚露出黎明后的曙光,();万家灯火已熄灭的深夜,()。
“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换个说法
小结:王冕的成功和他的画画天赋分不开,但主要靠他的勤奋,他的努力,他的坚持。6.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母亲会怎么想呢?
四.潜心涵咏,体会王冕细心观察、刻苦学画的品质。
过渡:这是一篇人物故事。古人写文章惜字如金,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这一场雨和雨后的荷花?
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这一池不简单的荷花。
(1)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2)教师点击出示方位词,体会写作顺序:从上到下,从高到低,从次到主。请你们好好读读,想想这些景物美在什么地方?(提示:角度是多样的,可以从色彩、形态、动态写作特色等角度思考问题)(3)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冕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这种善于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品质怎么培养的?——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书,给了他一双慧眼)
(4)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心里想道——随后转念又想—— 读书让他得到美的熏陶,“古人说,人在画图中。”读书增长智慧建立自信心,“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读书让他明白坚持不懈的道理。所以他能从起初画得不好,坚持到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读书为画画奠基。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动手画几笔?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谁来换个说法?(改成陈述的语气)“心动不如行动”,从此,王冕就刻苦学画,成了画荷花的高手。你知道什么叫高手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高手?指名读出相关语句。
小结:这一段景色的描写直接诱使王冕拿起笔画画。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不仅是王冕学画的契机,而且还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更是王冕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纯洁高尚的人格写照,所以要详写,要写得生动、细致、传神。五.总结拓展:
1.过渡:就这样,王冕走上了学画的道路。凭着他的聪颖、勤奋,自学成才,成为元末明初著名的画家、诗人。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王冕是一个——的人?出示:百事善为先,百善孝为源。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吴敬梓也是严格按这一个标准来刻画王冕这一儒林外史的第一人的,把王冕作为“儒林楷模
学者榜样”,而书中其他200多个人物大多为作者讽刺对象。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少年王冕,你知道中年王冕吗?想知道老年王冕吗?课后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吧。
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儒林楷模
学者榜样
第3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理解“闷得慌”含义,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少年王冕。(板书课题)-读题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赏析课文
品读王冕 “孝顺懂事、勤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