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2 07:15: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论文

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论文

一、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

(1)有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技术有丰富的业务接口,符合市场业务综合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也与当前铁路通信改革走向相适。其丰富的功能,全面的数据接口,都为客运铁路的现代化运营所必须的MIS系统联网创造了条件。通过与无线集群、无线本地环路技术相结合,光纤接入网能够实现将列调、区间通话等功能进行系统整合,既能提高通信质量,又节约成本,方便维护。

(2)无线接入网:客专铁路运行速度高,因而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在通信系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前无线列调系统因其单一性已经难以满足客专铁路无线通信的需要。目前先进的无线通信接入网能够采用的方式包括集群通信方式、GSM移动通信方式和CDMA移动通信方式。集群通信系统功能强大,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但其也存在易受干扰、保密性不强、信息容易丢失等缺点。该技术在秦沈客运专线中用来进行区间通信的应用。因为我国GSM通信系统更为完善,因此更适用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是GSM-R系统,在我国多条客运专线中也得以应用。

二、客专铁路通信系统接入网的施工方案

1有线接入网的施工

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施工技术包括金属线接入、光纤接入和混合接入等几种方式。金属线接入网的施工技术,主要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增加金属线的传输容量,主要用来应用在铜线用户电缆和在非加感的用户电缆线上。其具体技术包括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V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技术(HDSL)、用户线增容技术(Pairgain)等。光纤接入网,是从业务节点(SN)到用户(UN)节点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在具体的施工上可采用光纤环路技术(FITL)、光接入复用技术、SHD技术等。而根据光分路采用的方式,则可分为无源光网络(PON)和有源光网络(AON)。光纤接入网的引入,能够实现铁路通信网络的结构优化,满足“大容量”的发展要求,其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同时实现宽带和窄带业务的综合接入,使得业务接入能力大大提高,技能有效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更成实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混合接入是将上述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有机整合的施工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施工方式:混合光纤同轴网(HFC)、非对称性数字用户环路(ADSL)。HFC的'基本特点是主干系统采用光纤,主要采用副载波调制的方式,传输方式是频分复用方式,系统带宽750MHz,在施工时综合接入多种模拟和数字信息。配线部分采用树状拓扑结构的同轴电缆系统,传输和分配用户信息;混合光纤ADSL方式采用的技术主要是DMT离散多音频线路编码技术和CAP无载波调幅调相技术。

2无线接入网的施工

无线接入是在接入网的某一部分或全部引入无线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固定终端业务服务和移动终端业务。常用的无线接入施工技术包括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微波,蜂窝,卫星通信及无绳电话等。无线接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主要有:(1)无线本地环路接入(WLL)技术,又称为固定无线接入(FRA)技术,包括点到点的无线链路,用户一点多址接入无线系统(MARS,即点到点用户传输系统);视距地面微波链路,多路多点分配业务系统和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系统;卫星系统以及新兴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均是利用已有的微波、卫星、蜂窝通信。无线本地环路接入技术主要提供基本的电话业务。NMS可实时监视网络运行情况,分析处理来自网络单元的信息和告警,BSC具有管理功能,BS的多址接入方式可以为FDMA、TDMA和CDMA;SU和MSU可提供话音、数据和传真等业务。(2)微波传输技术,采用时分复用(TDM)和时分多址(TDMA)技术,运用点对点、点对多点方式,由网管中心、中继站、微波中心站和端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中心站需设在交换机所在地,端站设在用户端。(3)卫星接入技术,连接方式为点到点连接或星形连接,接入方式可以采用CDMA、TDM和FDMA等。

三、结语

目前,铁路通信系统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引入为我国客专铁路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我国铁路引入接入网技术时间并不长,风险与机遇同在。在接入网施工中,我们必须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试验,紧密结合我国客专铁路发展的具体实际,做好规划,高质量施工,为我国铁路建设和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第2篇:铁路客专劳动竞赛总结

劳动竞赛总结

我大西铁路客运专线项目按照局工字[2010]126号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开展了“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现将劳动竞赛情况总结如下。

一、劳动竞赛情况

接到局关于进行劳动竞赛活动后,我部于6月2日召开了劳动竞赛动员大会,与下属各项目部签订了劳动竞赛保证书。紧接着各项目部也各自进行了劳动竞赛大动员,营造出了一种大干的气氛。各项目部通过统一部署,合理安排,优化配置,制定奖罚措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劳动竞赛活动期间(2010年5月26日—2010年9月25日),局里对我部下达了94000万元的劳动竞赛产值计划。我标段按照每月的产值任务,细化到每个项目部,较好得完成了产值计划。我部在劳动竞赛期间完成85626.3万元产值,占劳动竞赛计划完成产值的91.09%。

二、劳动竞赛经验总结

我部此次劳动竞赛中学到了不少经验,对于保证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质量,提高企业效益有一定的意义。

1、优先解决制约生产的前提条件,重点突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部认识到要完成劳动竞赛任务,必须解决好施工的前提条件。由于我施工管段穿越大量农村建筑群、跨越渭河、线路中有多处高压铁塔和高压电线,故必须先解决好征地拆迁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在我部指挥长的高度重视下,各级领导、部门通力协作,对重难点地段的征地拆迁工作采用“重点出击、各个击破”的方针,为劳动竞赛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技术管理工作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只有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才能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我部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各个部门予以通力配合,组织编制和完善了标段的指导性施组和各种施工技术方案,为施工提供了技术条件,制定了各种技术管理制度,使得施工中的技术工作有条不紊得进行。同时开展各项技术指导活动,包括进行实施性行施工组织的交底、进行总体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的研讨、图纸审核等。与设计院、监理单位充分接触,协助解决现场存在的技术问题,如桩基钻进过程中卡钻、声测管被堵等,尽最大可能续短处理时间,以确保现场连续施工。组织开展各项QC活动,根据本标段渭洛河特大桥桩基础主要穿越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黄土、粘性土、粉土等地层的地质特点,桩基础宜多采用旋挖钻机施工,并选用的新型制浆聚合物材料改进泥浆护壁传统工艺,在原孔造浆,减少了造浆过程,缩短了清孔时间,大大提高了工效。

3、充分利用大西公司信息化优势

信息化能促进生产效率,我部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系统的优势。根据大西公司关于推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要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施工工艺、工法技术相结合,改善项目建设、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外方质量代表等各管理层面和生产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工程质量和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工具、工艺、工法技术的创新、项目建设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模式的创新,以及参建各方间协作关系的创新。我标段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的职责,开展了各项信息化工作。安装了工程信息化软件系统、物资信息化软件系统、试验信息化软件系统、计合信息化软件系统四大部门信息化软件系统,同时安装了6套拌合站视频监控系统,2套梁场视频监控系统。日常的信息化工作,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系统的录入。我标段将每日的施工进度,物资材料进场情况,各项试验情况以及验工计价情况及时准确的录入对应的信息化系统中。各级领导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施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掌握,及时处理问题,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4、抓住机遇合理安排,形成全员参与会战氛围,掀起施工会战高潮,确保了会战目标的实现。

一百二十天大战动员会后,我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了百日会战的形势,周密地制定了总体计划安排,成立了以指挥长为首的百日会战领导组,制定了安全、质量及进度的保证措施和方法。

在安全生产施工控制方面项目部组织成立了由指挥部、项目部、施工队、作业班组四级安全网;完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确保落实,使每一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都有安全记录;在各施工作业工点设置专职安全员,确保技术权威、安全到位、质量放心。大家都知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效益,形成了没有安全员或责任人在场下不准进行施工的管理模式。

在质量控制方面组织项目部建立难题攻关小组;严格要求技术人员对每道工序都按设计和规范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加大了质量奖罚制度的力度;同时将现有较强组织能力、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分别担任起生产一线的工班长和安全、质量监督员等重要工作岗位上,对加强质量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工期保证措施及控制方面参战各项目部精心组织筹划,按照任务计划,倒排工期,把百日会战分解为了“40天攻坚战”,“40天大会战”,和“40天大决战”,并加强资源配置,优选上场的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大家今天的任务一定要完,不得拖欠,如遇特殊情况情况没有完成,在短时间内一定补上。同时加强对各施工作业队伍人员的考核,对业务水平不满足施工要求的一律换岗,力争做到了谁负责的事情,谁就能完全处理,没有遗留问题,一次成型,避免了返工,节省了时间,确保了施工进度。

5、按章操作,奖惩分明,形成人人争当先进,争当尖兵的浓烈责任意识

百日会战中,指挥部拿出专项资金作为百天会战的奖励资金。对于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在百日会战中的工作突出人员进行了奖励。对违反劳动纪律,造成负面影响的人和事马上进行罚款。奖罚制度的开展,大大地促进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工效,为确保本次会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通过指挥部领导班子的运筹帷幄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在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标段在本次会战期间在安全、质量、进度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各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以后还要向各兄弟单位多多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剩余施工任务奠定基础。我们有信心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业主和两级监理指导支持下,在下次会战中再创佳绩。

6、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为加强指挥部安全质量管理组织工作,指挥部成立由指挥部指挥长担任管理小组组长,各部门、各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标段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我标段施工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共建立安全管理制度16项,质量管理制度15项。为我标段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为提高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指挥部联系相关单位对我标段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取证,共培训安全员56人,质量员53人;联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对83名主要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指挥部根据现场施工进展情况,编制安全质量教育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定期对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培训,并组织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组织补考,对补考仍不合格的人员对其岗位进行调整,以此激励各管理人员学习岗位技能的热情。

指挥部领导各分管领导、各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对现场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将管理关口前移,紧盯施工现场。

为加强关键工序安全质量管理,我标段根据大西公司要求制定关键岗位干部盯岗管理办法,每月月初各管理人员根据本月施工生产计划制定本月的盯岗计划;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在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确保有管理人员在现场对施工质量安全进行盯控,以确保关键工序施工的安全质量。

7、党建与生产互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会战期间,把党建工作和施工生产同部署、同落实,使党建工作和施工生产形成互动。在本次施工会战中,全体党员为广大参战员工做出了榜样,如:雨多路泞,材料无法进场,作业队的党员们冒雨铺垫道路;负责桥梁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党员干部坚持跟班作业、现场全过程监督、指导;会战期间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相对不足,各项目部懂机械维修的几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配合抢修;坚持在施工现场,层层把关,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为大战掀起高潮注入了活力。

三、结束语

劳动竞赛充分的调动了各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我部将会继续保持生产势头,对剩余施工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借鉴此次劳动竞赛的先进经验,同时改进不足的地方。改进思想、认识方面的不足,努力改进缺点,保持优势,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组织学习参观。借鉴兄弟单位关于劳动竞赛的成功经验,取为己用。定期考核,对所属各项目部进行考核评比,表现突出的项目部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表现差的项目部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罚。最后,我部将为把大西铁路建设成为“优质、平安、绿色、和谐”的客运专线,为局在大西客专建设中树立丰碑而不懈努力。

第3篇:接入网介绍论文

接入网论文

姓 名: 肖敬轩

学 号: 20101000639 班 级: 075102#04 老 师: 陶加祥

院 系: 机电学院

接入网技术体系

1.接入网的定义

接入网(Acce Network,AN)泛指用户网络接口(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之间实现传送承载功能的实体网络,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能够获得话音、数据多媒体和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随着通信与计算机整合时代的来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2.接入网的大概分类

近几年推出的各类接入网技术和产品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在原有铜缆上采用新的数字解调技术,以提高速率,如以HDSL、ADSL、VADSL等为代表的xDSL技术,其优势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铁路桥梁工程技术发展动态

铁路桥梁工程技术发展动态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桥梁技术日益更新,不论是在桥梁的理论分析、结构设计、材料研究、还是数字模拟技术等领域,我国桥梁工程技术都达到了先进水平。

关键词 桥梁技术;材料研究;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5-0057-02概述

过去封建社会的禁锢下,我国铁路建设在相当一段时期毫无起色,直到清光绪二年,淞沪铁路的修建标志着我国第一条铁路诞生,也是我国桥梁技术发展的开端。解放前的所有桥梁都是由外国人修建的,修建在黄河上的京汉铁路黄河大桥也是外国人掌控建造的,此桥因为跨距小的影响时常出现汛情。我国技术人员开始建造的桥梁就是浙赣线钱塘江大桥,其特点是双层两用大桥,上层运用钢铁简支梁,全部都是铆接,但是当时我国技术装备等都比较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客专铁路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