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3分)
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3分)
第2篇:《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1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身处逆境;②乐观自适;③随性洒脱;④热爱自然。(任意三点得3分)
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2分)
②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1分,只答“借景抒情”不给分)
③“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1分)
《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2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3分)
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3分)
《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梅花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幺凤:鸟名。④涴(wò):沾污。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2.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3.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3分)
参考答案
1.(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
2.A(3分)
3.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3分)
《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4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1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要清楚。此题考查对诗句中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1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2分)
第3篇:西江月 苏轼
西江月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苏轼兄弟的唱和之作,观其词察其人,无论文势文辞,我们都可发现一个视成规为草芥的缚不住的苏东坡。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第4篇:西江月苏轼
西江月苏轼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苏轼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桥 :(有的版本为“头”,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上为“桥”)
见: 通假字“见”念“现”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
第5篇:西江月苏轼的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的阅读答案
导语: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西江月苏轼的`阅读答案,欢迎借鉴!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身处逆境;②乐观自适;③随性洒脱;④热爱自然。(任意三点得3分)
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2分)
②通过写景营造
第6篇: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