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白居易《六赞偈》赏读
白居易《六赞偈》赏读
白居易 (772~864)是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 (今陕西省渭南县)人。贞元十五年 (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 (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下。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明快,简洁易懂,无论老人小孩皆能明白其意。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一生与佛教结下了极深的因缘,晚年更自号香山居士,矢志做一个皈命三宝,护持佛法的居士。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还常以诗歌作为弘法工具,在诗歌中阐述自己对佛教义理的理解。他晚年所作的《六赞偈》就是这样的诗偈。《六赞偈》共有六首,分别从六个方面赞颂了佛法僧三宝,劝众生多种善根,至诚忏悔,发广大愿。现分别解读如下:
第一首《赞佛偈》云: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
我今尽知,无如佛者。
堂堂巍巍,为天人师,
故我礼足,赞叹皈依。”
白居易的这首《赞佛偈》是对佛教《赞佛偈》的仿作。佛教《赞佛偈》说: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意思是说,天上天下没有什么能与佛相比的,十方世界也没有什么能够与佛相比。世间所有一切事物我(指佛)都见过,没有什么能够像佛一样伟大。
《赞佛偈》来源于佛陀降生时的言语。据佛传记载,佛陀从摩耶夫人右肋下降生之后,前后左右四方各走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佛陀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是说天上天下都没有我尊贵。后来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从此踏上弘法利生的征程,佛陀降生时的话,也在后来得到印证。
白居易《赞佛偈》的前四句,与佛教中的《赞佛偈》是一样的。偈语中的“十方世界”是佛教术语,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认为,十方有无数世界及净土,称为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方净土、十方刹等。又,其中之诸佛及众生,则称为十方诸佛、十方众生。
后面四句,讲述了佛的相好,功德巍巍,真正堪为人天师表,令人崇敬。因此,诗人说自己虔诚地顶礼佛足,赞叹皈依佛。
《六赞偈》之二为《赞法偈》:
“过现当来,千万亿佛,
皆因法成,法从经出。
是大法轮,是大宝藏,
故我合掌,至心回向。”
诗人这首偈语是赞颂佛法的重要地位。我们都知道,法宝都是佛所说,由弟子阿难记下来,后经过多次集结经典,成为佛教教理的基本来源。在佛世时,弟子们都是依佛说法为准,佛入灭之后,后世佛子听不到佛说法,就只能依赖读诵佛经来学习佛陀的思想,明了佛教的教义。法宝记载和保存了佛教各个宗派的重要经典,是后人了解佛法的重要途径。因此,佛教三皈依文中云:“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第2篇:赞佛偈(推荐)
赞佛偈
《赞佛偈》,是称赞佛的偈颂。称赞各佛的偈,各各不同的。这下边的偈,是专门称赞阿弥陀佛的。因为现在所念的,是《阿弥陀经》,所以要念称赞阿弥陀佛的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解]第一句说,阿弥陀佛的身体,是同金子一样颜色的。第二句说,阿弥陀佛的形相,是很好的。全身的光,是很明亮的。并且这种形相,这种光明,没有可以比得上的。第三句说,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白的毫毛,向右边宛转卷的(是顺了旋转的意思),有五匝(是周围的意思),好像五座须弥山一样的大。第四句说,阿弥陀佛的眼,青色带些红色,清明的很。并且很大,像四道大海。第五句说,阿弥陀佛的光里头,化现出来的佛,不独是一亿、十亿、百千万亿,竟是没有数目的亿。第六句说,光里头化现出来的菩萨,也是无量无边的多。第七句说,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的。第八句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虽然是分九品,但是都要他们到那边的岸上去,就是到没有生死的那边去。
[释]阿弥陀佛身体的颜色,是极好极好的金色。不但是我们世界上的金,不能够比。就是天上的金,也不能够比。讲到阿弥陀佛的形相,那真好得了不得了。显现给凡夫同了小乘看的丈六金身,已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若是显现给菩萨看的,竟然有八万四千种相;每一个相里头,还有八万四千种的好;每一种好里头,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这样的好法,那自然没有同阿弥陀佛一样的了。“等”字同了“伦”字,都是一样的意思。须弥山,在山里头是最大的。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毫毛,直有五座须弥山这样大,还了得么。这根毫毛,是雪白的,所以叫做白毫。并且是八楞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大的光明的。现在塑的佛像额上嵌一颗珠子,就是显明白这根白毫的地位。讲到这根毫毛,向了右边旋转围绕五匝的样子,那就没有法子可以显明白了。“绀”字,是青色带红色的一种颜色。“澄”字,也是清的意思。
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过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跳出三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因为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有种种的烦恼事情,容易造业,永远跳不出这生死的轮回。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只有修种种的真实功德,没有造业的;并且寿命很长很长,没有穷尽的日期,所以一世都可以修到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的地位。东、西两个世界(东方的娑婆世界、西方的极乐世界),譬如两条海岸,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免去了这生生死死,譬如已经离开了这边有生死的岸(就是娑婆世界),到了那边没有生死的岸上去了(就是极乐世界)。
这前四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相貌庄严。第五、第六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神通广大。末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大恩德,无穷无尽。这一个赞,很好很好的,是宋朝时候桐江地方,一位择瑛法师做的。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了这一遍,就接下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佛号。
给人家受快乐,叫做慈。拔去人家的苦,叫做悲。阿弥陀佛能够拿成佛的乐处来给人,能够拔去人生死的苦,所以称做大慈大悲。
南无阿弥陀佛。
最少念五百声,或是一千声、二千声。
这种念佛的数目,是做一堂功课的说法。若是全天的念佛,那末能够念一万声、几万声,更加好。不过应该连“南无”两个字一同念。若是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虽然也可以的,不过不加上“南无”两个字,就不能够显明白恭敬的意思,那末功德就差些了。
念的时候,低声念,高声念,坐着念,跪着念,盘着膝念,向了右边绕圈子念,都可以随便的。若是心要散乱,只要念的时候,自己听自己念的声音,一个一个字,都要听的清清楚楚,就可以渐渐的心不乱了。这是收束心思,除去乱念头的第一个好法子。
念完了,再念三声,拜三拜,或是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随各人的意思,都可以的。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上边三行,都是佛同了菩萨的名号,没有什么意思可以解释的,所以只说念的方法。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了阿弥陀佛,大家称他们做“西方三圣”的。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这两位大菩萨,同了阿弥陀佛,都来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念了阿弥陀佛后,这两位大菩萨的名号,也都要念的。
“清净大海众菩萨”,是所有的一切菩萨,都是很清净的。“大海众”,说菩萨的多,譬如大海一样。就是所有一切的菩萨,也要一齐念念,一齐拜拜的意思。
第3篇:赞佛偈(推荐)
赞佛偈
《赞佛偈》,是称赞佛的偈颂。称赞各佛的偈,各各不同的。这下边的偈,是专门称赞阿弥陀佛的。因为现在所念的,是《阿弥陀经》,所以要念称赞阿弥陀佛的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解]第一句说,阿弥陀佛的身体,是同金子一样颜色的。第二句说,阿弥陀佛的形相,是很好的。全身的光,是很明亮的。并且这种形相,这种光明,没有可以比得上的。第三句说,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白的毫毛,向右边宛转卷的(是顺了旋转的意思),有五匝(是周围的意思),好像五座须弥山一样的大。第四句说,阿弥陀佛的眼,青色带些红色,清明的很。并且很大,像四道大海。第五句说,阿弥陀佛的光里头,化现出来的佛,不独是一亿、十亿、百千万亿,
第4篇:古诗词赏读六步法(苏教版)
摘要:在教学中如果仅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仅让学生熟读背诵默写名篇名句,那么,孩子们能够走进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吗?能够与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诗人心灵交融吗?能够融入那血、那泪、那火、那水、那民族之魂吗?如果不能,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极大遗憾吗?
关键词:
一、读前知诗人情感
二、初读明字意典故
三、再读通诗词大意
四、精读想情景再现
五、朗读诵诗人情感
六、美读吟诗我合一
前言: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舞姿,翩然于中国人的眼眸。时光荏苒,千帆过尽的沧桑,并没有刻划出她迟暮的容颜。相反,在泛着黄褐的底色上,这帧抹不去的风景/更显得流韵四溢,风采依然。
我们可以跟随诗人在薄薄暮雨中,闲看帘卷西风;在夜落乌啼的黄昏里,感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蚱蜢舟上举杯邀明月,在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坐看风生水起;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中仰
第5篇:《白居易讽喻诗赏读课》说课稿范文
《白居易讽喻诗赏读课》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学校领导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够将我们备课组近期的备课成果提供给大家研讨。在当前“海量阅读,单元主题学习”的新课改中如何实施语文教学,是我们众多语文老师要面对的课题。现在我就今天所讲的这节课谈一下我粗浅的做法。
一、材料的取舍。
要上好单元主题课,我们教师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富有针对性地材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材料的取舍问题。在本次诗歌赏读课中,我们备课组选择了白居易的讽喻诗进行了经典赏读。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加大课堂的深度,补充了李绅的《悯农》,《世说新语》《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
二、教学思路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赏读。即: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懂社会,读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