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赏读_解密罗布泊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1:40: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罗布泊赏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解密罗布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赏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看到这个标题,我想读者的脑海中一定萦回的是河水丰盈,碧波荡漾的一座仙湖:那里的水平如镜,水草丰美,牛马成群、绿林环绕。在缓缓流淌的河水上,约几个挚友,驾一叶扁舟,品一壶香茗,“从流飘荡,任意西东”。小船边,时时有野鸭在湖面自由地嬉戏,有不知名的鱼鸥及其他小鸟在欢娱地歌唱„„何其自在,何其逍遥!

然而,读读文章,仅仅需要短短的一分钟,读者会猛醒──原来一切都是久远的梦了„„

如今的罗布泊却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近半个世纪了,那里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以至,“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就是作者吴刚给读者描绘的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在摆出恐怖的现实之后,作者从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追溯历史上的罗布泊美丽景象。在这一部分,作者先是引用《汉书·西域传》中的记载,让读者跟随西出阳关的张骞一起被“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惊呆,一起漫步在绵长的丝绸之路。接着作者又奉上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让读者在赫定对罗布泊美景的惊讶中,感受罗布泊的迷人魅力。两个富有说服力的历史资料,使这篇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得到足够的引证。

在历史与现实鲜明而残酷的对比中,我们深感痛惜,不得不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这样?罗布泊怎么了?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在读者的疑惑里,作者用五个段落说明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发掘人们自造悲剧,自讨苦吃的根本原因。细读第12.13两个自然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修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象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你会获得一些启示。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这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错误地以为水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结果,顾了上游不顾下游。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由于可悲的“盲目”,“罗布泊消失了”。也许,作者以为文章开始处对罗布泊现状的描绘不足以震撼读者,于是他在“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再次具体展现了今日罗布泊的荒凉而悲壮的景象。

关于胡杨的描述似乎让我们听到那“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愤怒的呐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到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读到此处,读者一定为那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杨林感动,那是胡杨林不痛苦的生命呼唤,也是罗布泊不屈的生命呼唤。我们也似乎走在了罗布泊的边缘,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看清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因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当你还在罗布泊的的悲剧中自责时,作者振起的一笔,实在是振聋发聩。“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最后,作者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读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深切意识到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但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然,如果我们让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继续上演,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

从文体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本文的真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真实的再现眼前的所见所闻。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文章从第十五自然段开始,引领我们看到“号称千年不倒的胡杨林”,看到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引领我们来到罗布泊的边缘,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时,我们的心何尝不被深深刺痛?另一方面真实性表现在资料来源准确,内容准确无误,有一定的权威性。文章引用了我国了《汉书·西域传》及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两书中的有关资料。对比眼前的事实,我们只有痛苦:昨日的仙湖成了永远的、遥远的仙境,成了无法重温的梦„„

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它应该是是富有文学性的。而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须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重温历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及对比等修辞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胡杨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杨林无奈的挣扎。多想伸一下手,使出全身的气力,抓住那“求救的手”。然而,历史已然造就,除了深刻的反思,积极的努力,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接着,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样的赤字之心啊?踏在这血肉之躯上,我们的心里涌动是无尽的罪过感。作者通过这些文学手段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既让我们感受到罗不泊今昔的巨大差别,令人痛惜。一气呵成的排比、强烈的对比、富有情感的拟人化描写,让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从内心深处感受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活中的“朋友”的悲哀。篇末,作者大声疾呼:“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罗布泊百年的沧桑,月牙泉的悲剧,古楼兰的呜咽,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

《论语》赏读

《论语》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桃花源记》赏读

《桃花源记》赏读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是《桃花源诗》的“序文”,然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推崇备至。《桃花源记》是现实主义的,它有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有故事情节......

《月夜》赏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月夜》赏读,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诗词赏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古诗词赏读,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正气歌》赏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正气歌》赏读,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罗布泊赏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布泊赏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