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四年级科学《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1.认识温度计和测量风的仪器,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记录温度的读法。
2.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使用温度计和简易风速仪测量气温和风的大小,读数或判断基本正确;用图案或数据做记录,记录认真、基本正确;基本完成一件小制作。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测天气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能既做好按分工自己应完成的事情,又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
1.制定观察计划。
2.制作仪器并进行观测。
三、教学难点
设计制定计划和记录表。
四、教学用具
吹风机、各种温度计、温度计刻度放大图、各种测风仪器和装置(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播放天气变化和气象站进行天气观测的视频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天气变化多端,但通过观测可以认识天气”的情景,然后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常见天气特征主要有气温、湿度、降水和风等。但由于短期内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观测中要求的精度较高,所以在本课中主要制作较为明显的风向和降水量的测量仪器(本册为下学期教材,授课时正是北方的冬季,降雨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设计测量降雪量——雪深),而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仪器主要使用正规的仪器。
1.小组讨论:观测什么?用什么观测?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观测?
每一小组讨论自己的观测计划,目的是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将分散的意见逐渐统一形成小组的观测计划,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安全,观测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
②小组分工明确,使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③观测所使用的工具和仪器较容易得到。
④能由观测内容和工具设计出合理的观测步骤。
2.制作简易观测仪
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的材料,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在制作的过程中,将制作的步骤展示在投影屏幕或黑板上,即可以帮助学生制作的进行,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计划、合理的步骤的重要作用。
注意:
①在动手操作活动中,首先要注意安全。
②作为测量的仪器,制作要尽量精确、标准。
③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说明各部分的作用,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如何观测。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在制作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修改。
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较好的风向仪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心得。
(问题)覆盖在花盆上的画对角线的硬纸片的作用是方向的标示。那么,如何判断风向仪所测得的风向呢?
注意:这里的关键是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吹风机吹课堂上制作的风向仪来让学生进行认识和判断。同时通过课件来展示风向与箭头指示方向的关系。
关于雨量器的制作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条件允许也可制作雪量器,主要是测量雪深。原理和雨量器基本相同。在制作的过程基本可以用制作风向仪的实例举一反三,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设计步骤和安放量尺。
3.建立小小气象站
在学生们都备齐计划用的仪器之后,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小组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进行观测,体验观测天气,探究天气的乐趣。这里有三种方法,一是每个小组单独进行测量。便于以后结果的'比较。二是挑选每小组的优势仪器,组成几个气象站进行观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器材的性能,缺点是可能分配不均。三是每个小组单独测量一项内容,大家分工合作。这样便于展示成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
(讨论)在学生测量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周围环境对测量结果可能的影响。讨论得出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是实测了。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观察,发现世界的奥妙,并将发现的现象和测量得到的数值记录下来。这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为以后对观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打好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设计适合的表格,并进行绘图记录等。
由于天气的变化缓急不定,所以,要想得出一个理想的结果,建议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记录,在保证观测的同时,更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与重要。
第2篇:科学《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3.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测天气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既做好按分工自己应完成的事情,又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的事情。
教学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教学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用具:吹风机、温度计、简易风向仪器和简易量雨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天气变化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天气变化多端,观测认识天气”的情景,然后进行教学活动。
二、自主学习
(一)、活动一:制定观测计划
作为一个天气观测员,首先要学会制定计划。
1、根据P8页进行观测计划制定。
2、小组讨论:观测什么?用什么观测?怎样分工合作?师强调:在讨论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安全,观测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②小组分工明确,使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③观测所使用的工具和仪器较容易得到。④能由观测内容和工具设计出合理的观测步骤。
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二)、活动二:制作简易观测仪
1、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制作的步骤展示在投影屏幕,同学们既可以参照屏幕进行制作,也可以看书9-10页插图。
2、分组制作风向仪和雨量器。
三、展示交流
1、每个小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听取同学的意见,课下进行改进。
2、同时通过课件来展示风向与箭头指示方向的关系。
四、应用拓展
拿制作的风向仪去室外检验效果。
五、达标检测 填空
1.温度对天气的()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可以知道当地气温。
2.风向是指(),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吹向(),风向仪指向()。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仪和雨量器。
二、自主学习
活动3:建立小小气象站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懂得复杂的天气变化,事实上都是由水、风和热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2.分别观测这些方面的情况,就可以反映出天气的综合变化特点。本活动主要涉及风向、风力、温度、雨量等。3.每个小组单独测量一项内容,大家分工合作。
三、展示交流
1、在学生测量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周围环境对测量结果可能的影响。
2、讨论得出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四、应用拓展
由于天气的变化缓急不定,所以,要想得出一个理想的结果,建议学生进行两个星期的观测和记录,在保证观测的同时,更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与重要。
五、达标检测 判断
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操作
根据数据作图清晨5℃ 上午14℃ 中午20 ℃ 傍晚10 ℃
1.在温度计上标出上面的温度。
2.根据上面的气温,画出气温数据柱形统计图。
第3篇:科学《观测天气》教学反思
《观测天气》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了两课时,是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一次体验。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达到了预定的活动设想,也体现了科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科学课《多样的天气》后,对观测天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学生设计的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观测方案,制作观测仪,教师不做过多讲解,学生真实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生参与了与人合作的探究过程,体验了与人合作的快乐,分享了他人的智慧。两节课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各组担任的观测天气的任务虽然不同,但通过各组的合作,成功地观测出了当天的天气情况,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各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制定观测方案,制作观测仪器,共同观测,主动提供自己的
第4篇:观测天气的教学设计
观测天气的教学设计
观测天气的教学设计
教 学 课 题
观测天气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5、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得出天气变化趋势的预测。
6、能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天气变化情况。
7、愿意想出更多办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天气观测仪器。
8、能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
9、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10、能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11、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12、能说出各种天气变化主要是由
第5篇: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课前准备】
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
第6篇: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设计
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