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学案分享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4 07:1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孙权劝学学案

孙权劝学

教师寄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语气,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感知,整体把握(注意做好笔记)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展示“孙权、吕蒙、鲁肃”资料。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二)品味语言,感知人物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语气和感情的把握。

2.结合人物身份,逐句分析人物语言,总结语调。3.言为心声,借品味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孙权:鲁肃:吕蒙:

(三)情感教育:

结合《伤仲永》论论,天资的聪敏与后天努力那些重要?他们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2.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3.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4.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开始却以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请以“梦中会吴蒙”为题目在读书笔记本上写一篇小短文。要求:(1)主题明确(2)大胆想象

第2篇:《孙权劝学》学案设计

《孙权劝学》学案设计

《孙权劝学》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分享了《孙权劝学》学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知识链接】

一、有关文中人物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水乡(山西省西南部),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是下面的哪两个么?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请君入瓮 口蜜腹剑 桃李满天下 冰山难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资治通鉴( ) 卿( ) 邪( ) 涉猎( ) 孰( ) 遂(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孤:古义_____ 今义______ 博士:古义 今义 )

(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耳: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既更刮目相待(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

3、辨析一词多义

当:①当窗理云鬓( ) 就:①蒙乃始就学( )

②但当涉猎( ) ②指物作诗立就( )

③当涂掌事( )

见:①见往事耳( )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2、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

4、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你从这篇课文中明白的道理是:

合作理解探究

深入理解课文,探究人物人格魅力。

1、品味孙权的话语,你认为孙权说话的技巧在哪里?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的什么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2、鲁肃对吕蒙“刮目相待”后,为何“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堂检测:1、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___;“孤”是_________;“寡人”是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涉猎 ;

(5)见往事耳 见: 。 (6)蒙乃使就学 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2、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本文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4、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拓展延伸 : 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 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今(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

(3)但当涉猎 但( ) (4)恐已暮矣 暮( )

(5) 盲臣安( )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3. 晋平公担心学欠好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肯学的原由是____________.(不超出五个字)

4.比较赏析:

(1)《孙权劝学》主要采用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孙权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鲁肃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的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指____________,他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____________的意思,他这样理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平公曰:“善哉!”句中“善”字有哪些含义。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现在 (2)用 (3)只是 (4)晚了,迟了

2.(1)我难道想要爱卿你学习经书礼法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吗?

(2)少年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光明亮。

3. 年纪大 事务多 4.(1)语言(对话) 有政治远见、善于劝学 敬才、爱才 对比

(2)对“暮”的含义说法各异。答案: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吾年七十”,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引出秉烛之喻。

5. 字面: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

6、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

《孙权劝学》道理启示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第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下册

学科:语文

编号: qnj-x-15(1)主备人:郑模亮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孙权劝学》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理解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3.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法指导】

1.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孙权劝学》学案分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权劝学》学案分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