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3 07:15: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三袋麦子(教案)

9、三袋麦子(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齐读课题)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课件出示: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相机板书:小猪 小牛 小猴)

2.过渡: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二、精讲课文(2—4)自然段。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齐声朗读2—4自然段。(1)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是一样的吗?

A.一样。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 B.不一样。

(2)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黄灿灿的麦子 饱满的麦粒 上等的麦种)过渡:一样的麦子,可是他们看到的却不一样,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们先去小猪家看看吧。(课件出示:第2段)

2.讨论小猪的做法。

(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

①很开心——“开心地喊”,两个感叹号。那你能想到小猪说这句话时会做什么动作吗?(拍手)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猪,配上动作学学小猪是怎么说的。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学生接)

②除了开心之外,小猪的心情还怎么样?(迫不及待)。这个词中的“迫”字是一个生字,我们一起来把它写好,小手拿出来。(口述笔顺:横折折撇。捺:起笔稍轻,越来越重,最后轻轻提起,托住上面)。生字会写了,那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答)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谁能体会着小猪的这种心情,来

把这个词语读好?(个别读→全班读)

(2)小猪急着干嘛呀?(生读: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mò]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这里呀,又出现了一个生字,而且我们小朋友特别容易写错,就是这个食品的“食”字。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口述笔顺:长点)

(3)看到这样的小猪,你想对他说什么呀?(你真贪吃、可爱、馋嘴......)(4)原先老师很讨厌猪,觉得它又胖又懒。但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课件出示:各种各样。小猪厨艺了得,是一位出色的面点师傅师。)

(7)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同学们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

过渡:小朋友们,拜访了小猪,我们赶紧去看看小牛吧!3.讨论小牛的做法。

(1)课件出示:自读第3段,圈出小牛的动作,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捧起”、“看了又看”: 珍惜、喜爱)

(2)看着这么好的麦子,小牛是怎么想的呢?(生读:“多好的麦„„好东西。”)你从小牛的想法里面读出了这是怎样的一只小牛?(“保存”、“慢慢”:节俭[jiǎn],并相机板书)

(3)小牛是这么想的,又是这么做的呢?(生读:“为了防止„„晒晒太阳。”)从小牛的做法中,你能发现小牛有什么优点吗?(“经常”:勤劳,并相机板书)

过渡: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再来看看小猴呢?(课件出示:第4段)齐读

4.讨论小猴的做法。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有丰富的劳动经验。相机板书:聪明)

(2)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是怎么做的呢?(生读:“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说说小猴的做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能干)

三、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至此,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这时他们的情况如何呢?我们跟着土地爷爷先去小猪家看瞧一瞧。(女生齐读第6段)

1.小猪的情况。

(1)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的?(生读)关注“感谢”,为什么要感谢?(因为是土地爷爷给了他麦子,他才吃上馒头和烙饼。)说着,小猪不由得做了什么动作?(生:舔了舔嘴唇)小猪为什么会舔嘴唇呀?(因为他又想到了那些美味的食品。)了解了小猪的做法和说法后,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板书:憨厚可爱)谁来再试着读读小猪说的话,要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小猪的憨厚可爱。(指名3人朗读)

(4)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生读:忍不住哈哈大笑)土地爷爷的笑表示什么?(土地爷爷喜欢小猪)

2.小牛的情况。

过渡:告别了憨厚可爱的小猪,我们再到小牛家看一看。(男生齐读第7段)(1)小牛是怎么说的?(生读)从小牛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小牛怎样的品质?(“至今还没”:节俭)

(2)当小牛抱出那还剩的半袋麦子时心里怎么样?(心满意足、得意)谁来试着心满意足地读好小牛的话。(指名3人朗读)

(3)面对如此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作何反应?(生读)大家想象一下,他点点头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围绕“勤俭节约”方面来说)

3.小猴的情况。

(1)最后,土地爷爷来到小猴家。小猴说了什么?土地爷爷有何反应?老师要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小猴在家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

(2)你们觉得这只小猴怎么样?(板书:聪明能干)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种下”、“收获”、“堆得满满的”)

(4)看到小猴这么聪明能干,课件出示: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想象:土地爷爷还会说些什么?)(5)小猴靠自己的劳动把一袋麦子变成了麦囤里堆得满满的麦子。假如你是小猴,看到自己的收获,你的心情如何?(生回答)没错,肯定特别激动,特别自豪!让我们一起化身为小猴,自豪地说——(全班读)

4.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老师想问问大家,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5.全班分角色朗读,谁能试着跟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表格以辅助)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可爱,什么叫勤劳节俭,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这三只小动物学习。

六、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听。

2、小练笔:如果你得到一笔压岁钱,你会怎么处理?

七、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小猪 憨厚可爱 小牛 勤劳节俭 小猴 聪明能干

第2篇:三袋麦子.教案

三 袋 麦 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过年了,()送给()()()各送了()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二、精讲课文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由朗读(1~4)自然段。

【课件出示】思考:当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它们分别觉得这是怎么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三个小动物分别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可以用笔在书上圈画)

2、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课件出示】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三个小动物看到的却不一样,小猪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麦子?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情怎样?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小猪的话。

(3)、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课件出示例句】(6)、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7)、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

(8)、揭示小猪的特点。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因为它又胖又懒。现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因为他憨厚可爱,还是个美食家,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9)、齐读:让我们一起用喜欢的语气朗读描写小猪的句子,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3、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

汇报:

(1)、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

(2)、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3)、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下地)

(4)、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4、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这样三个问题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出示:

讨论: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5、逐个讨论三个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看到了什么样的小猪、小牛、小猴?从书上哪儿看出来的?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书: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

6、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课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读出我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

三、总结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因为他们不同的处理方式面使自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四、拓展延伸。

1、天宫举办了人才招聘会,不同的部门需要招聘不同的人才,你能帮三个小动物找到各自最合适的岗位吗?

2、每到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收到许多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后,小朋友们是怎样处理的呢?请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写出来,告诉老师。

第3篇:教案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及其意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袋麦子是--------过年时,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节日礼物。收到这袋麦子时三只小动物是怎么处理这袋麦子的呢?读读2-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2-4自然段

交流

A 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把你开心的心情喊出来。

小猪是如此开心,它又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吃

你能找个词语替换“迫不及待”吗?(急切)读出急切的心情。

“各种各样的食品”你觉得有哪些食品?(馒头、烙饼、烧饼„„)

呀!小猪可真是——厨艺精湛、专业的糕点师„„

指导朗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袋麦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5至9自然段。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词语:

(1)出示:

烙饼 麦子 憨厚 麦囤 虫蛀

(2)指名读

2、听写生字词

3、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边听边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 节俭 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

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桌分角色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三袋麦子》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9、三袋麦子》

昭通市实验小学

张梦琪

一、教材分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2、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

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三袋麦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袋麦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