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3 07:14: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些高大绵长的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你能说说我国最典型的事那一条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指名交流,及时补充。

3、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型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

4、揭示课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教学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

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

讲述:我国面积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类型多,地势高低差异大,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差异等自然社会条件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请学生读几遍四大区域的名称。

3、播放四大区域不同的自然景观,请同学分辨其所属区域,再说自己家乡属哪个区域,并描述自己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21教育网

4、指导学生读四大区域图,说出各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

出示(播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问: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及北方地区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比较是否相似?这条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这条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

师:出示(播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1月那条等温线和多少毫米等等水量线大致一致?这条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大致与1月0C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这条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气候和降水。

师:出示播放我国三级阶梯图片

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大致与那两级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看图回答,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大致吻合,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三、活动与巩固练习

1、讲述:四大地理区域虽然是一种综合的区划,但是,确定某一条界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是一种或两种

2、学生将教材图5.5与5.1对照,依次讨论图5.5中A、B、C三条界线的确定所考虑的主导因素,完成“活动”3、指导学生完成“活动”,让学生归纳四大地理区域在气温、降水、地形方面的突出特点和相互的差异。

界线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水分)

界线B大致与1月1℃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

界线C与地势的第一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4、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地4页

四、师课堂评价、小结:

师:四大地理区域是体现我国宏观地理差异的一级区划,每个大的地理区域范围都很大,所以,其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例如:北方地区还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等。

生:同桌相互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二)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第2篇: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

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 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牧区 东南沿海

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热带

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

农业区

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活动2:(课前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参考答案: 1.(1)秦岭 淮河(2)夏季风 400(3)一 二

2.(1)×(2)×(3)×(4)v 3.4.略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区域的划分

※活动与探究

你的家乡位于哪个区域,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你的亲人或朋友位于哪个区域,它们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课后反思:

第3篇: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我国各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存在的显著差异;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4、比较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影响因素;

2、如何去比较区域自然地理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18篇)由网友 “表达欲为零”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新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整理19篇)由网友 “土豆泥三号”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新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中考复习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