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否该淡化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3 07:13: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否该淡化(网友来稿)

陈玉颜

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这一提法已经不是个新鲜词儿了,它在近些年的中学语文界颇为盛行。针对“淡化语法”这一说法,结合我自身在信宜中学的语文教育实习经历,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的观点,我是持否定态度的。当然,我也并不主张学生对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或动+宾、动+补、动+得+补、状+动、状+动+补+宾等一系列的句式进行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式的死记硬背。这些忽视实际情况的“一概论”都有失偏颇,我主张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研究经验的学者把近些年中学语法教学在“淡化语法”思想冲击下呈现的容貌概括为: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轻视术语教学、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

这三种现象的出现确实为语文语法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不健全的地带。删繁就简、删难就易,虽然迎合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但是用长远的目光去思考,一旦要近一步的探索、分析或解释,就有抓襟见肘之陋,不利于老师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对语文教学和接受的一种阻碍。从更大更远的角度来看,还是对汉语发展的拖曳,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见难而退的妥协,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这无论在中学语法教学还是语文教学中都是显得欠缺的精神。这种苦涩之态绝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

探究语法教学的重要之前很有必要对“语法”这词儿作一概说。什么是语法?根据黄伯荣、廖序东所编的《现代汉语》当中的诠释,“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由是可见,语法所包含的规律是很广的,包括了语素怎样组合成各种结构的词,词怎样组合成各种短语,短语或词怎样形成各种句子,小单位用什么手段、方式组成种种大单位等等一系列的规律。且不说其术语的内涵如何,就其普及的面来说是何其的广泛,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日常交际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性。因而对语法淡化的教学直接影响是使当代中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他们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不能解释,对稍复杂的句子不会分析,对复杂的多重复句更不能分析。语法水平低,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受到影响。“淡化语法”论的另一影响是造成中学语法教学的混乱。语法知识越来越简,语法知识内容多变,语法术语也不时变化,以致教师讲一个概念时,必须指出它们的另一些叫法,如讲短语就得提一下词组这一概念。一些考试又频频涉及语法知识,学生难以应付。而教师只是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教学,因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而被学生问得无言以对。这些都是足以让我们应当重视语法教学的教训。

其一,要从语法的性质上来认识。语法就是词的变化规律和组词造句的规律,而语法学就是研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变化运动的规律,汉语也不例外。现在人们学习英语、俄语,要研究它们的语法,难道学习自己本民族语言,就可以置语法于不顾,只凭语感和语言习惯办事吗?显然是不现实、不科学的。

其二,从我国语法发展史上看,我国的语法研究指导了语言实践,促进了语文教学,带动了文化普及。我国的语法学是几代人对语言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是语法界老前辈智慧的结晶,又凝聚着许多语法工作者和广大大中小学教师的辛勤劳动。他们的理论对汉语的语言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中学语文教学和学习都有起到了较大作用。

其三,强化语法教学必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古代汉语学习。在当前国际上各国激烈竞争的时代,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要。然而,没有良好的汉语基础能够学好外国语吗?一个汉语基础薄弱,对汉语语法一无所知的人,学好外语是不可想象的。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必将促进外语学习,也必将加深对汉语的理解。近些年,在“淡化语法”论影响下,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外语学习,应该视为深刻的教训。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呢?根据新课标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这在语法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枯燥的理论“填鸭”招至的只会是学生的反感,难有掌握效果。那么应如何根据新课标要求来进行教学呢?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反应,在理论传授的同时应当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消化。通过练习或其他方式来检练。如专题知识竞赛,这是我在信宜中学实施的其一语法教学方式,而且也收到了预想的理想效果。不但学生掌握了所教语法专题知识任务,而且学生对这些语法知识的接受态度由过去的被动改为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一改过去课堂的沉迷气氛,显得活跃、生动。那么是否这一方式在任何时刻都适用呢?也不见得。在知识和形式这两者中应当要把握好本末的关系,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方式变更。将会使语法教学、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由是可见,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不该淡化,而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其语法教学技巧还应当加以重视和讲究。

作者邮箱: yuy0802@163.com

第2篇: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理念批判论文

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理念批判论文

摘要: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足,语言水平还有待提高,经对学生语言水平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十分不规范,甚至整篇都是句号、顿号、点号,没有分清英文格式句号和中文格式句号的差别,且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语法错误进行纠正,使得学生无法学到正确的语法知识,也就逐渐形成了淡化语法教学。本文就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理念进行批判,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中学语文;淡化语文;语文教学

语法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和学生学习现状的不容乐观,使得中学语文出现了淡化语法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学到正确的语法知识,在写作、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逐渐下降,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强化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教学现状

1.语文教材编写问题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以往语法知识教学的繁琐,如今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已经逐渐忽视了语法知识的编写,虽然苏教版语文教材是将语法知识作为附录呈现的,教材整体灵活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却没有体现教材编排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语法知识体系,一旦没有掌握牢固之前的语文知识,那么自然也就无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若没有改善教材编写问题,那么语法教学很有可能继续淡化下去。

2.初中高中知识衔接

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本身有着很多可以衔接的地方,但由于语文语法的逐渐淡化,更加凸显了语文教学与淡化语文教学之间的矛盾,使得整个初中与高中知识衔接的链条也开始断裂,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根本掌握不了高中的语文知识。学生语法知识的欠缺就会出现以下情况,如将“是”“也”作为作文的介词使用,甚至将“是”作为助词使用,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判断形容词的能力,只知道词语后面跟了个“的'”就算形容词,一些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但是在写作和阅读理解当中,仍然无法正确的辨别语法,只能大致的了解内容,无法深入学习。

3.与语文教学间的矛盾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能力,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之中,但由于淡化语法教学的出现,使得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无法理解基本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处和意义,往往在写作的过程中随意使用词语,整篇作文空洞且毫无意义。就如文言文来说,文言文占据中学语文很大的教学比例,学生一旦缺乏语法知识,那么根本无法学好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甚至还有倒装句、被动句等,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是无法理解状语、定语等的用处的。

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策略

1.注重语法知识建设

目前苏教版的语法知识都是附录在教材后面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这些语法知识的建设,将其很好的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法附录为:语法简表(词的分类),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内容来开展语法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哪种词语可以表示人,哪种词语可以表示事物,如姑娘、朋友一类词语就是对人名称的表示,而医院、学校等词语就是对事物名称的表示,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法知识。

2.结合高中语法知识

高中最重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就是文言文,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常见文言文词语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的用法,就如《兰亭序集》一文来说,此文中有着大量的“之“”于”,若学生缺乏一定的语法知识,那么很容易颠倒文言句式,由此可见,若教师能够结合高中语法知识开展语法教学,那么就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语法知识。

3.采用合理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中学的阶段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较强,但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语法知识,更能改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十分枯燥、乏味的想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语法知识本就十分枯燥,部分语法知识较为复杂不容易理解,尤其是状语、宾语等的使用意义,学生学习时很容易出现问题,若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法学习环境,那么就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语法,帮助学生将语法知识应用在写作和实际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一来,既不会淡化语文语法,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理念进行了批判,得知淡化语法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十分不符,甚至已经与语文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是绝对不能淡化的,反而要增强语文语法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莉,黄成友.对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7:85-86.

第3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是否应淡化语法教学 教学论文(人教版七年级)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近年来中考语文不再考语法。因此,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知识的教学。人教版初语新教材在每册的《说明》中,都明确注明各册教材“汉语知识短文安排在最后”,“学生结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随意阅读,不考试”。好像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不追求系统、完整的语法知识,并不等于完全不要语法知识。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转化成能力,但语文能力是需要语文知识支撑的。语法知识是其中的语文知识,把语法知识全然逐出语文课堂,是有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果语文教师不熟悉语法或不教语法而能把语文这门课教好是不可思议的,学生不学习语法要学好语文,需要很深的语感积累,费时费力。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进行最基本的语法训练是必需的,更不应淡化语法教学的。

特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有无必要(论坛精华帖)

论坛精华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9

aimin

初级小虾米

注册日期:Oct2001

来自:上海市

发帖数量:75

语法教学--既然语文学科承担着语言教学任务,这又怎么能不要呢?

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语法?

我想这样讨论才有意义!

我还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什么时机教学生语法最佳?

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更具有挑战性!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10-19-200107:42PM

luyanlaoshi

老鸟

注册日期:Oct2001

来自:

发帖数量:52

古人教语法吗

我想问一个问题:教语法的目的是什么吗?这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吗?古人学语法吗?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不见得差啊!

11-02-200107:57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用”的语法知识及其“有效”教学

语文教学担负着将中学生从初级的言语水平提高到比较成熟的言语水平的重要任务,语法作为语言最核心的要素之一,语言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绕不开语法知识的学习。多年来,我国语文学界存在的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语法知识教学的认识,大量的讨论和文章集中在强化还是弱化语法教学的争论上,争论的结果是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过分强化演变成了80年代到现今的弱化、淡化甚至零语法教学。两个极端的走向实际上都不利于学生母语水平的提高,“强化”的恶果早已呈现,“淡化”的后果也正在显示。

目前我们需要讨论和研究的应该是:第一,教什么——在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维度”下,哪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对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是真正“有用”的?第二,怎么教——在倡导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培养的形势下,哪些方式是比较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淡化教学总结

从在网上开儿童阅读课到现在有一年半了,受朋友所托写一篇我对阅读课的看法和上课的思路。

我的网络阅读课开始于和朋友的聊天。在此之前,因为想给淡子找几个读伴,我在线下带着四个孩子一起读。朋友知道后就介绍了几个孩子在2013年暑假和我一起在网上阅读。我们在网上共读了两本书:《毛毛》、《山居岁月》。经过暑假的试课,在2013年下半年,我正式在网上开了阅读课。因为到目前为止所有阅读课都是我一个人在操作,似乎可以看作是我自己私人定制的阅读课吧。

2013年下半年我开了两个班:小说阅读与写作,绘本鉴赏与写作。其中小说阅读与写作是收的五六年级的孩子。绘本鉴赏与写作收的是三四年级的孩子。2013小说阅读与写作班,我们共读了《橡树上的逃亡》、《小鹿斑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小说与电影)、《夏洛的网》(小说与电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否该淡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否该淡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