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得,不得的抒情散文
得,不得的抒情散文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冥冥中必有主宰,富贵在天?或在人?
三分靠天,七分靠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则一定不成功。
人生在世,短短百年,富贵如同穿云之驹,我执意什么富贵呢?不过求个心安理得罢了,无愧天地,无愧众生而已。
天地之间报应果有否,有,为之奈何,无,为之奈何。
无论有无,皆要顺心而行。
天地仁或不仁?圣人仁或不仁?,万物仁或不仁?
仁不过人加个二而已。一笔天,一笔地。人靠天地,无愧天地方为仁。
天地间必有神秘存在凌驾于众生之上,其至高,至大。古老的准则是她或他依行的律法,以行其责,冥冥之中判断人的得失,富贵。无人知其存,因为他太公正了公正的有点悲哀,因为人得目光无法追随他得脚步,我们甚至质疑他存在,只因我们无法看清自身的心灵。因此怀疑慢慢酝酿出嗔恨,而其在无意中指引的道路,我们也许就发现不了了。结局只能靠自已,天地不会对任何一个人无故的给其厚爱,天地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富贵天定,人定胜天。出生的富贵只是代表好得起点,但终点在哪有谁能早知道呢,不会因为你出生贫困,胜利之手就拒绝牵你的手,上天赐予每个人选择的权利,这是最公平的,也是谁都无法剥夺的。不自由唔宁死,这不是个口号,这是一个信念,每个人在面对相同问题做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不是每个选择都是对的?每个人都曾错过。
每一次的'选择如同一个交叉路口,而你选择就是往左或往右,不同的路口导致你会碰到不同的车,不同的天气,最终你还是会到达你的终点,那时你回头想想上帝是否曾亏欠你,你这一生的路上你碰到过多少次交叉路口。如果你每次选择都对,你的终点又会有什么在等你呢。
富贵在与人,在不在天呢?如果平穷成为了习惯,那么富贵会在哪呢?富贵来临时,你是否会选择放弃原则呢?富贵在天,也再人。但要知道你如何才是真的欢喜。我今天欢喜,是因为我发现我不曾亏欠天地。
一切都是因果的循环,没人能逃过这漩涡,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是因,决定了不同的果,但你知道否,无数的因最后结成一个果,无数的果化为一个因。任何事都有其原因。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百姓呢?百姓不义以天地为刍狗。天地不仁是以大仁,圣人不仁是以大仁,百姓不义是以不仁。则因其站得高度不同而已。
在生命之中,到底什么才是生命之重呢?什么又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呢?世人有谁可曾能回答?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的人也许能回答。因为名利已经离他们而去,情感也不在使他们留恋了。当一切走向了终点,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怀念呢,生死不过空梦一回,如水中捞月一场空。那么有什么是生命之重呢?或会有什么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呢?
人生在世清净难求,得则此生无憾。不得,亦不强求,我欲乘风而去,恐高楼琼瑶高处不胜寒。
清,何谓清?心无杂念谓之清。净,何谓净?心无所求可谓净,心无杂念则无所求,无求则无欲。清净,可遇,可求,难得也。
心中无可挂之人,无可求之欲,无可恋之事,江边唯愿钓寒中雪。心中有可挂之人,有可求之欲,可恋之事,江边独钓雪中鱼。
清净求之即得。求之不得,则非诚也。求则得,不求也得,得与不得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天下道存,从古自今得道之人如化龙之鲤,只听其名,不见其行。清净是众生之求,但众生不知清净,却欲得清净,终无所得,哀惜,悲惜。不知其存,何处得之。得道者,万物一体,无喜无悲,生老病死与天同。
古人问道,答不知。
答吾知之,吾今传与你。
何人知,前或后?前,道可道,非道。道可传,非道,道可求非道。道得非求得,得却不知得实得。
我真不知。
第2篇:散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散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最近喜欢闲逛于网友的空间。昨日又跑至语柔的空间,低头间见得一名曰:“彼岸烟花”的网友的文字,一时间被这深入骨髓里的忧伤所震动。像是青苔一般的潮湿蔓延了整颗心房。
由头至尾通篇的忧伤,整个空间有三百余篇文字,句句透露着因为失去而无法自拔的哀伤。心想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子,竟用情之深致心灵再也看不到一丝阳光?
但我判断错了,写得如此忧伤而阴暗的文字的人,却赫然一男子。
顿时,惊愕到下巴掉到心口里。
没有人不喜欢忧伤的文字,带有一丝忧伤的文字的人多半是多情而善感的。只是忧伤过度,未免有点过及。我喜欢忧伤却不喜欢深入骨髓的忧伤,那种感觉很像突然被搁在空无一人的孤岛,即便是再美的景色也索然无趣,一心只想逃离。很快,我便抽身而去。
相对于语柔和织言骗语的文字,虽然也是略带一丝忧伤,却是明亮而欢快的。不会令人感到窒息。那个名曰:“彼岸烟花”的男子,或许他爱过一个女子,爱的过深而无法忘却。无力排泄这种压抑,于是,他选择把这种因为无法得到的伤痛变成了文字寄托于灵魂之中。只是,深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纠结在那段感情里不肯放过自己,再多的深情也成了矫情。
每个人都有他的过往,每个人都有用情至深的时候。只是,有的人在爱情过后的那一瞬选择了和那段过往说再见,有的人却死守着当初的'那句承诺不肯放开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所谓深爱的那个人。有时候最有杀伤力的情感不是恨而是口口声声挂在嘴边上的爱。
说到深情,不得不提到两位以情诗而着称的诗人,徐志摩与戴望舒。
无论论才情和深情,戴望舒或许都比徐志摩有过之而不及。而后人却只公认徐志摩为一代情圣。
这多少和戴望舒对于情感处理的方式有关。
我们都知道戴望舒那首闻名天下的《雨巷》、而这首诗的原型便是他的初恋。他爱着那个宛若丁香花般幽怨的女子,而那女子,却终其一生都不愿爱他。
于是,他将自己的情深一辈子纠结在那一束丁香花里,再也不愿出来。
其实他是幸福的,他有着爱着他的人,他却把自己的那颗心栓死,拎了一个死结,一生为着那个得不到的人哀怨致死。直到他死去那一刻,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个丁香花姑娘。却忽略了与他相守了多年的爱人。对一个人的爱,深至如此,对另一个人又何曾不是莫大的伤害?
相对而言,徐志摩的爱情是明亮的。他说:一段感情,得之是我的幸,不得是我的命。
缘分来了,便爱。走了,也绝不强求。
你不能说他没有用情,每段爱情,他都用情至深。爱的时候深爱,不爱的时候,平静地接受、坦然相告。所以,每一个从他身边走过的女子,无论是张幼仪、陆小曼还是林徽因,到他死去后的岁月里,都心甘情愿的为他整理诗稿、为他打理余留下的每个值得回忆的一切。说真话,能让女人记得并毫无怨言的情爱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爱一个人爱至情深似海,该是怎样的深情?不图回报、不图你的垂青、甚至不奢望你是否了知这份情深。只求能够远远地守候着自己爱的人,明了你的幸福便足够。
想到这,便让我想起金岳霖。
这个同样因为深爱林徽因的男子,在得之不到的时刻,选择了做林徽因一生的蓝颜。终其一生,不言婚娶。
尽管最终他还是没有得到自己爱的那个人,却得到了三个人永生永世的友情以及林徽因的敬重。以无法如愿的爱情换得友情与亲情,也是另一种得到吧?这也是我所以为的金岳霖和戴望舒不同之处。
在我看来,对待爱情,要么,像徐志摩那般豁达些,爱就爱,不爱就不爱。痛痛快快。爱就爱个如烟花般灿烂。
要么,像金岳霖那般终其一生只为一个人守候。
介于这两种之外的感情,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俗世,逃脱不了迂腐与矫情的嫌疑。
再回到戴望舒。
得到丁香女子拒绝的戴望舒最终怎么样了呢?他选择了和自己不爱的女子结了婚,却在婚后将丁香女子给予的冷漠回报给了最爱他的人。
与其说是他爱那个丁香女子,不如说是更爱他自己。一辈子只为自己的情感而活,因为得不到而纠结、因为得不到而困惑。一条深幽的雨巷困惑了他一生的情爱,最终依然品尝不到爱情的欢乐,留下的是永远的潮湿与阴暗。一生见不得阳光。终究郁闷致死。他将自己永远地埋葬在那丁香女子的童话故事里。浪费了一生的时光。
尽管他爱的情深意重、情书不断,在丁香女子的眼里,这些都不过是纠缠复纠缠。得到的只能是厌恶和不屑。
即便如此,他却依然不肯放过自己去爱身边守着自己的那个人。
他的爱情在旁人看来许是一场悲剧,却得不到我一丝一毫的同情。
岂不知在不爱你的人的眼里,你的双眸再怎么演绎深情,也打动不了不爱你的人。
爱情里,有些人的爱情注定生生世世的纠缠,今生今世、来生来世。却也有某些爱情生来便注定是用来辜负的。它从来就不曾属于你。从来就不是。纠缠又何必?
请记住,我们向往深爱,但不赞同因为深爱而毁灭掉自己。
如果,他只是过客,请豁达些,放过自己,不爱了就分手,不可能了再重新开始。
“得之是我的幸,不得是我的命。”心坦然了,一切便也豁然了。
第3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诗歌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诗歌
一笔一文一句号
不悲不喜不缠绵
_______题记
请不要说,我不联系你不代表我不在乎你,我会默默关注你,之类的话语。
我知道我会在你的'默默关注中搁浅于你心,成为你人生中一成不变的匆匆过客。
如果喜欢只是喜欢,不必牵强说爱。
我不是千年只为等待你寒酸苦读的穷书生的狐妖!我不会为你放弃千年道行,就如你也不会为我不顾一切放弃所有!
我喜欢你,我会用我火热的心去温暖你的冷漠。
我喜欢你,可我不会用我的热脸去贴你的冷屁股。
如果只是曾经喜欢,那过去就让它过去吧!
曾经拥有的不珍惜,如今失去的也抓不回。
来了又走的终究不属于我,走了又回的才是我该等的。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七分爱人,三分爱己,如有相爱,便回长久!
第4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散文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散文
偶然的机会,读了《三联生活周刊》上袁迪宝和李丹妮的故事,为他们的凄美浪漫爱情故事所感动,在经历了长达55年,半个世纪的跨国爱恋之后,他们终于修成正果,光明磊落,大大方方,幸幸福福地走在了一起,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深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叹。
为生活,本应抛弃了多愁善感的心,没想到原来只是暗暗藏起,心里再痛,不想细细思量,只是深深埋藏,纠结困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如此多磨难,83岁、84岁最终结发相守,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丹妮曾说,她不会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另外一个女人的不幸上,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她不能接受。源于此,我对丹妮生生佩服,为之折腰。这才是他们垂暮之年牵手的真正原因。她的崇高境界用什么来表达呢?我想,“发乎情,止于礼”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