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经典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7 07:15: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采葛经典散文

采葛经典散文

《诗经·王风》里,有一首感人肺腑的痴情情歌《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个美丽的姑娘上山采葛、采萧、采艾去了,才一天没见,男主人公却觉得好似隔了三月、三秋、三年那么长。也许采葛女采葛才去了半天,一个早晨,而不是一整天,男主人公却失魂落魄,度日如年。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是由此而来的。

每当想起这首美丽的诗,心里总是很感动,很温暖。

自古以来,感人肺腑的爱情的藤蔓,往往如山崖上、古树上缠绵攀爬着的葛藤,扯也扯不断,理也理不清,数也数不尽。

葛,是一种藤蔓植物,长在山林里,山崖上,牵牵绊绊,攀援曲折,蜿蜒绵长,好似牵牵绊绊,扯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葛,是一种温柔的、女性味道的植物,葛表现出的是一种依附,一种依恋,一种缠绵。上山采药和牧羊的人,拽着葛藤向上爬,都难以扯断山崖上攀爬着的葛藤,很安全。山崖与山崖之间,树与树之间,有了葛藤相缠,就纠缠不清了,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你我,说不清关系了。

葛藤与瓜蔓,很相似,所以俗话说“瓜葛”,比喻说不清的关系,特别是男女关系。

总是觉得,采葛的女子是纯真美丽脱俗的,是浪漫温柔的,采葛的日子是很有诗意的,是很美丽的。就总是会猜想,三千年前的那些个脸上灿烂如阳光、灿烂如向日葵的女子,是在山上采根藤,采葛叶,还是采挖葛根呢,她们要采摘葛干什么呢,是不是采摘苦葛叶,采割苦葛藤,背回家去制成葛布葛衣,制作葛鞋,还是说,就是采挖甜葛根,拿回去,给她喜欢的男子解酒呢……

《采葛》这首精美绝伦的诗歌,这个大胆痴情的男子,用比兴手法,用采葛这么浪漫美丽的事情,来比喻追求爱情,渴求爱情,抒发的其实是急于与他痴恋的那一个上山去采葛去了的女子相见,渴望炽热的爱情的情感。

爱情,总要与纯真、美丽和浪漫联系起来,才叫人们渴求,才叫人们回味无穷。

滇中楚雄的山野里,生长着众多阳刚的大树,水冬瓜树、麻栗树、云南松、杉老树,也就有众多温柔缠绵的、水波波的葛藤缠缠绵绵地攀爬在林间。

楚雄人爱吃甜葛根。晚秋以后采挖的葛根,很甘甜,很好吃。甘甜中,微微有点苦,类似于吃野橄榄,又有吃野地瓜的甜脆口感。依然很热的晚秋,楚雄人就喜欢采挖甜葛根吃,村村寨寨人家里,就经常放着一根新鲜葛根,干完农活回来,又累又渴又饿,吃一截葛根,很快解了乏,解了渴,又管饱。

滇中楚雄,葛根是近似于水果的好吃食物,好吃的山珍野味,很好吃,但是很常见,一点都不稀罕,不珍贵。葛根还是解表发汗,治疗感冒的良药,也是清热解酒解毒的良药,药用价值极高。因为其丛生密布于滇中的村村寨寨边,采挖很容易,所以是一味任何人家都用得起的中药,也是一种任何人家都吃得起吃得到的美食。

葛根,是我们童年生活于乡间,缺吃少穿的生活里一种给我们美好回忆的`美食。那时候,父亲秋冬季出去走村串巷劁猪,到了朱喜冲、糯稻凹等等彝族山村,就常常会给我们扛回来几根甜葛根。

最厌恶的事情,就是赴宴和劝酒,最痛恨的人,莫过于发明烤酒技术的人,也痛恨烤酒和卖酒的人。有些酒宴,是无论如何推不掉的,有些酒也是无论如何推不掉的,明知吃下去,就得去打吊针,或者吃好几副中药,还是不得不吃下一杯又一杯。

吃醉酒,就得吃葛根,秋冬季,楚雄有新鲜甜葛根,切一截或者几片甜葛根吃下去,酒很快就会解去。如果醉了得不省人事,就要别人熬煮葛根汁给我吃。一小碗热乎乎的葛根汁吃下去,酒很快就醒了,头也绝对不会疼,整夜全身都清凉舒服,极其好睡。否则头疼欲裂,整夜全身大汗淋漓,根本睡不着觉。

因为要应酬各种酒宴,要应付各种劝酒,每年都会吃得大醉多次,有备无患,所以,每年秋冬季,我都会从老家村寨边,采挖几根甜葛根,洗干净,切成片,晒干后,小心收藏起来,以备一整年醉酒的时候用来解酒。

像牛尾山药一样,甜葛根在秋冬季采挖,就很甘甜脆嫩,口感极佳,等到来年开春以后,葛根也会僵了,又硬又苦,口感极差,药效也大打折扣。

当然,甜葛根,其实也微微有些苦的,与野生的苦葛根没有明显区分界限,正如滇中楚雄山野里密布的甜蕨菜与苦蕨菜一样。

这样收藏着葛根,等到伤风感冒了,也可以顺手从村边山野里采摘几茎臭灵丹,采摘几片淡竹叶,一起熬煮汁水吃,疗效很好。

每年春天和秋天,我都会梦想,与一位纯洁美丽得如同野百合的女子,一起爬上家乡的高山悬崖上去,去采葛,去采摘浪漫和美丽。那时候,我就不是要解酒,而是要吃酒,吃醉酒的。

第2篇:诗经《采葛》

诗经《采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采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采葛》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赏析】

本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第3篇:诗经:采葛

诗经:采葛

国风·王风·采葛出自《诗经》,是一首出于先秦时代的四言诗,作者不详。表达的是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采葛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注释 :

1、萧:芦荻,用火烧有香气,古时用来祭祀。

2、三秋:这里指三季。

译文:

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见她的影,

灯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芦荻,

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僳隔了三秋久。

心上人啊采香艾,

一天不见她的影,

好像隔了三年久。

赏析:

热恋中的情人,总觉得时间太快,相聚短暂;也觉得时间太慢,分高大久。处于这种状态之中,除了热乎乎的情感体验之外,脑子里是容不下其它东西的,也不可能有其它东西。

这是一种完全主观的内心状态。客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诗经《采葛》

诗经《采葛》

《采葛》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采葛教案

篇1:采葛教学设计

怀安县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备课教案纸

篇2:《诗经》教案

《大学语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先秦文学:诗经

第一阶段:导入(告知本次教学目的、内容)

教师板书以下成语,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出自哪里?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逃之夭夭、信誓旦旦、在水一方。”

继记载原始劳动的神话等作品问世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标示着先秦诗歌已取得重要成就。

第二阶段: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步骤一:简要回顾诗歌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1、甲骨卜辞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比较:《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江南可采莲”一段)

2、二字节奏:《吴越春秋》中原始歌谣“弹歌”。步骤二:了解从《诗》到《诗经》之路。

请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采葛经典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葛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