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教案_采菱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0:19: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采葛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采菱教案”。

篇1:采葛教学设计

怀安县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备课教案纸

篇2:《诗经》教案

《大学语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先秦文学:诗经

第一阶段:导入(告知本次教学目的、内容)

教师板书以下成语,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出自哪里?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逃之夭夭、信誓旦旦、在水一方。”

继记载原始劳动的神话等作品问世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标示着先秦诗歌已取得重要成就。

第二阶段: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步骤一:简要回顾诗歌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1、甲骨卜辞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比较:《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江南可采莲”一段)

2、二字节奏:《吴越春秋》中原始歌谣“弹歌”。步骤二:了解从《诗》到《诗经》之路。

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文字知识理解“经”的意义。

提示:《说文解字》:“经,织从丝也。”“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诗经》又称《诗》、《诗三百》。《诗经》是后世儒家学者将其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步骤三:了解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1、你认为孔子删诗,编订《诗经》的说法可信吗? 提示:《诗经》来源和编订有三种说法:献诗、采诗、删诗说。包括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公卿列士所献诗及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乐歌。作者有公卿大夫,有中下层的“士”,下层平民集体创作,编者应为周王朝乐官。

2、请学生就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诗经》分类的理解。提示:《诗经》诗歌均为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不同分风、雅、颂三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和《小雅》,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

“颂”:宗庙祭祀舞曲,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步骤四:了解用诗和传诗。

1、学生思考并讨论:《诗经》在当时有哪些用途? 提示:引诗(引证)、赋诗言志(不歌而诵谓之赋)。《诗经》编成书后流行于诸侯国,用于祭祀、宴饮等场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孔子以之教授学生,强调其实用价值: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秦火之后,《诗经》为何还能保存下来?

提示:因易于记诵的特点,靠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有齐、鲁、韩、毛“四家诗”,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毛诗》。

第三阶段:学习《诗经》的内容

《诗经》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资料。

步骤一:学习周民族史诗,祭祖颂诗。

《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教师简述《生民》等诗歌内容,请学生讲述后稷故事,了解周王朝开国历史。

黑格尔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胡适曾断言:“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对比《荷马史诗》,谈谈你的认识。

步骤二:学习农事诗。

周王朝以农业立国,重视生产。《豳风·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诗,共8章,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面貌,及农夫与公家的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步骤三:学习燕飨诗。

燕飨的特有功能:亲亲之道,宗法之仪,统治阶层的内部人际关系协调。

天子宴群臣、宴宾客:《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引用)

兄弟之会:《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步骤四:学习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揭示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伦理因素。

举例: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步骤五:学习征役诗。写征战、徭役所见、所闻、所感,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1、正面(肯定战争的正义价值):《秦风·无衣》。

2、反面(厌战思乡):

战士角度:《小雅·采薇》、《豳风·东山》。思妇角度:《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赏析:《小雅·采薇》:以采薇起兴,最后写战争结束,战士归来悲喜交加的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千古名句!后世折柳赠别的诗源于此。

赏析:《君子于役》:写傍晚怀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妻子的思念和关切,情景交融,缠绵悱恻。

步骤六:学习婚恋诗。《国风》中最多,艺术性最高。背诵:请学生背诵几首熟悉的婚恋诗。

1、热恋的歌。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意中人的思念,描绘热恋情景,讴歌爱情甜蜜,情调欢快。

举例:《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郑风·溱洧》。

描写相思:《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歌唱专一:《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2、婚姻诗。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与子偕老。幸:《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宜其室家。

不幸:《卫风·氓》以哀伤情调,描述婚恋悲剧,揭示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叙事诗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四阶段: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1、赋、比、兴的手法。成为古诗歌的基本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

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理解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

a 赋: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灵活多变,包括写境、抒情、对话、形态描绘。b 比:比喻,有明喻、暗喻。个别比喻以外,还有通篇用比,如《硕鼠》。

博喻: 《卫风·硕人》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美目盼兮。c 兴:本意是“起”,托物起兴,借对自然界的事物描写,引出诗人内心情感。多放在诗的开头,比兴融合。起象征、联想、比拟作用:《关雎》以鸟成双成对和鸣,相依相恋情景,引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联想;《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年轻貌美。

起创设意境、烘托气氛作用:如《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清秋凄清的意境,渲染烘托了主人公求偶不得的失望心情。

2、句式和章法。

四言二拍,节奏感强。重章叠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一般隔句押韵,韵在偶句。

3、《诗经》的影响。

轻叙事重抒情:抒情诗传统。

诗歌内在精神:风雅精神与文学革新。

举例: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六)

诗歌艺术手法:比兴手法的深远影响。

第五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预习《楚辞》和散文。

篇3:国学经典诗经教案

第一课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自读。2.指名读。3.比赛背诵。

第二课时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自读。2.指名读。3.比赛背诵。

第三课时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1.自读。2.指名读。3.比赛背诵。

第四课时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自读。2.指名读。3.比赛背诵。

第五课时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4.自读。5.指名读。6.比赛背诵。

第六课时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7.自读。8.指名读。9.比赛背诵。

第七课时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0.自读。11.指名读。12.比赛背诵。

第八课时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13.自读。14.指名读。15.比赛背诵。

第九课时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6.自读。17.指名读。18.比赛背诵。

第十课时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9.自读。20.指名读。21.比赛背诵。

第十一课时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22.自读。23.指名读。24.比赛背诵。

第十二课时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25.自读。26.指名读。27.比赛背诵。

第十三课时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8.自读。29.指名读。30.比赛背诵。

第十四课时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31.自读。32.指名读。33.比赛背诵。

第十五课时 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4.自读。35.指名读。36.比赛背诵。

第十六课时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37.自读。38.指名读。39.比赛背诵。

第十七课时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40.自读。41.指名读。42.比赛背诵。

篇4:3子衿教学设计

3、《子衿》(国风·郑风)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诗意的基础上,争取课上90%的学生能熟练背诵《子衿》一诗。

2、品读诗词,体验、感受思念这种情感。

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采葛》。

2、全班齐诵《采葛》。

3、谈话导入:《采葛》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个人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子衿》。

二、学习《子衿》。

1、师板书《子衿》这首诗。

子衿(国风·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自由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诗句,正音。

4、抓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①子:男子的美称。衿:即襟,衣领。

②嗣,音yí:传音讯。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达táo tà: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赏析]想念你的青衫,想念你的佩玉,我如此的思念你,不知你有没有思念我?在城门楼上天天盼望,盼你回来,告别的时间如此漫长。

5、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女子在城阙思念、盼望情人)

6、各种形式吟诵诗歌《子衿》,如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小组合作读、齐读。

7、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8、观看视频《吟诵子衿》。

9、全班齐诵。

三、拓展延伸。

1、谈话:思念是我们在生命中都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谁还可以举出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古典诗词。

2、让学生熟读以下诗词,品味其中浓浓的思念之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王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苏轼)

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重点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

篇5:《〈诗经〉二首》教案

《〈诗经〉二首》教案

石家庄市第一职业中专 胡晓宇

一、设计说明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包括《诗经·周南·关雎》和《诗经·秦风·蒹葭》。

本单元重点为“古诗文的诵读”,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继承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华。但仅凭两首诗来感受《诗经》的博大显然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进行扩展阅读和课外阅读指导。

在本单元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等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因此可以温故知新,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古诗文的阅读和分析上来,以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本课之后,在教材中我们还将学到古今中外代表性诗歌23首,介绍和评论诗的文章6篇。考虑到诵读与鉴赏的必然联系,考虑到《诗经》的源头地位,更考虑到学生建构系统知识的需要和相应课外活动的设置,拟以《诗经》学习为开端,以诵读和鉴赏为重点,引领本教材其它单元的诗歌教学,进行教材重组,形成新的诗歌单元。

(二)学生分析

(三)教法选择 2.诵读—赏析法:《蒹葭》的学习,先通过美读导入,然后用边赏边读的方法,来品味诗的美,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3.扩展—比较法:选择同类或不同类的诗歌,通过比较练习,形成能力的迁移。

(四)学法引导

1.运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2.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选取信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通过诵读和鉴赏,学习诵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4.通过课外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注重语文学科同专业学科的综合,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艺术特色,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会用正确的节拍诵读古诗,学会初步鉴赏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写”—“读”—“赏”相结合的赏析过程,感受诗的美,积累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经》学习,强调心理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正确理解《关雎》朴素的爱情主题和《蒹葭》中执着的追求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对《蒹葭》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的赏析和品味,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较高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艺术特色,学会诵读古诗。

(二)难点: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解决办法:第一课时以《关雎》为例,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知识介绍和大量例子,了解《诗经》艺术特色。第二课时以《蒹葭》为例,以诵读和鉴赏为重点,学习几种赏析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四、课时安排:

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五、课前准备: 学生作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设计6个教学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倾向,组成6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各组任务。

(1)文学常识组:搜集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用板报或投影形式展示。(2)词语测试组:按“生字”“通假字”、“多音字”、“多义词”、“文化常识”来整理课下注释,并设计测试题。

(3)诗文翻译组:翻译《关雎》,力求押韵。

(4)内容改写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关雎》的诗意,并改写成散文。(5)《诗经》读唱组:选三至五首《诗经》中的诗,诵读或配曲演唱。(6)民歌搜寻组:力所能及范围内搜集古老民歌和情歌。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重点:了解《诗经》知识,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采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诗经:采葛,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经《采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诗经《采葛》,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经《采葛》

诗经《采葛》《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采葛》,仅供参考,欢迎大......

诗经:采葛

诗经:采葛国风·王风·采葛出自《诗经》,是一首出于先秦时代的四言诗,作者不详。表达的是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采葛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采葛》

诗经《采葛》《采葛》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

下载采葛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葛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采菱教案 教案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