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数豆子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6 07:12: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豆子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二、说学情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思维上还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具体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到对数的认识。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会有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位数的名称,识别各位数的数字的意义。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计数器、黄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纸盒子若干

(2)学生准备:小木棒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等。

学法:1、动手操作 法: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这样一些活动,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会知识,发展数感 。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流程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有意义的、实际的、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学习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进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数学,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课堂的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我的课程是这样导入的:

桌子上摆好了要用的豆子。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此时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是用来吃的。有的说,是用来数的。或者其他的答案。此时我因势利导引出要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数豆子》说课稿(二)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要是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那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在第二环节中,设置了2个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具体操作为: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这把豆子的颗数。

活动二:数一数,看看估计的颗数与实际的数量相差多少。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感知过程中对数有一个大体的感悟,让学生初步体验估算。

(三)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还强调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1.师生互动。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2.小组合作。在小组间通过合作进行估计老师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

3.汇报交流。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说说估计结果,并介绍估数的方法,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估计也是有根据和基准的。

(四)精心设练,学中用新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巩固练习。

让学生小组间进行抓豆子和估计豆子的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2、提高练习。

让学生把刚刚估计出的数在计数器上进行拨数,并把拨出来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对于特殊的数字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如22100等,并认识第三位是百位。

3、拓展练习。

对于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我们应当注意应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在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游戏。让学生既对数的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学生对于计数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找一名学生背对着计数器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告诉猜的那名同学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当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题,做出自己判断。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数学学习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表现的比较?

通过这几个问题结束本节课。

六、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七、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2篇:《数豆子》说课稿范文

《数豆子》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豆子”。

一、说教材

“数豆子”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二、说学情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思维上还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具体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到对数的`认识。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会有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位数的名称,识别各位数的数字的意义。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计数器、黄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纸盒子若干

(2)学生准备:小木棒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等。

学法:1、动手操作 法: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这样一些活动,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会知识,发展数感 。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流程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有意义的、实际的、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学习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进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数学,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课堂的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我的课程是这样导入的:

桌子上摆好了要用的豆子。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此时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是用来吃的。有的说,是用来数的。或者其他的答案。此时我因势利导引出要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二)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要是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那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在第二环节中,设置了2个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具体操作为: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这把豆子的颗数。

活动二:数一数,看看估计的颗数与实际的数量相差多少。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感知过程中对数有一个大体的感悟,让学生初步体验估算。

(三)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还强调“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1.师生互动。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2.小组合作。在小组间通过合作进行估计老师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

3.汇报交流。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说说估计结果,并介绍估数的方法,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估计也是有根据和基准的。

(四)精心设练,学中用新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巩固练习。

让学生小组间进行抓豆子和估计豆子的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2、提高练习。

让学生把刚刚估计出的数在计数器上进行拨数,并把拨出来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对于特殊的数字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如“22”“100”等,并认识第三位是“百位”。

3、拓展练习。

对于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我们应当注意应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在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游戏。让学生既对数的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学生对于计数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找一名学生背对着计数器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告诉猜的那名同学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当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题,做出自己判断。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数学学习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表现的比较?

通过这几个问题结束本节课。

六、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3篇:数豆子

《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⒉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⒊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难点: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教学用具: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杯、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抓一把,估一估、数一数 1.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噔噔······(教师出示盛有一些豆子的透明杯子)生:豆子。

2.抓一把,估一估 师:能不能猜一猜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豆子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确? 生:30----25----

(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时,老师微笑着取出另外一个空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数豆子

《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到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给每组发一袋豆子)

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

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

(2)数出30粒豆子。

活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数学数豆子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数豆子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