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形容幼童可爱的诗词大全
形容幼童可爱的诗词大全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形容幼童可爱的诗词大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采白莲: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归: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不识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6、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7、学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8、学小姑: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9、骑黄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0、折扬柳: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2、念牧童: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王维《渭川田家》)
13、学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弄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15、追黄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6、关柴门: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17、恋小车: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18、笑问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吹短笛: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20、开门: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1、不识衣冠: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22、指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23、挑促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4、吹曲: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卢肇《牧童》)
25、载诗:
“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绝句》)
26、拾花钿: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27、捉柳花: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28、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田家》)
29、扫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30、柳阴眠:
“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31、吹笛: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黄庭坚《牧童》)
32、出门望:
“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33、放纸鸢: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34、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35、作钓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6、拈蛱蝶: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37、解吟: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38、轻岁月:
“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39、牧牛: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40、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1、怕羞:
“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牧牛图》)
42、雨中牧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节选)
43、吹火: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44、挽衣裳:
“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唐·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45、误认: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46、剪风鸢:
“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明·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
补录:
47、吹短笛: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补录于10月13日)
48、放风筝: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放风筝》,补录于10月14日)
49、放纸鸢
“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补录于10月14日)
50、斗风筝:
“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徐文长《风鸢图十首》,补录于10月14日)
51、弄笛: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明·牧童《答钟弱翁》,补录于10月15日)
第2篇:形容小孩可爱的诗词汇总
形容小孩可爱的诗词汇总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在诗词中徜徉,清梦如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它们诠释着我们的个性和灵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容小孩可爱的诗词,欢迎阅读。
形容小孩可爱的诗词 1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6、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9、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1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1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1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6、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17、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18、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9、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
20、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2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22、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2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4、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25、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6、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7、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佚名《芄兰》
28、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9、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0、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31、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32、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山农词》
33、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35、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36、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37、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38、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39、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0、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41、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42、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43、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44、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5、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46、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47、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48、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49、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的结果《念奴娇·素光练净》
50、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51、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52、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韦庄《与小女》
53、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54、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55、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56、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57、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58、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59、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60、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61、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62、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63、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形容小孩可爱的诗词 2
1、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6、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7、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8、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9、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1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3、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14、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16、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刘禹锡《踏歌词》
17、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
18、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绝句》
19、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孔尚任《放风筝》
20、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第3篇:幼童读后感
《 幼童 》 观后感
看完幼童,感触最深的就是那100多个,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中国儿童,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勇气,远赴美国的精神,想想现在的孩子,就是成年了,还赖在父母身边的比比皆是,为什么可以这么勇敢。也不知道那些家长,是那么的富有勇气,具有远见,冒着与孩子诀别的风险,愿将骨肉送去毫无所知的一片大陆。当我看到这些留美幼童中没有一个满族人时,知道那是不屈的朝气,是摆脱自身的枷锁,为祖国,为自己拼搏。而作为先驱者曾国藩、容闳等,那些率先睁眼看世界的人花了多少心血,不知道那个当时极端闭关锁国的中国吃了多少洋兵洋炮的亏,才使得愚钝的清政府肯公费派遣这些孩子去学洋人的技艺。当这些孩子踏上异国求学之旅时,我感觉到,那个沉睡的中国巨龙,开始微微睁开他那惺忪的睡眼。
而且幼童们在各个学校的情况以及生活,更是喜人
第4篇:幼童观后感
幼童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童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完《留美幼童》,我的脑子里一直就回荡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个荣耀而悲伤的民族故事,这群幼童是最优秀的幼童。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明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的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首先,长期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政府,带着妄想幼童只学其电报,铁路,航海,军事等方面的技术及技能,却不能学习外国的政治,不能沾染外国的民俗;其次,每个出国的幼童的家长都签署了一份“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类似卖身的生死契约。第三,清政府的保守派一直在阻挠着计划的进行。最后,在财政上,他们面临着极大的困
第5篇:《幼童》观后感
往事难忘不能忘
【摘 要】背负着复兴中华的使命,肩负着祖国给予的期盼和重托的幼童幸运而又不幸,他们生不逢时,但却在特殊的年代里演绎了一场特殊的故事。他们历经了文化的碰撞,国家的兴衰,却始终保留了对祖国的赤诚。他们在尴尬的时间登场,又在迟暮的时间谢幕。他们为历史谱下的慷慨悲歌令人惋惜嗟叹。古老国家还未睁开睡眼,各项发展停滞不前,派遣留洋的幼童们却遭遇阻抗被召回祖国,大规模的官派留学计划却以失败告终。然而幼童们归来后依旧一腔热血满腹激情,保持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坚持为国效力。他们虽已远去,却用自己经历的往事告诉我们,不论你如何选择,请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关键词】留美幼童 历史往事 爱国 悲剧
记忆中的碎片仅是高中历史课本上一句“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出国留学”,若不是近代史课堂上老师放映的《幼童》,我可
第6篇:《幼童》观后感
纪录片《幼童》观后感
如果不是看过这部《幼童》记录片,我对留美幼童的印象还会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简短的几行字、几幅图中,轻描淡写,不以为然,不为所动。当我真正看完纪录片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慨。
他们何其幸运,在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他们被送到了工业革命的最前沿;他们又何其不幸,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他们无可选择地卷入了时代的漩涡。当嘹亮的汽笛带着他们来到未知的土壤,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精英人物的命运往往就是国家与时代命运的浓缩”。影像中那些老照片中,幼小的脸庞已成偏偏少年的容颜,意气风发,吸引着我屏息凝望。此时照片中的他们与六七年前未开化之时有着天壤之别,世间钟灵毓秀、鸾翔凤集之地已然充斥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神态和身旁的西方学子并无不同,他们相信自己是为了伟大和历史而生,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