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冰糖葫芦经典散文
冰糖葫芦经典散文
早晨刚到店里不久,邻居店里的小女孩妞妞骑着四个轱辘的小车到我面前吞吞吐吐地说:“我弟要吃。”
“吃什么?”我问。妞妞又接着说:“我弟要吃。”
我顺着妞妞的目光望去,原来门口来了一个卖糖葫芦的阿叔。我让妞妞把那阿叔叫了过来,阿叔肩扛着一个棍子,棍子上围着一圈泡沫,在泡沫上插着一圈圈的糖葫芦,每一串糖葫芦上有四个果的,有五个果的,都用塑料薄膜包裹着。
“多少钱一串?”我细声问阿叔。“有两块钱的、也有三块钱的。”阿叔满脸流着汗笑容可掬的回答着我。
“一串的果太少了,我们东北一串糖葫芦要比这多两倍。”我调侃着。阿叔说:“南方太热了,糖葫芦上很难裹住糖,只能这样。我突然觉得自己说的话有点过分,阿叔穿着长衫长裤,脚穿农田胶鞋,满脸的汗成流的淌着,扛着那么多的糖葫芦,这在炎热的南方的确是不易。而在南方能看到卖糖葫芦的,也真的难得。七岁的妞妞从来就没看过糖葫芦,当然也没吃过。她想吃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吃,说她弟要吃,也知道我会给她买。这要是在北方的夏季,是没人会沿街卖糖葫芦的,也不会有谁在夏天吃糖葫芦。只有冬天的时候,北方的街道才会有卖糖葫芦的,沿街几乎都可以看到小商贩的摊位上那红红的闪着亮光的一大串一大串的糖葫芦,也能看到街上的人们很多人手里会拿着糖葫芦津津有味地吃着。
说起糖葫芦,我对它的确情有独钟。在我童年的时候,就喜欢吃糖葫芦,由于家里人口多,只有爸爸一个人挣钱,平时很少能有口福吃上它。除非家里有亲戚来或许还能吃上一串,再就等过年了。于是我每天早晨第一个任务就是翻日历牌,计算着还有多少天能过年,在日常和小伙伴游玩时,看到能做糖葫芦的竹签便捡回来收集着,准备过年做糖葫芦之用。
终于盼到年三十的晚上,妈妈拿出大大的红红的山楂洗了晾干,然后拿着用锯条磨制的小刀,把山楂的顶和尾巴扣掉,把中间的籽也都扣掉,用竹签一个一个的串上,放到小竹篮子里。我生怕串的串儿小,就蹲在一旁查数,每十个为一串儿,实际做糖葫芦就都是爸爸的事了。爸爸把白糖放到地火炉的小耳锅里,用慢火熬成稀状,直到稀状的糖里没有颗粒。用勺子把稀状的糖盛上半勺高高举起,再往锅里慢慢倒下去,觉得稠稠的,糖稀的颜色变成了暗红色,便把串好的葫芦放到锅里在糖稀里滚蘸着,然后迅速把蘸好的葫芦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上,糖葫芦便做成了。我颠颠的端着热乎乎的糖葫芦马上拿到外面,放到墙头上冷冻,最多一个小时,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就可以吃了。在这一个小时里,我不知道要跑到外面看上多少次,每次跑出去都要用手摸一下那糖是否还是软的。妈妈笑我真是馋猫,爸爸说我性子太急。不管谁说我,明知道糖葫芦不能那么快就冻好,我还是忍不住跑出去看,直到耳朵冻得像猫咬的般疼痛受不了,才又回到屋子里。手使劲搓着冰冰凉的耳朵,心里还嫌天不够冷,想着要是糖葫芦一拿出去就把糖变成坚硬冰凉的多好。
那晶莹剔透闪着亮光的糖葫芦,一排排的躺在玻璃上,真是太赋予诱惑了,像一个肥肥胖胖的人参宝宝。拿起一串咬一口山楂果,上面的糖就会脆脆的“咔咔”的落到嘴里,山楂果凉凉的,酸甜酸甜的,真好吃!我舍不得很快地吃掉它,用舌头一下一下的舔着,咬一小口一点一点的品着,一点一点的咀嚼着,那样子就好像小猫咪在吃食,又像品着千年难得的美味佳肴。年复一年,直到如今,我一直也没丢掉爱吃糖葫芦的习惯,每逢见到糖葫芦和山楂,必买无异。
哥哥姐姐们也都没忘记我爱吃糖葫芦,每次上街都会给我带回两串。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前年三十那天中午,我正在电脑前写文字,由于孩子之前说过年不回家,习惯了老公也不在家的日子,我便忘记了时间,整天沉迷在文字中。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姐姐手里拿着一大把糖葫芦,我惊异的问:“怎么买这么多呀?”姐姐说,你不是爱吃吗,过年了,爸妈都不在了,想着给你买了一些。“啥时过年呀?”我问姐姐。姐姐温怒的说:“今天就是年,今天三十。”瞬间的心一阵温暖,随之心酸酸的,眼睛润润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看爸爸妈妈做糖葫芦时温馨的'场景......
冬天上街若坐巴士时,巴士上就会有卖糖葫芦的,我每次都会买几串,在车上会吃掉一串。有时和老公坐巴士,老公看到我在车上吃糖葫芦,就会批评我:“那么大人了,还在车上吃,回家吃呗,也不怕人笑话。”呵呵,我哪里忍得住呀,反正也没人认识我,一路上馋的我口水还不得流干呀。我津津有味的目不斜视地吃,老公就气的斜楞着我,直到我把一串糖葫芦吃完。有时我会一连吃掉两串,把老公酸的小声的骂我:真是个玩意,我吃一个就倒牙,你竟然能吃下那么多,真是个玩意......"他骂他的,我厚着脸皮照吃不误。
糖葫芦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烀肉时放几个山楂,肉熟的较快,味道也鲜美。相传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有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和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便成了现在的冰糖葫芦。
如今的北方每到了冬季,大街小巷几乎都可见到卖糖葫芦的,他们原来会把糖葫芦插在一个草筒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观,现在卖糖葫芦的人会把糖葫芦插在泡沫上,为了美观和卫生,每串糖葫芦上都包有透明的塑料筒或塑料薄膜。那串串的糖葫芦在阳光的照射下仍泛着晶莹剔透的光亮,更加诱人更富有食欲了。每到年跟前,我不用再准备竹签和山楂,早早的买上几十串放到冰箱里冻上,三十的晚上,仍然是我的一道美食。
第2篇:冰糖葫芦的散文
冰糖葫芦的散文
“下面有卖冰糖葫芦的,你爱吃,买一串呗!”
正和老婆在万福河堤上散步,老婆来了这么一句。果然,河堤下面的沿河路上,确实有一辆卖冰糖葫芦的车,车上装有大玻璃车厢,上面涂着大大的红字:“冰糖葫芦。”
我呵呵笑笑,有点儿不好意思。老婆就又在一旁催促:“买去呗!”
然后,对着下面卖糖葫芦的人大声喊,“多少钱一串儿啊?”
“有两块的,有三块的!”
这一下,真得不好再扭捏了。就下去,买了一串。老婆怕酸,不吃,我再三要给她买,她不让,就没给她买。
买了一串三块的,冰糖蘸得多,山里红个大。
拿在手里看,冰糖外壳,晶莹透明,有琉璃的质感。八个山里红串在一起,下小上大,升幂排列,真的就是一串鲜红的葫芦。
咬一口,嘎嘣,冰糖葫芦的脆裂声。冰糖的甜蜜迅速在齿颊间弥漫。再咬,又咬到里面的山里红。山里红的酸和冰糖的甜很快融合,又甜又酸,酸中有甜,酸甜的滋味很快就跑遍了全部口腔。
妻在一旁,笑眯眯的,问:“是小时候的味道吗?”
“当然是,还是那个味道!”
小时候,家里穷,吃冰糖葫芦的次数很有限。只有在年关时,大人才会慷慨大方一回,在我和哥哥的一再缠磨下,买两串,一人一串。或者,有了压岁钱,偷偷买一串,打牙祭。每吃一次,都觉得特别解馋。每吃一次,都急不可耐。被饥饿煎熬,食欲反倒极度膨胀,地里薅几根茅草芽,都觉得甜丝丝的;一串冰糖葫芦,又甜又酸,浓烈而醇厚,那种味道,愈发解馋。急吼吼地嚼吃冰糖葫芦的时候,又有一种心理满足:我也能吃到冰糖葫芦了。一种骄傲,油然而生。要是有其他小朋友在一旁,更是得意洋洋。
一晃,当了姥爷了。女儿给小外孙卖糖葫芦的时候,总忘不了给我买。拿起一串,和小外孙一起,“嘎嘣嘎嘣!”看谁嚼得响,吃得快。吃出了童趣,吃出了天真。
两年多前,在北京。我要动大手术之前,和家人一起逛街,看见有卖糖葫芦的,老婆就撺掇女儿给我买。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感觉亲情就像那冰糖葫芦,甜而酸,亲和而不黏腻,恰到好处;也稀释了我对大手术的恐惧和焦虑。
吃冰糖葫芦,也有先甜蜜而后酸涩的时候。那是六七年前,我在南疆库尔勒。闲暇时候,在闹市里逛,看见了卖糖葫芦的,同行的老朋友知道我爱吃这一口,就撺掇我买。买了两串,一人一串,边走边吃。甜而酸的感觉,一如往常。冰糖葫芦的甜酸之中,也吃出了友情的.甜蜜。
“嘎嘣!”嚼到一颗山里红核,硌着牙了。要吐,左看右看,找不到垃圾箱。正巧,前面是绿化带,有花草,有树木。“呸!”照着绿化带,吐了过去。
“别走,随地乱吐,罚款!”随着一声断喝。看见两三个大妈,站在我身后,看起来,她们一直盯着我。
平生第一次遇到这种被罚的情况,心里有些尴尬,也有些理亏。嘴里却狡辩:“没垃圾箱,我吐哪去?没办法,我才吐这里。”一边说,一边就想溜。
其中一个大妈,伸手拽住了我的胳臂,“还敢跑哇,你有理,咱们去街道办评评理去!”
她越说越有劲,我却越来越气馁。急忙从兜里掏出几块零钱,也没数,递过去。然后,急忙逃离。
因为随地乱吐一粒山里红核,被人抓住罚款,那滋味儿,真的是又酸又涩啊!
边吃,便跟老婆啦起当年往事,老婆听得哈哈大笑。
普希金有诗曰:“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我的先甜后酸,先餍足后尴尬,如今,也成了甜蜜而亲切的回忆啊!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一篇随笔里创造出一个新词:小确幸。指的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细微而确实的幸福,稍纵即逝的美好,不期而遇的满足。当我们将这些小确幸拣拾起来的时候,也就找到了快乐。村上春树在那篇随笔里所列举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只是,没读到他列举吃冰糖葫芦的感觉。他也许没吃过冰糖葫芦?日本有没有冰糖葫芦?
今天,虽有雾霾,但阳光比较强烈,强烈的阳光洒在大地,天地之间,都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我和老婆站在河堤上,两旁是高高的白杨树,堤的南边,万福河水静静流淌。这里,静谧,恬和,温馨。在这样的环境里,和老婆在一起,被她笑眯眯地盯着,吃着甜而酸的冰糖葫芦,也是一种小确幸吧。
第3篇: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
世界上还有几种美食曾经的前身是一种良药? 世界上还有几种美食既养颜又清热呢? 世界上还有几种美食可以消除疲劳呢?
相传,冰糖葫芦还与南宋光宗皇帝有关。在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面黄肌瘦,不想吃饭。得病几天后,贵妃就奄奄一息了。皇宫里的御医束手无策,只有让贵妃服用了许多贵重的药品,可是依然毫无起色。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妃子一天比一天憔悴、瘦弱,皇帝也整天愁眉苦脸的,于是宋光宗只好张榜到民间招纳良医。不久,果然有个江湖郎中揭榜了。这郎中给黄贵妃诊脉后说:“贵妃的病不碍事,只要把冰糖和山楂果煎熬了,每顿饭前吃七八颗,用不了几天就好了。”
说完,便拂袖而去。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这位江湖郎中,但事已至此,只有试试了。贵妃吃了这药之后,疾病竟然好了,宋光宗大喜过望。后来这种吃法传到民间,老百姓
第4篇: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
“下面有卖冰糖葫芦的,你爱吃,买一串呗!”
正和老婆在万福河堤上散步,老婆来了这么一句。果然,河堤下面的沿河路上,确实有一辆卖冰糖葫芦的车,车上装有大玻璃车厢,上面涂着大大的红字:“冰糖葫芦。”
我呵呵笑笑,有点儿不好意思。老婆就又在一旁催促:“买去呗!”
然后,对着下面卖糖葫芦的人大声喊,“多少钱一串儿啊?”
“有两块的,有三块的!”
这一下,真得不好再扭捏了。就下去,买了一串。老婆怕酸,不吃,我再三要给她买,她不让,就没给她买。
买了一串三块的,冰糖蘸得多,山里红个大。
拿在手里看,冰糖外壳,晶莹透明,有琉璃的质感。八个山里红串在一起,下小上大,升幂排列,真的就是一串鲜红的葫芦。
咬一口,嘎嘣,冰糖葫芦的脆裂声。冰糖的甜蜜迅速在齿颊间弥漫。再咬,又咬到里面的山里红。山里红的酸和冰糖的甜很快融合,又
第5篇:冰糖葫芦
【吆喝】葫芦儿呵 葫芦儿冰糖儿多呵
葫芦儿 将蘸得耶
葫芦儿 大糖葫芦儿呵
葫芦儿 将蘸得耶
多么老大的串哪
【附注】东安市场的吆喝。四十年代,东安市场正西门里,有四家卖糖葫芦的,他们互相竞争,比质量比外观比服务。一尺大的盘子,九寸的糖葫芦,有山里红的,海棠的,荸荠的,山药的,明晃晃的灯泡照着,漂亮。这个地方的吆喝听起来很自信、很“狂”。那时卖糖葫芦的都是年轻小伙子,穿白对襟小褂、挽袖,下身是青裤子扎绑腿,刷白牙、洗亮脸,显得规矩、利落而且精神十足,做生意时和颜悦色、谦恭细致,深知生财之道。各家吆喝起来自信有派,嘴咧得很开,形似八万
7、卖冰糖葫芦的。
糖葫芦是中国最有标志性也最具特色的小吃食品,因而能保留至今,愈发繁多。无论南北,走到哪里,都能看见。在北方,早先只是从秋后开始有卖,到冬季最为流行。特别大年
第6篇:有光冬天的冰糖葫芦的散文
有光冬天的冰糖葫芦的散文
“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隆冬时节,信步走在刮着北风的大街上,忽然传来这甜美诱人的歌声,我的心中立时涌起一股无名的冲动,真想美美地咬上一口,体味一下咱家乡冬天的味道。说起冰糖葫芦来,在东北的冬季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在大街小巷和集贸市场里,随处可见一个个卖糖葫芦的挑子或车子。那一串串儿晶莹剔透的糖葫芦,被精心地插在草把子上,宛如一个个诱人的宝塔,在冬日的阳光下向人们眨着眼睛,好象在说“您不想咬我一口吗?包您吃了这颗想那颗,美得您忘了这冬天的冷”。
“冰糖葫芦啊!一元一串!”耳边传来阵阵叫卖声,把我从遥远的遐想中拉了回来。只见路旁一个卖糖葫芦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