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赵普课文教学教案
赵普课文教学教案
课题
赵 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流程:检查预习—自主合作—学以致用——总结提升——检测反馈
教师导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
二、检查预习,了解赵普
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给划线字注音:
阖户启箧处决 既薨
发箧龌龊奏牍
3.解释划线的词
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发箧视之 龌龊
明日颜色 深沉有岸谷
三、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3.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
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词句理解检测教师对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语加以提醒;对特殊句式,如: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②读之竟日。(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可予以指导。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意、一词多义的字。)
5.思考并小组讨论: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②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四、调动积累,拓展延伸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例如:学而不厌韦编三绝凿壁偷光
2.“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学生交流)
学生识记目标后,师检测预习情况,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课本P26-P27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二大题第1.2.3题,最后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教师指定小组回,其中词句检测通过小组展示明确。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定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订正。
三、总结提升:
侧重鼓励学生胸怀天下,努力学习。(这是学生读完全篇最大的启发)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课堂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课外多收集赵普的有关资料,以《我心中的赵普》为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
3.完成相关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教师巡堂辅导个别学困生,发现共同难题,集体讨论后明确答案
五、板书设计
刻苦读书(读书)--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奏荐人才(荐官)——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意志坚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复奏如初”
以天下为己任
六、教后反思
第2篇:赵普文言文课文
赵普文言文课文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勉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处理决断很快。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比。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举荐这个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注释:
习:熟悉。
每归私第: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第,府第,大的住宅。
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
竟日:整天。
临政:处理政务。
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
发:打开。
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全书共二十篇。
性深沉:性情沉着。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刻”。
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明日:第二日。
碎裂奏牍掷地: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奏牍,臣子向皇帝奏事的文书,这里指赵普“荐某人为某官”的奏章。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称公文叫文牍。
普颜色不变:赵普脸色没有改变。意思是说,赵普并没有因太祖发怒而面露惶恐、惊惧的神色。颜色,脸色
卒用其人: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第3篇:《赵普》教案
《赵普》教案
《赵普》教案
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描写人物风采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写平凡的小人物,有的写光彩夺目的明星。而本课主要写的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的形象。本课选自《宋史》,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这两件事。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由于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在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风采方面用小事来叙述,又因为对象是初一学生,所以教学时应当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本文的内涵,进而在了解赵普性格的基础之上,学习赵普的精神,做到有所学有所用,要学会做一个勤奋、正直、勇敢、有毅力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
第4篇:赵普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概括事件的能力,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学习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由陈桥兵变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小故事导入,请学生猜猜故事中的这位谋士是谁?
二、预习检测
介绍赵普(学生先介绍,教师作适当补充)
赵普(922-992年),北宋大臣。字则平。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起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
第5篇:教案 赵普
一.本周教学内容:
《赵普》课文分析
(一)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够做到:
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关键的文言词义。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体会课文利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二)课文分析:
话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可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拥立的皇帝把我给顶替了,那可怎么办呢?如何保住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于是他就向手下的最主要的谋士请教。这位谋士就向他建议:“陛下,以往社会混乱,主要在于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
第6篇:《赵普》教案
五、《赵普》
船厂中学 卫绍富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形成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部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