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工艺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
进入公司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公司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循循善诱的带领及关心支持下,本人在2011年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较好地协助本部门完成了2011年年度工作计划。现将2011年度本人的个人工作情况作总结如下:
一、年度工作情况:
1、熟悉了解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本人于2011年5月进入公司,为了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团队,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我及时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了解,熟悉了公司优秀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企业文化。通过熟悉和了解,我为能进入公司这个团队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自身的学习压力之大。
2、熟悉项目流程,项目状况
作为工艺人员,熟悉和了解模具及状况对开展工作是相当有利的。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工作,我多次与相关部门到车间现场,对工艺的进展做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查阅相关技术文件,对工艺项目的进展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工艺的研发、进展和完成,离不开公司各相关部门的参与和努力。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本人积极参与各相关部门的工艺会议及评审,使工艺进度能按照公司要求顺利进行。
4、工艺文件完成状况
⑴对机加工车间的自制零件的工艺进行改进;
⑵完成了组装车间328C系列与678系列的工艺操作流程的编制,以及一系列的工装夹具,如:压铸炉头的工装夹具、678C进气管安装夹具、678C机器管组件安装夹具、328C进气管组件安装夹具;
⑶完成398系列、698系列、728C面板玻璃粘贴工装的设计正在完成工艺编制。
二、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2011年已经结束,回想自己在公司大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但收效并不太大,许多工作还有不尽如意之处,总结起来存在的不足主
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沟通,不能充分利用资源
在编写工艺的过程中,由于本人对多种专业知识比较陌生,性格有较为羞涩,未能积极向其他同事求教,间接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甚至错误的出现,没能达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同事的沟通,从而增长各方面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2、缺乏计划性
在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工艺文件制作的初期阶段,由于本人没有实现做好完善的计划,导致工作目的不明确,主次矛盾辨别不清,常常事倍功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做事加强目的认知,分清主次矛盾,争取能事半功倍取得预期成果。
3、专业知识面狭窄
由于本人专业知识匮乏,对冷冲压、模具以及其它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认识不够到位。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将提高主观能动性,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公司软硬件资源,争取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加完美和成功。
三、展望
2011年工作多,任务重,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是种挑战。虽然一些工艺文件工作还没有正式完成,但收获也不少。特别是领导塌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树立了榜样。作为公司的工艺文件编辑和管理员,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执行公司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经验,善于总结、积极提高。也希望公司领导能给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争取优质、高效、按期完成本人的本职工作任务,为工艺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生物制品工艺总结
1生物制品: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学: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3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生物芯片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糖链工程、代谢工程、自动生化药物筛选技术、后基因组计划于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海洋生物技术、宇航生物技术、生化工程、下游工程或高效分离纯化系统。4现代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家畜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环保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生物制品技术。
5生物制品分类:按来源分(人源生物制品、动物源生物制品、植物源生物制品、微生物源生物制品)按使用对象分(用于人的生物制品、用于家畜的生物制品、用于家禽的生物制品、用于作物的生物制品)按结构与功能(疫苗类、抗体类、人血液代用品、重组细胞因子、反义寡核苷酸、重组激素类)。
6细胞因子:是人类或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度=多种生物活性的因子。它们是可溶性物质,是一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7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光谱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8白细胞介素:是淋巴因子家族的一类,分别有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他多种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调节功能,增强抗体免疫力。
9白细胞介素—2:能使机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增殖,具有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在体内是免疫监视功能的基础。10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产生了两种医疗技术: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11单抗最主要的特点是专一性和单克隆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单一的、特异的、均质的抗体。
12盐析法:将硫酸铵或硫酸钠等中性盐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中,破坏蛋白质的胶体颗粒在溶液中的稳定因素而使其沉淀的方法。13有机溶剂沉淀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能显著的减小蛋白质的溶解度而发生沉淀。
14选择性沉淀法包括等电点沉淀法和选择性沉淀法。15等电点沉淀法:对于两性物质,等电点时静电荷为零,是稳定的双电层及水化膜变弱或破坏,分子间排斥点位降低,吸引力增大,相互聚集产生沉淀。16变性沉淀:是根据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下稳定性不同的原理,而常用于提取溶液中的杂蛋白,选择性较强,方法简单,但使用和范围较窄。17离子交换色谱:其原理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8反向色谱:是利用溶质分子中非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以及溶质分子中极性基团与流动相中极性分子之间在相反方向作用力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的。
19疏水色谱:主要是利用蛋白质表面上的疏水区域和介质的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机盐的存在能使相互作用力增强。20疫苗:是指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物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制成的制剂,或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的生物制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以使人或动物产生免疫力。
21减毒活性疫苗:是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叫做减毒活性疫苗。22基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源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23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核算疫苗、蛋白质工程疫苗。
24细菌性疫苗:由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疫苗。包括活菌疫苗、死菌疫苗、纯化的多糖活蛋白质成分苗。
25基因工程菌苗:指利用重组DNA技术研制的菌苗。包括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以某些细菌为外源基因为载体的活载体苗和通过基因组突变、缺失或插入的基因缺失疫苗。26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生物或患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生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或防治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修饰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生物制品。
27补体系统是由一系列蛋白质分子组成的,是机体的主要防御体系之一,在生物学反应中,如吞噬、调理、趋化和细胞溶解等,都有重要作用。
1新型生物反应器:①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②鼓泡式生物反应器③气升式生物反应器④膜生物反应器⑤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反应器⑥自吸式生物反应器。
2国外生物技术产业特点:①现代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增长迅速②新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主题产品③农业领域将掀起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浪潮”④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成为“第三个浪潮”。3美国发展模式:①政府和私人对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持续的大量资金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后盾②政府、大学和企业间的密切伙伴关系以及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是研究成果得以迅速商品化应用的桥梁③学术界的敬业精神和企业界的创业精神是发展的动力④日趋成熟的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是产业化的保障。4美国的发展特点:①把握前沿,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特别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医学生物学研究②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③鼓励形成集中区域和扎堆效应。5我国发展优势:①政府高度重视②研究开发条件明显改善③人才和技术已有相当的贮备④生物、遗传资源丰富6我国发展的劣势:①科技投入明显不足②技术贮备相对不足,创新成果不多③科技体制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④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和机制尚不够完善
7总体战略目标:①立足创新②需求牵引③集成应用④重点突破 ⑤协调发展
8总体战略目标: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9原料的保存方法:①冷冻法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
10生物原料的预处理:①动物原料 采集后要立即处理,去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并迅速冷冻储存;②植物原料 要择时采集,并就地去除不用的部分,保鲜处理;③微生物原料 要及时将菌细胞与培养液分开,并进行保鲜处理。
11分离纯化技术的要求:①技术条件要温和,要抑制宿主细胞或分泌产物中相应的酶活性,防止其消化降解待提纯产物,以保持目的产物的生物活性;②选择性要好,优化选择与组合各种分离纯化技术方法以达到较高的纯化倍数③去除细胞或分泌产物中非目标产物成分,同时尽量保持交工的目标产物成分的回收率;④要能直接衔接,不需要对物料加以处理或调整⑤整个分离纯化过程要快,时间短,能够满足高生产率的要求⑥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杂物污染。12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①盐析和有机溶剂沉淀法②按分子大小分离方法(微滤、超滤)③选择性沉淀④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⑤电泳法 13含目的的产物的起始物料特点:①菌种类型及其代谢特性。包括菌种的各种生物学性质、产物和副产物种类、代谢物种类,产物类似物、毒素和能降解产物的酶等;②原材料和培养基的来源及其质量;③生产工艺和条件,包括灭菌方法和条件,生产方式,生产周期,生产能力,工艺控制条件、因素及方式等;④初始物料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包括产物浓度、主要杂质种类和浓度、盐的种类和浓度、溶解度、PH、黏度、流体力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
14色谱优点:①分离效率高②选择性强③过程自动化操作④分离快速⑤使用范围广⑥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
15人源性生物制品的特点:①效价高、疗效可靠;②安全性好,不易产生副反应;③稳定性好;④资源有限,研究意义重大 16人源性生物制品的种类:①血液制品②尿液制品③胎盘制品④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 17尿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尿激酶、激肽释放酶、尿抑胃素、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尿中的其他活性物质
18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特点:①原料来源丰富②制种类多③要重视安全性
19动物源性生物制品:动物血红素、胰蛋白酶、胰酶、胰岛素、胸腺肽、胆红素、肝素、硫酸软骨素、溶菌酶。
20菌苗存在问题:①尽管疫苗免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小于5岁的婴幼儿每年死于传染病的数目仍很高②与病毒相比,基因工程细菌及细菌核酸苗报道明显少。
21理想菌苗条件:①安全,不能有毒性②遗传性状稳定,无致癌性,无致畸变或致流产性③结构简单清楚,可生物降解,有生物相容性,与组织抗原无免疫学交叉反映④接受疫苗接种的各年龄组人群必须能够很高比例的产生保护性免疫⑤多价,有更大的覆盖面,最好一次性免疫⑥能口服,能有效诱导黏膜免疫⑦为大量人群应用,疫苗必须廉价⑧易于生产,贮存及服务不需冷藏。
22预防性疫苗与治疗新疫苗区别:①预防性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健康群体,对易感人群均可适用,主要起免疫预防作用,安全可靠,治疗性疫苗使用对象是感染者②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实用的目的不同,后者是为了防病,前者是为了治疗或防止病情恶化③治疗性疫苗应用时必须考虑适应症与禁忌症,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组合和调整。
1生物制品: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学: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3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生物芯片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糖链工程、代谢工程、自动生化药物筛选技术、后基因组计划于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海洋生物技术、宇航生物技术、生化工程、下游工程或高效分离纯化系统。4现代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家畜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环保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生物制品技术。
5生物制品分类:按来源分(人源生物制品、动物源生物制品、植物源生物制品、微生物源生物制品)按使用对象分(用于人的生物制品、用于家畜的生物制品、用于家禽的生物制品、用于作物的生物制品)按结构与功能(疫苗类、抗体类、人血液代用品、重组细胞因子、反义寡核苷酸、重组激素类)。
6细胞因子:是人类或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度=多种生物活性的因子。它们是可溶性物质,是一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7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光谱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8白细胞介素:是淋巴因子家族的一类,分别有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他多种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调节功能,增强抗体免疫力。
9白细胞介素—2:能使机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增殖,具有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在体内是免疫监视功能的基础。10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产生了两种医疗技术: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11单抗最主要的特点是专一性和单克隆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单一的、特异的、均质的抗体。
12盐析法:将硫酸铵或硫酸钠等中性盐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中,破坏蛋白质的胶体颗粒在溶液中的稳定因素而使其沉淀的方法。13有机溶剂沉淀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能显著的减小蛋白质的溶解度而发生沉淀。
14选择性沉淀法包括等电点沉淀法和选择性沉淀法。15等电点沉淀法:对于两性物质,等电点时静电荷为零,是稳定的双电层及水化膜变弱或破坏,分子间排斥点位降低,吸引力增大,相互聚集产生沉淀。16变性沉淀:是根据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下稳定性不同的原理,而常用于提取溶液中的杂蛋白,选择性较强,方法简单,但使用和范围较窄。17离子交换色谱:其原理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8反向色谱:是利用溶质分子中非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以及溶质分子中极性基团与流动相中极性分子之间在相反方向作用力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的。
19疏水色谱:主要是利用蛋白质表面上的疏水区域和介质的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机盐的存在能使相互作用力增强。20疫苗:是指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物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制成的制剂,或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的生物制剂,用于人工自动免疫以使人或动物产生免疫力。
21减毒活性疫苗:是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叫做减毒活性疫苗。22基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源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23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核算疫苗、蛋白质工程疫苗。
24细菌性疫苗:由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疫苗。包括活菌疫苗、死菌疫苗、纯化的多糖活蛋白质成分苗。
25基因工程菌苗:指利用重组DNA技术研制的菌苗。包括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以某些细菌为外源基因为载体的活载体苗和通过基因组突变、缺失或插入的基因缺失疫苗。26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生物或患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生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或防治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修饰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生物制品。
27补体系统是由一系列蛋白质分子组成的,是机体的主要防御体系之一,在生物学反应中,如吞噬、调理、趋化和细胞溶解等,都有重要作用。
1新型生物反应器:①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②鼓泡式生物反应器③气升式生物反应器④膜生物反应器⑤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反应器⑥自吸式生物反应器。
2国外生物技术产业特点:①现代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增长迅速②新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主题产品③农业领域将掀起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浪潮”④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成为“第三个浪潮”。3美国发展模式:①政府和私人对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持续的大量资金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后盾②政府、大学和企业间的密切伙伴关系以及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是研究成果得以迅速商品化应用的桥梁③学术界的敬业精神和企业界的创业精神是发展的动力④日趋成熟的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是产业化的保障。4美国的发展特点:①把握前沿,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特别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医学生物学研究②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③鼓励形成集中区域和扎堆效应。5我国发展优势:①政府高度重视②研究开发条件明显改善③人才和技术已有相当的贮备④生物、遗传资源丰富6我国发展的劣势:①科技投入明显不足②技术贮备相对不足,创新成果不多③科技体制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④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和机制尚不够完善
7总体战略目标:①立足创新②需求牵引③集成应用④重点突破 ⑤协调发展
8总体战略目标: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9原料的保存方法:①冷冻法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
10生物原料的预处理:①动物原料 采集后要立即处理,去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并迅速冷冻储存;②植物原料 要择时采集,并就地去除不用的部分,保鲜处理;③微生物原料 要及时将菌细胞与培养液分开,并进行保鲜处理。
11分离纯化技术的要求:①技术条件要温和,要抑制宿主细胞或分泌产物中相应的酶活性,防止其消化降解待提纯产物,以保持目的产物的生物活性;②选择性要好,优化选择与组合各种分离纯化技术方法以达到较高的纯化倍数③去除细胞或分泌产物中非目标产物成分,同时尽量保持交工的目标产物成分的回收率;④要能直接衔接,不需要对物料加以处理或调整⑤整个分离纯化过程要快,时间短,能够满足高生产率的要求⑥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杂物污染。12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①盐析和有机溶剂沉淀法②按分子大小分离方法(微滤、超滤)③选择性沉淀④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⑤电泳法 13含目的的产物的起始物料特点:①菌种类型及其代谢特性。包括菌种的各种生物学性质、产物和副产物种类、代谢物种类,产物类似物、毒素和能降解产物的酶等;②原材料和培养基的来源及其质量;③生产工艺和条件,包括灭菌方法和条件,生产方式,生产周期,生产能力,工艺控制条件、因素及方式等;④初始物料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包括产物浓度、主要杂质种类和浓度、盐的种类和浓度、溶解度、PH、黏度、流体力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
14色谱优点:①分离效率高②选择性强③过程自动化操作④分离快速⑤使用范围广⑥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
15人源性生物制品的特点:①效价高、疗效可靠;②安全性好,不易产生副反应;③稳定性好;④资源有限,研究意义重大 16人源性生物制品的种类:①血液制品②尿液制品③胎盘制品④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 17尿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尿激酶、激肽释放酶、尿抑胃素、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尿中的其他活性物质
18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特点:①原料来源丰富②制种类多③要重视安全性
19动物源性生物制品:动物血红素、胰蛋白酶、胰酶、胰岛素、胸腺肽、胆红素、肝素、硫酸软骨素、溶菌酶。
20菌苗存在问题:①尽管疫苗免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小于5岁的婴幼儿每年死于传染病的数目仍很高②与病毒相比,基因工程细菌及细菌核酸苗报道明显少。
21理想菌苗条件:①安全,不能有毒性②遗传性状稳定,无致癌性,无致畸变或致流产性③结构简单清楚,可生物降解,有生物相容性,与组织抗原无免疫学交叉反映④接受疫苗接种的各年龄组人群必须能够很高比例的产生保护性免疫⑤多价,有更大的覆盖面,最好一次性免疫⑥能口服,能有效诱导黏膜免疫⑦为大量人群应用,疫苗必须廉价⑧易于生产,贮存及服务不需冷藏。
22预防性疫苗与治疗新疫苗区别:①预防性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健康群体,对易感人群均可适用,主要起免疫预防作用,安全可靠,治疗性疫苗使用对象是感染者②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实用的目的不同,后者是为了防病,前者是为了治疗或防止病情恶化③治疗性疫苗应用时必须考虑适应症与禁忌症,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组合和调整。
第3篇:化工工艺总结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工产品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生产 方法的评估,过程原理的阐述,工艺流程的组织和设备的选用和设计。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 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 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
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平衡转化率: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种原料量占该种原料 起始量的百分数 浸取:应用溶剂将固体原料中可溶组分提取出来的单元过程
烷基化:指利用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N、O、S、C等原子上引入 烷基(R--)或芳香基的反应。
羰基合成:指由烯烃,CO和H2在催
第4篇:供电工艺总结
供电车间2013年工作总结
一、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供电车间以成本管控为中心,转变观念,明确责任与义务,狠抓设备基础管理,突出强化设备的定检工作和巡检工作,较2012年相比,极大地遏制了局部停电和厂控大型电机的烧毁事故,二、主控指标及完成情况
1、维修费用:
2、安环费用
三、全年影响因素、处理情况
全年我车间共计发生事故9起,其中人身伤害事故1起,设备事故8起,事故损失73867元。电气设备事故,因元器件老化引发的事故有3起,分别是4月1日4万吨励磁速熔熔断失磁掉闸、4月29日及9月12日因保护出口继电器腐蚀短路导致3万吨掉闸;对老化的元器件进行了更换,并对同类的元器件进行了统计并有计划的更换。因工作未尽责而导致的事故有3起,分别为7月30日4万吨机组碳刷故障、8月16日亚砜600M3凉水塔
第5篇:PCB工艺总结
PCB工艺总结:
第一章、原材料
1、基板:一般印制电路板用基板材料可分为两大类:刚性基板材料和柔性基板材料。一般刚性基板材料的重要品种是覆铜板。它是用增强材料(包括玻纤布基覆铜板;纸基覆铜板;复合基覆铜板,另外还有特殊增强材料构成的覆铜板还有:芳酰胺纤维无纺布基覆铜板、合成纤维基覆铜板等),浸以树脂胶黏剂(即绝缘材料,酚醛树脂、环氧树脂(EP)、聚酰亚胺树脂(PI)、聚酯树脂(PET)、聚苯醚树脂(PPO或)、氰酸酯树脂(CE)、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通过烘干、裁剪、叠合成坯料,然后覆上铜箔,用钢板作为模具,在热压机中经高温高压成形加工而制成的。一般的多层板用的半固化片,则是覆铜板在制作过程中的半成品(多为玻璃布浸以树脂,经干燥加工而成)。
2、铜箔:覆铜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