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康熙王朝》优秀观后感
《康熙王朝》优秀观后感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本名。是我国清朝难得的一位明君,也是康乾盛世的起点。在位六十一年,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六十九岁去世。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彪炳青史的功勋与政绩;杀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葛尔丹……然而今天细细地看完之后,我却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感受康熙帝。自古“一将功成万古枯”,他的功勋与政绩,牺牲了很多人生命与幸福,像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忠臣良将周培公、远嫁葛尔丹的蓝齐格格还有死后受封仁孝慈皇后的容妃。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想这么做的,但是为了大清的基业他不得不如此!
他是一个皇上,也是一个父亲和丈夫,在二者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总是把皇帝这个角色放在第一,这也吻合他当初的承诺要江山而不要美人,不学他的父亲顺治皇帝。为了杀死鳌拜这位权倾朝野而又有谋逆之心的大臣,他不得不牺牲掉明知是忠臣的苏克萨哈这位辅政大臣,用他的头去暂时安抚势头正盛的鳌拜;平三藩,讨伐吴三桂,他也是处理得小心翼翼;为了朝廷的稳定,他不得不将汉臣周培公冷藏而安抚那帮有权有势的满臣的心;为了换取几年安定的时间好全力收复台湾,他不得不把他最心爱的蓝齐格格下嫁给葛尔丹,明知道以后一定会双方兵刃相见的.那一天;为了罢免不成气的太子而故意冤枉并非矫诣欺君的容妃,将其发配宗人府而屈死在马桶旁。所有的这些,关键还在于并不能与人言,只能装在自己的心里。其中的委屈与痛楚也着实只有康熙这样的人才能承受得住。而其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也是为了大清朝,而并非他自个儿的小家庭。
康熙高超的用人心术,所有明知赴死的人在最后对他也并没有过多怨言,这中间除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外,强硬中透露着权谋,平易中体现着威严。在千叟宴上,康熙向他的敌人们敬酒,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那个假冒的却也兴风作浪的朱三太子,他并不是祝他们死得安灵,而是企盼他们来生再与自己为敌,那种豪气把帝王之风展露无遗,让人深深振撼。
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是啊,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岂能追缠在儿女情长之中啊,如果在人的一生当中追求的目标是事业第一的话,就应当学学康熙,运筹帷幄,谋定而后动,将所有委屈和痛楚都深埋在心中,在世人面前展现一个真男人的血性风采……!
第2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今天下午看完了《康熙王朝》,已经记不起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什么时候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可是这次居然流泪了,而且是三次,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感性了,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只能说我变了,以前的自己不是这样的。
第一次,是看到周培公在康熙勤政后第一次去盛京的时候,在生命垂危之际向康熙进献他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制成的康熙年间最精确的地图,这展示出的是一个臣子的忠心,需要说明的是周培公在平叛三藩叛乱中开始崭露头角的,这时的康熙才刚刚将鳌拜解决掉,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而当他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康熙帝要开始收复台湾了,其间十年时间康熙将他发配盛京,事实上周培公并没有过错,如果非得说有错的话,那也是他是汉族人而非满人,说到底是这个原因,并不是什么功高震主之类,周培公也知道的,确实是人才,可惜可惜,他是康熙最得力的臣子中最早离康熙而去的人。
第二次,蓝齐儿被康熙的一道旨意嫁给不知是谁的准葛尔的大汗葛尔丹(虽然葛尔丹知道蓝齐儿是谁)的时候去老祖宗那里哭诉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还有之前康熙与容妃之间的对话,整个的过程让人心疼,作为皇室成员是拥有普通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但是却不能拥有一部分普通人可以拥有的爱情——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从这个程度上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宁愿不做普通人,因为很多普通人也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感情,他们也会被现实无情的分开。但是最悲哀的在这里已经埋下了伏笔,即使是皇帝最心爱的女儿也还是不可以,后来的时候,康熙两次亲征准葛尔,第二次大阿哥亲手斩杀葛尔丹的人头,呈送到康熙跟前。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下嫁给自己的敌人,在女儿爱上那个男人并为他生儿育女后,父亲将敌人杀死了,换句话说是让自己的儿子杀了自己的女婿,使得自己的女儿最终成为了寡妇,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度过那漫长的一生,虽然后来看到蓝齐儿过得还不错,但是她有多
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没有人能代她体会其中的甘苦。
第三次是蓝齐儿在几年后将阿密达养大成人,自己在某年生日那天开始从乌兰木通启程奔回京城去探望自己的父皇和额娘,当时他的父皇已经将他额娘从贵妃贬为刷马桶的丫头,人下之人了,原本想要做下景就好,却偏偏被蓝齐儿知道了,当时的场景也让我难过以至泪下,蓝齐儿当时就想返回乌兰木通,但是被她的额娘拦下了,最后带着委屈离开了他的母亲,之后就立即向他的父皇告别,临走前将他的父皇刚刚给他的八音盒摔了,表示决裂之意,而这让康熙更加恨容妃,以至于68岁大寿的时候,魏东亭对他说,看来看去怎么少一个人,也只有他敢说了。
所以潸然泪下就在这里,不自觉地就动情了,可能描绘的不是很细腻、精彩、动情,但是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会有所触动的,我相信这次自己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和之前的那一次是完全不同的,我想自己以后还是会想看这部电视剧的,说实话,自己还想要买一部纸质的全套书呢,等着以后自己来实现吧。
最让我心疼一段是张廷玉准备去漠北大营送粮食前去苏麻喇姑那里问他有什么要对皇上说的吗,他说自己说不出来,也没有给皇上上过折子,张说,那是写信,不叫折子。可是写好以后,已经塞进信封里了,却又就着身边的那盏蜡烛将信烧掉了,里面写的内容是“苏麻一生只深爱过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弟弟——皇上,但是他不能说出来,因为皇上还是她的主子”,还是隐忍,隐忍了自己活着的一生,还要将自己的最深的爱隐了,怎能不疼,所以他早逝,只晚老祖宗一个时辰。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17:36
第3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新闻二班0801403014王 剑 夕
那个王朝 那些事
——《康熙王朝》的伏笔
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因为《康熙王朝》我只听说过,并没有看过,甚至没有去了解过。最恐怖的是,我的历史一团糟,我连康熙的基本资料都不了解。所以,我只能去恶补,上课看完一遍以后,我回去又认真地再看一遍,这样我才敢动手写这篇文章。
《康熙王朝》,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视剧。准确来讲,是支持多于批评吧。喜爱之人,大多为陈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则是对其中漏洞百出的历史问题感到愤慨。举个例子:第二集中,孝庄对索尼说了一句:“有我孝庄在,这天塌不下来。”懂点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孝庄”是大玉儿死后,康熙封她的谥号。一个人活着时,如何称自己的谥号呢?
当然,这些都是跟我的主题不相关的旁支。就这次作
第4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观《康熙王朝》有感
《康熙王朝》它主要以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统一全国为线索,带出一代帝王辉煌的一生。康熙一个气度慷慨、敢作敢为、雄才大略的血性男人。孝庄,一个沉着镇定、明智稳重的女人,霸气中充满着强悍。她的命运可以用辉煌来形容,虽然身为女人,但她心系大清王朝,纵观全局,会驾驭人心,有身藏不露的帝王心术,在大灾难来临时波澜不惊,从而化险为夷。为了给自己六岁的儿子顺治保住帝位,忍辱负重嫁给了多尔衮,不料,顺治在即位十八年之后执意出家,孝庄悲痛欲绝,在伤心无奈的情况下,把年仅八岁的孙子玄烨推上帝位,康熙不负皇祖母孝庄的厚望,擒鏊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在历史上流下了千古流芳的康熙盛世。而她最后在自己体弱年迈的情况,在知道大限来临时,一个人平平静静地善终了。孝庄的一
第5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文秘2011-1班袁苗苗文艺部
《康熙王朝》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描写了康熙的一生,同样也屏蔽了康熙一些负面历史,但不管怎么怎么说,这是部不错的电视剧。
史学家阎崇年说过康熙是千古一帝,我对此深表同意,康熙让我感觉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皇帝,单是建立民族大业这一点就功不可没,平三藩,收复我们祖国的台湾,收复内外蒙古,签订尼布楚条约„„,基本确立我们新中国的版图,在这一点除了成吉思汗无人可及,但是成吉思汗之下打下了江山,却不稳固,名族问题上一直存在冲突,这个要比清朝的满汉冲突激烈的多。古人云: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康熙的先辈给他打下了半壁摇曳的江山,而他自己却一人打下另外的50%,并牢牢的稳固住,试问中国哪个皇帝可以与此相提?我个人对历史不甚了解所以觉得没有。
同时康熙的个人能力也是比较
第6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历史总是值得你反复回味的。就像每一本名著,不同的时期看总会有不同时期的感悟。
印象中的《康熙王朝》还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播的,那时候只记得皇帝的威严,太后的母仪天下,以及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今次的《康熙王朝》带给我的再也不是年幼时的热闹与新鲜好奇,而是对做人的种种深思。
张爱玲曾说“你再怎么不好,总会有一个人去爱你,你再完美,也总会有人不爱你。”同样,一个人总不会被所有人认可,认可他的人认可的也不是他的所有。
康熙是一个很成功的皇帝,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8岁继位,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然后收复台湾;御驾亲剿葛尔丹。在位61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你的身影越是高大,阳光下的阴
第7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康熙王朝》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很老的片了,不过我最近才看。二月河先生的小说没看过,很多人说《康熙王朝》有很多与历史不符的地方。我想,对于一部以小说为蓝本的电视剧,追究其历史根据的做法本来就是挺可笑的。更何况,这部电视剧让我流下了久违的泪水,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拥有家庭和国家的男人的艰辛和痛苦。毫无疑问《康熙王朝》是成功的。
自小,有个可爱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当皇帝,可真的当了皇帝,肩头的重担你能担得起吗?担起来了,又能像先古明君那样担得千古流芳吗?某种意义上,皇权的争夺也是实力的考验。能够夺得皇位者,他本身就是实力超群之辈。
第8篇:《康熙王朝》600字观后感
《康熙王朝》600字观后感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本名。是我国清朝难得的一位明君,也是康乾盛世的起点。在位六十一年,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六十九岁去世。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彪炳青史的功勋与政绩;杀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葛尔丹……然而今天细细地看完之后,我却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感受康熙帝。自古“一将功成万古枯”,他的功勋与政绩,牺牲了很多人生命与幸福,像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忠臣良将周培公、远嫁葛尔丹的蓝齐格格还有死后受封仁孝慈皇后的容妃。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想这么做的,但是为了大清的基业他不得不如此!
他是一个皇上,也是一个父亲和丈夫,在二者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总是把皇帝这个角色放在第一,这也吻合他当初的承诺----要江山而不要美人,不学他的父亲顺治皇帝。为了杀死鳌拜这位权倾朝野而又有谋逆之心的大臣,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