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长征书籍读后感悟
长征书籍读后感悟
红军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它特有的战争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无穷尽的精神力量,小编整理了长征书籍读后感悟,希望对你有用。
长征书籍读后感悟1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一个伟大的奇迹,它穿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它为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一篇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史诗,它更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骄傲。
《长征》中的每个故事使我记忆深刻。飞夺泸定桥,敌人有先进的武器,坚固的碉堡,却抵挡不住红军战士们对革命激情;过草地,红军战士们面临饥饿和危险,冒着枪林弹雨,克服困难;翻越大雪山,红军战士们被饥饿和寒冷折磨,但他们以顽强的毅力、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渴望终于成功了。在长征中他们翻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经过了62个城市。他们以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用自己的足迹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路途,最终成功会师。虽然前方是困难重重,炮火猛烈,但他们为了革命,甘愿献身,为了新中国,不惧死亡,他们用热情创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明天。正因为红军战士们这种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
《长征》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坎坷,会有迷茫,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心中有一盏明灯,现在和平年代不需要面临枪林弹雨,不必忍饥挨饿,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困难,有些同学遇到难题就不再去认真思考,而是把乞求的目光转向父母,过分地依赖答案。如果照这样下去,何时才能独立解决困难,怎么做祖国的接班人,怎么做21世纪的主人呢?
我们应该向奥运健儿和航天英雄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民族伟大智慧迎接挑战,努力学习,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长征书籍读后感悟2
学习长征的感悟。。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永流传!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
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险、曲折与悲壮,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长征使我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更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征服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长征书籍读后感悟3
当我看完《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后,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心情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眼前不时浮现出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一些事迹。特别是毛主席不肯换新装更让我深受教育。
毛主席在延安时仅有几件衬衫、几条褪了色的裤子和几双破鞋子。那时衬衫的袖子都快掉下来了,缝上去照穿。裤子上有十几个小洞,毛主席不嫌弃。鞋底有一个大洞,还是缝补好了。警卫员多次建议毛主席换件新装,可毛主席就是不肯,还说:“衣服破点没关系,能多穿一天,就多穿一天。”直到有一天不能再补了,才肯换新装。
看到这,我心中觉得很惭愧,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却忘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记得有一次在买衣服时,无意间看中一件非常好的牛仔服装,我硬拉着妈妈过来买,妈妈说家里的衣服已经够多了,不要再买了。我便求着妈妈买,妈妈偏不肯,我干脆就赖在那里,最后妈妈拿我没办法,只好帮我买了。而我的奶奶却跟我相反,她具有老一辈那种省吃俭用的精神。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一件新毛衣送给她,可奶奶却说:“家里的衣服还很多,用不着再买。”衣服一直收藏得好好的,到现在还没有拿出来穿。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仅要在艰苦创业中节俭,而且在今天比较好的条件下同样也要节俭。我决心向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习,不与其他人比吃穿,而要比谁的学习好、知识面广,将来对国家的贡献大。
第2篇:长征主题书籍《长征》
长征主题书籍《长征》((共5篇))由网友“路过的假面骑士”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长征主题书籍《长征》,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长征主题书籍《长征》
《长征》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类型的图书,作者为王树增。
内容简介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书籍评价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长征主题10本书籍推荐
2.长征主题书籍《长征》
3.长征书籍散文推荐可爱的中国
4.四大名著水浒传
5.长征书籍推荐长征故事
6.长征小说地球的红飘带
篇2:《长征》
《长征》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具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绘有红军过雪山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名读第六组“导读”。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篇3:《长征》
这首诗是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板书:长征1935年10月)
2.出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图,简单介绍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消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历尽艰苦,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比如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穿过草地等,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逶,读w5i,不要读成w7i;迤y0,不要读成y@;磅,读p2ng,不要读成b4ng;礴,读b$;丸,读w2n;岷,读m0n,不要读成m!n。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视情况作解答,大多放在讲读诗句过程中解决。)
四、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五、理解诗句。(先同座试讲,再指名逐词逐句讲解,教师酌情指导。)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指红军在长征中遇到无数的艰难困苦;“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因为红军有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乌蒙”指“乌蒙山”。“五岭”“乌蒙”是上一句诗中“千山”的代表。
(2)“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磅礴”,气势盛大。“逶迤”“磅礴”说明“五岭”“乌蒙”的险峻雄伟。
(3)“腾细浪”,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走泥丸”,滚动着的泥丸。在红军眼里,险峻雄伟的高山就像是细小的波浪、滚动的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云崖”,指金沙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云崖暖”,金沙江水流很急,激浪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下水流湍急,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胆寒,所以说“铁索寒”。
(2)简单介绍红军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的经过,帮助理解这两句诗。
(3)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含义?(从“暖”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心情,从“寒”中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三军”,指整个军队。“开颜”,就是笑。
(2)出示绘有红军过雪山情景的挂图。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六、练习朗读。先各人练习,再指名朗读,要读得准确、流利。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将生字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岷山尽开颜万水千山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有错的课后订正。)
二、指名讲解听写的词语。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这是一首七律诗,每句七个字,在节奏上是每句四顿。读时应按以下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教师范读。注意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3)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四、指导背诵。
1.指名试背。
2.齐背。
五、读了这首“长征”诗,你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谈具体一些,特别是要说清楚自己是怎么从诗句中体会到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伟大的友谊》。
《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长征
长征,说好听点叫“战略转移”,其实说白了,就是打了败仗不得不逃跑嘛!
幼时的我,初听见爷爷谈到长征时,疑惑的想“明明逃跑这么不光彩的事,为什么还要被传颂”直到那天之前,我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那天,我在网上无意的看到这样一篇故事:“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跟随红军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桥时为了照顾一位伤员不小心把自己那袋得来不易的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不让大家挨饿,就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在路上拔了许多野菜塞入包中。可长征路途艰辛,没过多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发现她吃野菜和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都分了一点干粮给她,她深深得感受到了来自大家的关怀与温暖”
故事虽然不长,但这种精神却久久让我不能忘怀,那时我才明白长征传颂的是什么,是精神!!是老红军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积极向上、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或许在现在的孩子眼里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可你再仔细想想,当时那是一种怎样的坏境,如果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别人,自己就要面临着难忍的饥饿,可就算这样大家也是团结一致,互相关爱。而故事中的小兰年纪和我们一般大,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现在的孩子没有的东西,我想我应该做些改变。
如今,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不需像老红军那样,纵横八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却需要我们学习长征精神,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
篇5:长征
经过漫长的岁月,长征林来了胜利的英雄壮歌,这是用血,用肉换来的,他们不畏惧延寒风吹,不畏惧饥饿而前进。
在那儿一望无际的沼泽草地上,有他们永恒的背影;在辽阔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坚强的脚印;在一望无际的高山上,有他们挥洒下的汗水!
在漫长的长征中,红军斩关夺溢,抢险飞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草地上,大家吃野菜,啃树皮来充饥,长征路上,小红军累的不行了,首长把自己的马给小红军骑。雪山上,首长为了让每一位士兵都穿上棉袄,自己却冻成了“红人”……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我心里酸酸的。
当年,红军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了一个个空前绝后的奇迹,用自己的血谱写了一首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我发自内心的问自己,那我呢?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唉声叹气;平时,20分钟走一公里去上学都连声抱怨,而红军20分钟走一公里,他们也会唉声叹气,叹的是什么呢?就是觉得自己走的太少了呀!我种种的抱怨,在红军面前又算的了什么呢?红军长征的途中,上得了刀山,下得了火海,我们又何必不珍惜现在的自由生活呢?
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苦,而他们是坚定意志上的强者,那么我们要成为学习中的强者,生活中的强者,世界上的强者,而来报答祖国的培养,烈士们的期望,成为世界上的骄傲!
第3篇:广告书籍读后感言
书名《媒体与广告》(《媒体与广告》,钟以谦著,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
读后感:
书中把网络媒体定义为新媒体,新媒体的好处又是“信息发源点”和“信息终点”的一 致,反馈及时,选择性高,不像传统媒体强制性超强,但是如今的网络恶意广告软件,广告软件,网页的浮动广告,弹出窗口广告却侵袭着无数人的电脑,散发着强制媒体的气息(对于入门级电脑使用者而言),而人们在提到网络的时候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显示屏上漫天飞舞的广告,如今的网络广告更是新颖,可以看见各种形式的广告,其中恶意广告占了绝大多数,就连雅虎、百度、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也加入其中开发了无数恶意广告软件,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效率,比如雅虎收购的上网助手(现雅虎助手)就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例子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而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却强制用户不得不浏
第4篇:感悟长征
感悟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听到同学们诵读毛主席的《长征》时,我的心似乎回到了70年前—长征的年代。
70年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红军被迫长征了。他们走过了渺无人烟的草地;爬过了连鸟儿也飞不过去的雪山;胜利飞夺只有13根铁链的泸定桥;巧妙地渡过金沙江、大渡河......记的湘江一战,红军多么艰苦啊!这一战,红军损失惨重,由8.5万人锐减到3万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在村庄、山中......万里长征终于胜利了,它击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红军的谣言,有力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长征—是一块不朽的丰碑。在这万里远的征途上,不知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了。饥饿、疲惫、恶劣的环境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造成了大批红军战士的伤亡。但这些并没有挫伤红
第5篇:长征书籍读后感范文(22篇)
读后感是文学作品与读者心灵的碰撞,它可以让人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感受到情感的震撼与启迪。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要用客观的角度去评判作品,注意不要太过主观。8.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读后感作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长征书籍读后感篇一
暑假中,我享受了一场无比丰盛的阅读盛宴,其中最让我流连往返的还是那海明威先生的著作——《老人与海》。
这本中篇小说的文字虽句句朴实,但让人回味无穷。一位年过八旬的渔夫,在经历了事业的挫败与伙伴的离开后,好不容易迎来旭日,却再次被暴风雨阻拦,奋力拼搏,只换来累累的伤痕。但他谨记着圣地亚哥的信念——“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仍然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再次品读海明威先生的英文原版,我的心灵如同受到雨露甘霖的滋润,让我对成长道路中的坎坷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切的出现只不过
第6篇:长征书籍读后感(优秀20篇)
读后感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对所读内容进行概括和评价的一种文字表达。在写读后感时,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情感,展示独特的思考和观点。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它们或许能够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长征书籍读后感篇一
一天,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变色的小球》,真有趣,一是我想,为什么我不也来做一做呢?说干就干,我翻箱倒柜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终于找齐了物品。
我先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球放在一个无盖的盒子里,接着拿一块红色透明的玻璃盖在盒子上,发现红色的小球变成了白色,而蓝、绿两种颜色的小球变成黑色;去掉红色的透明玻璃,换成蓝色透明玻璃片,马上会发现蓝色的小球变成了白色,而红、绿两种颜色的小球变成了黑色;去掉蓝色玻璃片,换上绿色的玻璃片,绿色的小球变成了白色,红蓝两种
第7篇:长征书籍读后感(热门19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等阅读材料的感受和思考。在撰写读后感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下面是一些读书心得的范例,希望能给正在写作的你一些启示和指引。
长征书籍读后感篇一
也许你会脱口而出“我忙啊”“我累啊”拿出这两个字忙、累,心亡则忙,田压身则累,这两者似乎都与你不靠拢。但不要告诉我二十出头的你心已亡,说到底莫不是你想要得到的越来越多了,可却从来没问过自己,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就像周老所说,“人年轻时不容易从容,因为什么都想要,却又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内心焦躁,行动忙乱”。其实不知吃遍海味山珍、美酒佳肴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真正喜欢的就是那清香可口的素食酣水,所以多花点时间去问问那个熟悉的陌生人你自己!
“如果你能因为一块糖果而欢呼雀跃,生活便处处充满惊喜”记得三
第8篇:长征书籍读后感(汇总22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的表达,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回顾和总结阅读过程。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重点是将自己的体验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见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长征书籍读后感篇一
你被爸爸妈妈打过吗?在被打的时候,你是不是很恨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妈妈亲生的?我相信,你在读了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之后,一定会对自己的母亲有另一种看法的。
文章以母亲的口吻介绍了一位母亲为什么要打孩子。她用了种种方法教育孩子,可孩子就是不听,母亲只好用了“打”。她打在孩子的身上,疼在她的心里,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责。
看着这位母亲,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有一次,我数学只考了91分,妈妈怒目圆睁,眼光咄咄逼人,一副“恨铁不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