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3 08:09: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情况。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植树问题”,是后继学习的准备,需要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建立“树的棵数=总长÷间距+1”的数学模型。

2、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4、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采取什么策略正确解决“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学习难点: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建立“树的棵数=总长÷间距+1”的数学模型。

预设过程

一、尝试解题发现问题

1、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植树方面的问题。(板)

2、课件呈现学习材料,请学生尝试。

3、反馈,形成争议:

1)100÷5=20

2)100÷5+1=21

4、提出研究问题:植树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还是间隔数加1呢?(板)我们来研究。

二、研究规律

1、议:在晒场的一侧(8米)种小树,两端都种,可以怎么种?

2、生述师画,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

3、自己尝试画图,完成表格。

4、议:你发现什么?

5、小结:当在路的一侧种树时,如果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也就是等于总长÷间距+1。(板)

6、分析尝试题的正确解法

三、练习

1、变式练习

2、扩展练习

1、完成1-1。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

2)尝试完成,并反馈。

2、完成1-2。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

2)议:怎么求总长?(板)

3)尝试完成,并反馈。

3、完成2。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

2)议:从间隔10米,能停41辆,能求出什么?求出总长后,怎么安排这51辆车?

3)尝试完成,并反馈。

四、总结

第2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情况。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植树问题”,是后继学习的准备,需要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建立“树的棵数=总长÷间距+1”的数学模型。

2、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4、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采取什么策略正确解决“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学习难点: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建立“树的棵数=总长÷间距+1”的数学模型。

预设过程

一、尝试解题发现问题

1、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植树方面的问题。(板)

2、课件呈现学习材料,请学生尝试。

3、反馈,形成争议:

1)100÷5=20

2)100÷5+1=

214、提出研究问题:植树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还是间隔数加1呢?(板)我们来研究。

二、研究规律

1、议:在晒场的一侧(8米)种小树,两端都种,可以怎么种?

2、生述师画,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

3、自己尝试画图,完成表格。

4、议:你发现什么?

5、小结:当在路的一侧种树时,如果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也就是等于总长÷间距+1。(板)

6、分析尝试题的正确解法

三、练习

1、变式练习

2、扩展练习

1、完成1-1。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

2)尝试完成,并反馈。

2、完成1-2。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

2)议:怎么求总长?(板)

3)尝试完成,并反馈。

3、完成2。

1)议:已知什么,求什么?(师在模型的相应地方画√)

2)议:从间隔10米,能停41辆,能求出什么?求出总长后,怎么安排这51辆车?

3)尝试完成,并反馈。

四、总结

第3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情况。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植树问题”,是后继学习的准备,需要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建立“树的棵数=总长÷间距+1”的数学模型。

2、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3、 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预设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