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拯救亚当·斯密》读后感
《拯救亚当·斯密》读后感
亚当·斯密被称作“经济学之父”。经济学家把斯密当作他们的偶像,如果说经济学家是天主教牧师的话,斯密的思想就是他们的马可福音。然而,斯密的在天之灵却对这种膜拜越来越不耐烦,他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被后来的经济学家们误解,并一代一代地让这种误解谬种流传。这真是“大多数虔信者使我们对虔诚感到厌恶”。最后老人家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出马,重新解释自己的思想。于是,斯密通过灵魂附体,附身到一个弗吉尼亚的移民老工人身上,重返人间。当他刚刚出现在伯恩斯——一个快要毕业的经济学博士面前时,伯恩斯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一定是个疯子或骗局。然而,伯恩斯随后跟随斯密经历了一段令人心跳的冒险,期间有凶杀,有爱情,甚至还目睹了斯密、休谟、卢梭、伏尔泰等一群名人集体复活,坐在一起打牌。这就是乔纳森·怀特所写的《拯救亚当·斯密》一书的故事情节。
斯密究竟为什么感到自己的思想被人们误解了?这要从他最有名的“看不见的手”说起。斯密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个人追求自己的私利,反而会带来社会公共利益的提高。他举的例子是,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供应我们每天的吃喝,并不是出于对我们的善举,而是因为他们要从买卖中得到自己的利益。然而,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后来的人们开始对斯密的观点庸俗化,借斯密之口宣扬贪婪是有益的,自私的行为反而对社会有益。这正是斯密最不能容忍的。
在斯密看来,有了灯芯,有了蜡,但没有氧气,蜡烛还是不能燃烧。市场经济也一样,离开了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市场经济只能够带来堕落和失败。斯密谈到,“大多数成员贫穷悲惨的社会不是一个快乐幸福的.社会”。如何才能建立一个让大家都珍惜的社会秩序?斯密特别指出,同情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他在《道德情操论》中说道,“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在这个人的本性中仍然会有一些原则使他们关心别人的命运,并分享到他们的幸福,尽管除了为他们的幸福而感到喜悦之外,他不会有其他收获”。这样的一种同情心源于人的本性,但是如何将其发扬光大,需要人们不断地培养。
举一个类似面包师的例子来讲,在北京,有很多外地人早上卖早餐给我们吃,当然,他们卖早餐不是出于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需要卖早餐来自己养家糊口。但是,我们从报纸上常常会看到小贩往油锅里放洗衣粉炸油条等报道,为什么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变得这样肮脏呢?经济学家对此的本能反应是,要么说竞争不够充分,等到市场经济足够成熟就会解决所有的问题,要么说市场出现了失灵,政府要加强管制,应该制定更多的法律,派出更多的质量检查员。但是,我曾经在王小波的一篇随笔中读到,他说如果你到了这些外地人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就会发现他们缺少起码的生存的尊严,在城市里也处处受到白眼和欺凌,既然别人从不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对待,他们为什么要尊重别人呢?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同情别人,才能唤醒他们对于自己的尊重和赞赏,然后,他们才会真正地回过头来尊重我们。
看来,在我们的社会中的确缺少了一些东西。书中也说到,经济自由没有道德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怎样找到这样的社会道德,按照斯密的看法,我们并不是要用一套利他主义的原则替代市场经济,让人人都当活雷锋,而是要找到一套和市场经济相得益彰的伦理。
在他看来,对于个人来说,美德在于谨慎和克制,因为人们在寻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克制才是最优的方式。极端的自私自利反而会招致别人的反对,最后被淘汰出局。拉罗什福科爵士就曾经说过,过分精明是缺乏智慧的表现。斯密说:“在追求财富、名誉的赛跑中,他可以紧绷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竭尽全力地跑在对手的前面。但是如果他要挤掉或击垮他的对手时,观众就不会再迁就他。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是他们所不允许的。”
对于公司来说,或许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有一部叫《华尔街》的电影,其中著名影星道格拉斯扮演一个华尔街金融家,在一次股东大会上夺过话筒,振振有词地说:“贪婪是正当的,贪婪行之有效。贪婪阐明、剖析并抓住了进化精神的本质。各种形式的贪婪——对生命、对金钱、对爱、对知识——促进了人类的突飞猛进。”颇具讽刺意义的是,随着安然、世通等大公司倒台引发的一连串华尔街丑闻再次提醒我们,贪婪仍然是最为糟糕的品质。《拯救亚当·斯密》中借一个硅谷公司经理的艰难抉择,为我们指出了另一种选择。这个经理的员工向他抱怨,一个客户非常傲慢无礼,但是,这却是一个带来大订单的客户。是牺牲员工的尊严选择订单还是尊重员工的人格放弃订单,经过艰难的选择,这个经理最后还是不卑不亢地向那个不可一世的客户说,我们今后不再接受您的指令。这种选择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企业不就是赚钱的机器吗?在面对丰厚的利润时,企业不去赚取,最后还会生存下去吗?斯密对此却大加赞赏。他认为,生产效率最终来自于人的活力和创造性,所以,如果尊重员工、更加慷慨大方地给工人以奖励,会促使员工更加勤勉。他们会更活跃,更勤奋,而且会比工资低时工作更加有效率。书中还说到,“在你没有树立正确的员工道德之前,是不可能逐渐向其灌输正确的顾客服务道德观念的,只有对内负责,才能做到对外负责”。这就是一种基于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
斯密强调谨慎和仁爱,并不是出于欲取先予的狡诈,他试图引导我们去沉思生命的真正意义。在斯密看来,财富是必要的,财富值得被喜欢,但是不应该被狂热地追求。权力和财富能够赶走夏天的阵雨,但是却不能躲避冬季的暴风雨。它们使得你仍然像以前一样,甚至比以前更糟,仍然暴露在焦虑、恐怖和悲伤之中。斯密有一句名言:那些在路边晒太阳的乞丐,拥有国王们奋斗终生也无法获得的安逸。
书中有一段对白。斯密问伯恩斯,“什么能带来幸福?”读到这里,我合上了书本,试图自己也想出一个答案,我想到了我的青春,那无知而不安的躁动的心灵;我想到了在学堂里学习经济学时的激动,以及后来到了美国之后感受到的挫败和失落;我想到了我排得满满的日程,被贫穷和虚荣心驱使着每天忙忙碌碌……
然后,我翻开书,读到这一句:
“斯密举起双手:‘那是心灵的平静’。”
第2篇:亚当·斯密经典语录有哪些
【1】: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亚当斯密 《国富论》
【2】: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 It is nt fr the benevlence 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r the baer, that we expect ur dinner, but fr their regard t their wn self-interest. --亚当·斯密 《国富论》
【3】: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4】: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亚当·斯密
【5】: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亚当·斯密 《国富论》
【6】: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 --亚当·斯密 《国富论》
【7】: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亚当·斯密 《国富论》
【8】: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亚当斯密
【9】:做同一种生意的人们极少相聚,除非为了共谋反对公众或抬高价格 --亚当·斯密
【10】:劳动技能的影响要大于有用劳动占比的影响,文明社会里产品的数量更多可以表明这一点。 --亚当·斯密 《国富论》
【11】: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亚当·斯密 《国富论》
【12】:意识到被人所爱,自有一种满足感,对一个心思纤细与感觉敏锐的人来说,这种满足感带给他的幸福,比他或许会期待的那一切可能从被人所爱当中得到的实质利益更为重要。 --Ada Sith 《道德情操论》
【13】: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亚当斯密
【14】: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而偏私的,他们欺骗臣民,次第消减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 --亚当斯密 《国富论》
【15】: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 --亚当·斯密
【16】:在竞争中,个人的野心往往会促进公共利益 --亚当·斯密
【17】:只要有了和平、低税收和宽容的司法当局,一个国家要达到最高富裕水平不需要其它东西。 --亚当·斯密
第3篇:《国富论》亚当·斯密 马克思读书心得
《国富论》读书心得
上大学之前我对《国富论》这本书没有什么概念,在老师推荐下我试着看了看,里面的东西比较深奥,但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是高中提到的一些浅薄的知识,虽然时间仓促,能力有限,略有小惑也无处求解,却也能捡些重点细加理解,收获颇多。《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由亚当·斯密于1767年开始著作,历时6年,终于完成《国富论》第一稿。之后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于177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当下,反思经济危机爆发的来龙去脉,很多人开始从传统经济学
第4篇:亚当·斯密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亚当·斯密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一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2、科学是热情和迷信最大的解药。
3、包含一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4、参与所有的博一彩投机,结果你必输无赢;彩一票买得越多,离你肯定是输家越近。
5、比恶毒更加可怕的是善行,因为善行过分,就不受良心的管制。
6、把友谊限于两人范围之内的人,似乎把明智的友谊的安全感与一爱一的妒嫉和蠢举相混淆。
7、人是讨价还价的动物:其他的动物不会这样的勾当——狗是不会用自己吃的`骨头去做交换。
8、志向的贫穷是真正贫穷的悲剧。
9、多想别人,少想自己;节制自私,发挥仁一爱一,构筑完美人一性一。
10、劳动首先成为价格,即成为用于偿付一切原始购买货币。早先,购买世界上一切的财富,并非通过金子银子,而是通过劳动。
第5篇:拯救温斯洛读后感
拯救温斯洛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拯救温斯洛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拯救温斯洛》一书的作者是莎朗·克里奇,他是第一位获得卡内基文学奖的美国作家,也是同时获得纽伯瑞奖与卡内基文学奖的第一人。“我知道生命的脆弱,却愿意为你选择坚强!”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被深深的触动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十岁小男孩路易和温斯洛之间的感人故事。因早产而奄奄一息的小驴温斯洛,遇到了善良的男孩路易,当所有人认定温斯洛不能存活下来要放弃它时,只有同样身为早产儿的路易坚信有奇迹的发生,路易用爱和守护,拯救了温斯洛的生命。开始大家都讨厌温斯洛,但他还是用它的勇敢、善良感化了小镇人们
第6篇:【马基作业】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有感
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有感
09中文3班
陆欢仪
最近看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感受深刻,受益匪浅。当我把这本《道德情操论》拿在手里的时候,说实话,我也感觉会很枯燥乏味。但是,当我真正翻开来,读了一些之后,我发现,我走进了一个宁静、美好的世界,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的家宝总理五次推荐此书。就下面,我跟大家聊聊我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在吸取前人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他构建了自己的道德情操“体系”,并由此引生出左右道德情操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从源头上把住了道德的精神内核。温总理对斯密的这本巨著十分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