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8 08:08: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

一、传统工艺特色课程教学的性质

1.职业院校的核雕、刺绣工艺特色班,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已把核雕、刺绣放到了最主要的必修课地位,他们的教育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传承核雕、刺绣手工艺。而我们搞的工艺特色课程教学,宗旨和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特长为基础,属于校本课程设置,没有改变规定课程和增加课时,不影响学生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也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整体格局。我们的特色教学仅是对校本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一种新的改革和探索的尝试。

2.职业院校的工艺特色班,是中考招生时专设的专业,生源一般都作筛选,招进的学生都具有美术这方面的一定基础,学生和家长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学习核雕、刺绣技艺,使之成为今后谋生的手段)。而我们的工艺特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作任何筛选,通过教学不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还让学生拥有一手工艺特长。

二、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师资培养

核雕、刺绣,是一门手艺,并不是美术教师的专长。课程开设之初,除了配备文化课教师讲授核雕、刺绣的历史、文化地位,讲授核雕、刺绣门类,学校从校内物色会刺绣技艺的教师承担刺绣教学,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业务指导,聘请校外核雕工作室的师傅进入教室传授技艺。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没有自己的师资,终究不是个事。学校还专门让美术老师参与核雕课程,跟随师傅学习,了解核雕技能并动手实践,渐渐拥有核雕特长。

三、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教材编写

核雕、刺绣,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也从未有过劳技教材将此收入。既然开出了课,就需有教材。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实情和教学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自行编写内容选择和体系安排上具有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材。特色教学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教材可参考怎么办?只能靠自己编写。通过寻找资料,翻阅参考书上,编写成了《核雕入门教材》《苏绣艺术》两本教材,正式作为我们核雕、刺绣特色教学的校本教材,现已投入试用。在编写核雕、刺绣特色教材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教材要切合当前形势,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

2.教材应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核雕、刺绣虽是古老的传统艺术,但往往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有国际性,通过核雕、刺绣教学不但学习传统艺术,而且还可了解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3.教材编写应侧重知识性和审美性,但也应兼顾实践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4.教材不可能一稿达到完美,必须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边总结、边修改、边完善,力争做到三年一个循环下来,出好教材、出好经验、出好论文、出好人才。

四、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教学

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欣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名家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增强对核雕、刺绣艺术的美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在教学步骤上,采用从简到繁的教学方法。

3.在工艺方法介绍时,要采用口头说教和动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在教学内容和作业的内容设计上,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教育。

5.在教学评价上,不同于常规的课堂管理、作业批阅和成绩测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课堂管理”、“自由选择作业内容”与“民主参与成绩评定”的实践机会,营造一种突出“主体”、倡导“自主”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

6.在教学模式上,以素质教育、学科知识和发展特长为三个基点,构建一个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以及隐性课程立体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相结合的立体化、多层面、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是推动学生广泛参与特色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创新能力,学有所长。

7.在面向学生方面,一个年级全面开设,面宽量大,要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起点要低。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做核雕要先磨光珠,把尖尖的橄榄核打磨成圆圆的光珠,穿成手串,激起他们的成就感;然后在光珠上描出图案,自行设计图案,或小葫芦或小老鼠或小花,从平雕到浅浮雕;做刺绣,从描样稿到上绷架,从齐针、套针、乱针、滚针单一针法,到各种针法运用自如。在雕刻过程中、在刺绣过程中,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手操作、用心感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中学”是符合当今教改潮流的。降低难度,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造型因素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样的做法,缩短学生学习周期的做法,实践下来,效果甚佳。核雕、刺绣工艺特色课程教学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们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中国画、书法、构图、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又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交叉,所以核雕、刺绣工艺特色课程教学与美术、文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一刀一刀、一针一针中继承传统,学习古人的艺术精华,但更要使学生在创造中发扬光大,古为今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两年的实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学生的幸运,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第2篇: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

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

一、传统工艺特色课程教学的性质

1.职业院校的核雕、刺绣工艺特色班,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已把核雕、刺绣放到了最主要的必修课地位,他们的教育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传承核雕、刺绣手工艺。而我们搞的工艺特色课程教学,宗旨和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特长为基础,属于校本课程设置,没有改变规定课程和增加课时,不影响学生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也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整体格局。我们的特色教学仅是对校本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一种新的改革和探索的尝试。

2.职业院校的工艺特色班,是中考招生时专设的专业,生源一般都作筛选,招进的学生都具有美术这方面的一定基础,学生和家长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学习核雕、刺绣技艺,使之成为今后谋生的手段)。而我们的工艺特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作任何筛选,通过教学不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还让学生拥有一手工艺特长。

二、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师资培养

核雕、刺绣,是一门手艺,并不是美术教师的专长。课程开设之初,除了配备文化课教师讲授核雕、刺绣的历史、文化地位,讲授核雕、刺绣门类,学校从校内物色会刺绣技艺的教师承担刺绣教学,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业务指导,聘请校外核雕工作室的师傅进入教室传授技艺。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没有自己的师资,终究不是个事。学校还专门让美术老师参与核雕课程,跟随师傅学习,了解核雕技能并动手实践,渐渐拥有核雕特长。

三、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教材编写

核雕、刺绣,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也从未有过劳技教材将此收入。既然开出了课,就需有教材。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实情和教学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自行编写内容选择和体系安排上具有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材。特色教学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教材可参考怎么办?只能靠自己编写。通过寻找资料,翻阅参考书上,编写成了《核雕入门教材》《苏绣艺术》两本教材,正式作为我们核雕、刺绣特色教学的校本教材,现已投入试用。在编写核雕、刺绣特色教材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教材要切合当前形势,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

2.教材应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核雕、刺绣虽是古老的传统艺术,但往往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有国际性,通过核雕、刺绣教学不但学习传统艺术,而且还可了解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3.教材编写应侧重知识性和审美性,但也应兼顾实践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4.教材不可能一稿达到完美,必须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边总结、边修改、边完善,力争做到三年一个循环下来,出好教材、出好经验、出好论文、出好人才。

四、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教学

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欣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名家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增强对核雕、刺绣艺术的美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在教学步骤上,采用从简到繁的教学方法。

3.在工艺方法介绍时,要采用口头说教和动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在教学内容和作业的内容设计上,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教育。

5.在教学评价上,不同于常规的课堂管理、作业批阅和成绩测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课堂管理”、“自由选择作业内容”与“民主参与成绩评定”的实践机会,营造一种突出“主体”、倡导“自主”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

6.在教学模式上,以素质教育、学科知识和发展特长为三个基点,构建一个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以及隐性课程立体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相结合的立体化、多层面、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是推动学生广泛参与特色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创新能力,学有所长。

7.在面向学生方面,一个年级全面开设,面宽量大,要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起点要低。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做核雕要先磨光珠,把尖尖的橄榄核打磨成圆圆的光珠,穿成手串,激起他们的成就感;然后在光珠上描出图案,自行设计图案,或小葫芦或小老鼠或小花,从平雕到浅浮雕;做刺绣,从描样稿到上绷架,从齐针、套针、乱针、滚针单一针法,到各种针法运用自如。在雕刻过程中、在刺绣过程中,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手操作、用心感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中学”是符合当今教改潮流的。降低难度,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造型因素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样的做法,缩短学生学习周期的做法,实践下来,效果甚佳。核雕、刺绣工艺特色课程教学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们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中国画、书法、构图、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又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交叉,所以核雕、刺绣工艺特色课程教学与美术、文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一刀一刀、一针一针中继承传统,学习古人的艺术精华,但更要使学生在创造中发扬光大,古为今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两年的实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学生的幸运,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第3篇:特色校本课程

五年级特色校本课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无穷养料。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其在某一领域进行兴趣培养和启蒙教育,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国家之间的交往,还是个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演讲。古往今来,多少能言善辩之士凭着自己的胆识与辩才影响着决策者的决断,甚至是历史的进程。今天,就业压力很大,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会为你获取更多的成功机会,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育人质量,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班进行了特色校本课程:课前三分钟演讲。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演讲这种特殊的口语交际形式的魅力,了解其重要性,积累规律性知识。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依据这一理念,我校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收获希望,将学校办成充满人文活力的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同的温馨家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和谐、共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

为了进一步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深入挖掘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分析学生成长的需要,确立了以满足学生整体发展需要和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课程是——“书香校园”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独轮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是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烛光工程”。在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均衡发展的需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