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 字谜小故事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8 08:08: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识字二 字谜小故事

识字二 字谜小故事

字谜小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谜语这种传统形式语言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重点

1.能在文中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感受谜语语言的生动有趣。指导学生写好字。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小黑板、红色粉笔。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趣。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你们知道谜语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吗?它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朵美丽的花朵呀!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游戏。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谜语王国,读一读谜语小故事,猜一猜谜语。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同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会认字,感受故事的有趣。

1.首先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谜语小故事的乐趣。

2.再用卡片检查学生掌握12个生字读音情况。

分层检查法: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进行集体认读。

(2)按学生座位的顺序进行个人认读,检查个体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字音情况。

(3)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4)再次读文,使单个的字音回到语言环境之中,训练学生正确、通顺地读文。

(三)读议结合,师生互动,感悟谜语语言美。

1.学习第一首歌诀。

(1)请愿意当安安的同学一起来读谜语。

(2)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中藏着哪个字。

(3)说说“三有”指的是什么,“三无”指的是什么。

(将“口”字暗藏于“周、咸、喜”三字中)

(4)采用投影片或小黑板直观地将三个“口”字用红色显现出来,便于学生观察。

2.学习第二首歌诀。

(1)谁愿意当云云一起来读谜语?

(2)说说是什么意思。

(3)投影出示谜语,请学生用红笔标画出谜底来。

3.学习第三首歌诀。

(1)读谜语。

(2)直接说出谜底。

(四)再读课文,品味谜语的智慧美。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这三则谜语中的哪一则?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最后是殊途同归:三段字谜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通俗的语言、灵活的句式、寥寥数字、神形兼备,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显示出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3.模仿语言,进行创造。

同学们,你能模仿课文的语言,将这个谜语继续编下去,也说出一两句吗?

(如:故事有,评书无。

回家有,出门无。

唱时有,笑时无。)

板书设计

识字二字谜小故事

周哥右

咸高词语

喜河京剧

谜底:口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为指导写字做准备。

1.复习字音:期、反、哥、右、左、原。

2.复习与本课有关的熟字或偏旁。

(三)指导记忆字形,提高识字能力。

1.学习“左、右”两个字。

请学生举起“左、右”手,用直观的方法理解字义。辨别一下方位,再转动身体改变方向辨别左右。“左、右”字形相近易混,可以用儿歌进行区别。“工人叔叔站左边,右边有条小路口。”

2.学习其他字。

反:黑板的“板”去掉木字旁。

期:左右结构,左边稍宽,右边窄。

原:最后两笔为撇、点。

哥:注意笔顺,把字写匀称。

(四)学生练习写字。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课后自编或搜集字谜,开个猜谜会。

第2篇:小故事和字谜

立春

今天是立春,自古以来,立春时皇朝与民间都有很多祭祀、庆贺活动,除大家熟知的吃春盘、春饼外,还有打春牛。“打春牛”的民俗盛行于各地,其仪式由各府县执行,在某县志上有描述:“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俟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神圣,鞭土牛毕,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也。是日喜晴厌雨,歌曰:但得立春晴一日,家夫不用力耕田。”

这说的是立春日前一天,先把用泥土塑造的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其旁要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的假人作“耕夫”,以示春令已到来,农事宜提前准备。立春日当天,官府要奉上供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击鼓,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及农民轮流鞭打,打春牛头象征吉祥,打春牛腰象征五谷丰登,打春牛尾象征四季平安,无论鞭打春牛的哪个位置,都象征着驱寒和春耕的开始,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随后人们要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放入牲圈,象征兴旺。当天如天晴则预示着丰收,若遇雨则预示年景不佳。

另外,至今有些农村仍延续着古老的习俗,即由一个人手敲小锣鼓,唱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送上一张红色春牛图,图上印有二十四节气和一个人手牵着牛在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

冬至

传说之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传说之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传说之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谜面:有点骄傲(打一节气)谜底:小满

谜面:桃园结义音已断(打一节气名)谜底:立春

解析:《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以会意法扣“三人”;“音”字可断成“立”、“日”。

谜面:儿心骄傲母心忧(打节气二)谜底:小满,大寒

谜面:一百减二(打一节气)谜底:白露

解析:“一百”减去“二”,“露”出“白”字。

谜面:雾散之后冰消融(打一节气)谜底:雨水

解析:“雾”字散去后半部分,剩下“雨”;“冰”消融之后即为“水”。

谜面:人离位心别愁(打一节气)谜底:立秋

解析:“位”字离了“人”,“愁”字别了“心”。

谜面:雾中远山横,城头星点点。(打一节气)谜底:冬至

谜面:图中西北部(打一节气)谜底:立冬

解析:“图中”是“冬”,“部”字的西北部分是“立”。

谜面:相逢在雨下(打一节气)谜底:霜降

解析:“相”与“雨”相逢,为“霜”字;“降”别解为“下”。

谜面:欲要前来,需先联系(打一节气)谜底:谷雨

谜面:音书两地隔,盼君一相逢。(打一节气)谜底:立春

谜面:极度恐惧,举旗投降(节气二)谜底:大寒,白露

谜面:大可不必害怕(打一节气名)谜底:小寒

解析:“寒”别解为“害怕”,大的不害怕,小的害怕。

谜面:后天举行半决赛(打一节气)谜底:大寒

解析:“天”字的后半部分,取“大”;“决赛”二字各取一半,即“寒”字。

谜面:拆去图框(打一节气)谜底:冬至

解析:“图”字拆去边框,“冬”字就出来了。

谜面: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一节气)谜底:大雪

谜面:雨后当别离(打一节气)谜底:小雪

解析:“当别离”别解为将“当”上下分离,形成“小彐”。

谜面:儿时家境平(打一节气)谜底:小寒

解析:“寒”别解为贫寒。

谜面:增添人口心倍愁(打一节气)谜底:立秋

谜面:流水落花春去也(打一节气)谜底:夏至 解析:春去夏来!

谜面:元迎探惜各西东(打一节气名)谜底:春分

解析:“元、迎、探、惜”指《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谜面:勾出点点玉飞龙(打一节气)谜底:小雪

解析:“玉飞龙”指小雪。

谜面:一人进入半决赛(打二字节气)谜底:大寒

解析:“一人”合为“大”字;“半决赛”别解为“决赛”二字各取一半,即“寒”字。

谜面:沾沾自喜(打一节气)谜底:小满

谜面:大禹建国(打一节气)谜底:立夏

解析:“禹”是夏朝开国君主。

谜面:集体平反(打一节气)谜底:大雪

解析:“雪”别解为“昭雪冤案”

第3篇:低年级识字字谜

低年级识字字谜

1、四面不透风,一横在当中——日

2、二人坐在土堆上——坐

3、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真漂亮。——美

4、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七

5、方方小凳,有人幼儿坐当中。——四

6、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金

7、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

8、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田

9、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克

10、二人高过天,一撇就不见。——失

11、一手撑破天。——扶

12、鱼头鱼尾蛇身子。——龟

13、下雨就滑。——骨

14、由头到尾,由上到下。——甲

15、短一些,再短一些。——此

16、鹏鸟起飞迎友来。【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朋

17、半真半假。——值

18、山上还有山——出

19、久雷不雨——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识字二 字谜小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识字二 字谜小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