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7 08:01: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1

1、情境创设。

通过观看草原图片激发音乐创作灵感,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然后让学生反复充分的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美,使学生很快学会演唱歌曲。

2、情感体验。

演唱中我还注重歌曲感情的表达,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就是抓住了歌曲的灵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旖旎的天山,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夏牧场》,让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参与丰富了情感体验;采用“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通过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进行技能训练,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3、欣赏聆听。

一般学生只聆听乐曲的主旋律,五年级的学生我觉得可以培养起聆听多声部的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乐曲中的打击乐部分引出手鼓的伴奏“咚哒哒咚哒”,判断出新疆音乐风格,这说明他们在尝试抛开主旋律向音乐的多元素进发,对他们今后在对音乐的聆听方面拓展了空间,不但提升了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辨别鉴赏音乐的能力。

4、自主创编。

两大环节中我运用到了铃鼓的创编。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寻找身边的事物创编、体验铃鼓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感受新疆哈萨克音乐的特点;

二是把铃鼓的节奏融入到歌曲的合唱创编中。在合唱的环节中,通过“聆听——策划——尝试”地巧妙过渡,让学生敢于创编、学会创编,从而亲身体验自己所创编音乐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达到本节课的高潮。从学生的演唱效果来看虽然不能达到专业合唱队的演唱水平,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总之,这节课我通过创设的多种活动,使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多媒体的应用不够娴熟;学生的激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单个发言表演的学生比较少。今后还要进一步解读课程标准,不断地探索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音乐的美付诸到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中。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2

这是非常质朴、没有花样的常规音乐课,从整体效果来说,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歌曲比较扎实。从一开始演唱前,就要求标准的演唱坐姿,因为这也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不过整节课语言的引导很重要。学生在整节课过程中,很投入,很认真,不管是表演还是小游戏或者活动,都非常积极主动。在处理歌曲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力度变化体验的方式,来感受“啊”这段赞美的旋律,也算是一个亮点。整节课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虽然整体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还不错,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解决“啊”这个乐句时时,教师示范演唱,并通过了解草原美景,来赞美草原,让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来演唱,其实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该怎样演唱这个乐句;应该讲的再具体些,甚至举例说明,比如运用朗诵中赞美的读法(去声的“啊”)与平时的读法(平声的“啊”)来区别感受一下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体会。

其次,在最后的设计演唱形式过程中,本人的引导方式不够合理。由于歌曲完整演唱次数较少,学生并不是很有自信的演唱,设计演唱形式时,只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一种演唱形式,对于让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只是提示了一下,因此学生总会找出自己小组觉得最简单的演唱方式,而忽略了小组间会有雷同的问题;并且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较短,完成的也不是太好,没有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比较拘束。再次,在最后情感教育拓展部分,《天堂》的聆听感觉只是一带而过,不够深刻。只是了解了《天堂》的词曲作者和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具体的含义并没有更深入的聆听感受,因此这个部分应该再重新设计,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3

在本次优秀资源评选活动中,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夏牧场》一课,它是一首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本身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歌曲比较简单,因此课堂的整体效果不错,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现结合本课的教学作以反思,以便于今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教学水平:

一、设计实效的活动环节,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生是好动的,动态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活力与激情,但没有目的的动不但与教学无益,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多麻烦。这节课我遵循“简单实效”的原则,利用了学校音乐课开展的课堂常规视唱练耳的训练,让同学们通过试唱旋律来解决难点。虽然比起以往听音模唱,这节课听旋律用啊莫畅稍微有些难,但是五年级的孩子更喜欢挑战,新知识的尝试,对于他们的课堂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二、充分聆听音乐

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并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以便于更好地、更快捷地学好歌曲。其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感受音乐、感悟音乐。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正式学习歌曲前,通过两次聆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这些安排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后再学唱歌曲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发现、去开发。这节课是因为看到哈萨克族“阿肯”这一名词的解释,才让我动了鼓励学生创编的念头。在我解释“阿肯”后,鼓励学生向哈萨克族歌手学习,试着创编歌词,为了降低学生的创编难度,我先举了一个例子,作为学生们的参考。学生们创作的热情非常高涨,令人可喜的是,学生们非常巧妙的通过创编歌词,来赞美我们的家乡,赞美我们的校园,更深化了我们的教学主题,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然而通过这节课的研讨、试讲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无效环节,立即整改

在起初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是加上新疆铃鼓的伴奏,本以为这样更能够让歌曲动听,让孩子们更有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可是却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并不是因为孩子们不配合,只是因为作为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学唱歌曲,在歌曲学会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知识的渗透,我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熟悉歌曲的演唱时,要求孩子们边演唱,边打铃鼓的节奏,就出现了课堂上孩子们只顾着打节奏而顾不上演唱的那一幕,成了无效环节,于是我马上进行整改。与其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进行音乐教学。删掉这一环节的设计,孩子们多进行了几遍演唱,同样也让课堂教学进行的自然流畅。

二、放得太少,抓的太紧

总怕课的容量太大,时间不够用,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为了节省时间,老师能讲的就代替了学生回答的,或者是没有深入的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将问题更深入的解析。反思过后,其实一节好的课,没有必要就把时间限制在一节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应该随时解决,哪怕是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耽误了一节课的时间,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课改成两课时甚至是三课时,如果单纯的为了完成课时任务而忽略了同学们掌握知识的度,我觉得课上的再好也是徒劳的,因为你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总结本课教学,收获多多,在制作课件时,我的同仁们说做的精美一些吧,我说实用就好,因为我们毕竟不可能实现每次的常态课都制作精美课件的美好愿望,于是,我感觉课件不是很完美,但是同样让我的这节课游刃有余,由此可见,我们的课堂一切从学生出发,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此次讲课,对我也是一次历练,这也对我在今后的常态课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也将会继续努力做好我的音乐教育事业,真心的希望我所点播的音乐之花能够处处开放。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4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歌曲为一段体,旋律优美、节奏规整,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第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演唱。

本课歌谱、歌词、表演形式等教学设计中蕴涵了丰富的探究、体验、创新等学习元素,正是新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草原成群的牛、马、羊等直观图片和草原特有的音乐,激发了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课前我播放了一段新疆地方特色比较浓的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氛围当中,然后结合图片和欣赏这首歌曲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并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以便于更好的更快捷的学好歌曲。学习歌词环节正因为看到“阿肯”这一名词才让我动了鼓励学生创编的念头,我在解释“阿肯”后,鼓励学生向哈萨克族歌手学习,并试着创编歌词。为了降低学生的创编难度,我先举了一个例子,作为学生们的参考。学生们创作的热情非常高涨,令人可喜的是,学生们非常巧妙的通过创编歌词,来赞美我们的家乡,赞美我们的校园。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创编标语”这个内容,通过画画、写一段话、写标语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热爱和保护好美丽的大草原。

新课改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2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误之处,现结合这节课做一下反思总结,以便于以后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这首歌本身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歌曲很简单,整体效果不错。课前我通过播放欣赏草原视频,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氛围当中,并结合视频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并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以便于更好的更快捷的学好歌曲。其次介绍阿肯,和注意旋律相似的乐句的区别,引领学生学好音乐文化知识,例如:(1)知道“阿肯”是哈萨克族最受人民尊敬的一位歌手。(2)这首歌曲中有许多乐句的旋律是相同的,所以学生掌握歌曲的速度也是很快的。(3)介绍了哈萨克族的分布、饮食、服饰、民居、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更加了解哈萨克族人们的生活。本课的设计以哈萨克族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热情,学唱过程中结合课件的使用,学生轻松有感情的学会歌曲。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是我也有很多的不足,第一是语言组织非常的欠缺,没有很好的用自己的语言把整节课连贯好。第二是学生的激情没有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第三是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的不够好,不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第四是没有掌握好课堂时间,整堂课的节奏快了很多,课程结束的早了。第五是只注重整体的教学效果,没有注意到个体教学。新课改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摸索、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音乐知识的教学,并且要顾虑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能真正的学会学懂。除此以外我本身也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3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歌曲为一段体,旋律优美、节奏规整,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第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演唱。本课歌谱、歌词、表演形式等教学设计中蕴涵了丰富的探究、体验、创新等学习元素,正是新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草原成群的牛、马、羊等直观图片和草原特有的音乐,激发了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课前我播放了一段新疆地方特色比较浓的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氛围当中,然后结合图片和欣赏这首歌曲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并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以便于更好的更快捷的学好歌曲。学习歌词环节正因为看到“阿肯”这一名词才让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与反思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临川一小 郑建红

教学内容: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2.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变化。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实践等方式,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大多学生能视唱歌曲曲谱,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引导学生了解草原、关注草原、喜欢草原、爱护草原。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优美。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美丽夏牧场》。

三、教学难点:

歌曲曲谱中符点音符3 ·23 4 ·3的演唱;并能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电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谁能来说一说你对草原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 藏等省、自治区都有辽阔的大草原,广阔的草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课件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课件

通过演唱歌曲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并在表演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 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 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