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
《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课文中准确地说明,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
难点:品味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二、走进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他穷毕生之力,混迹于森林山野之间,数十年如一日,用放大镜和笔记本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记》。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锹甲 上颚 一抹 折扇
天赋 咫尺 鞘翅 螽斯
献媚 抑郁 无动于衷 炫耀
2、解释下列词语
无动于衷 视而不见 贪得无厌
仪表堂堂 咫尺 殷勤拜访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你有什么感受?
5、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抓住了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你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五、合作探究:
1、法布尔告诉我们他对松树金龟子有哪些发现?
2、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松树金龟子有怎样的情怀?
4、第16—18段,作者为何介绍其他昆虫唱歌的种种情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六、精读品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虽然属于说明文,却又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仔细阅读,试找出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语言,说说美在哪里。
例如:拟人
(1)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2)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3)等来等去,它们就是不肯作空中舞蹈表演。
(4)它在炫耀它的美貌,尤其是那对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衷。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
(5)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动词
(1)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的知了同时。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在那段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2)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师归纳:本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使文章生动活泼,风趣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语言美在科学,作者介绍的情况和结论都来自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作者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介绍。
(1)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
(2)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
(3)对没弄清楚的,也明白告诉人们。
美在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
(1)直接把金龟子当做人来描述。
(2)通过作者与松树金龟子的关系或对其态度的描述反映出来。作者对金龟子的外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的描述中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
美在准确,在语言运用上,选择了一些动词和修饰、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事物。
总之,这篇科学小品注入了作者的灵魂,融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于一体。真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七、拓展延伸:
关爱自然界的生灵,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是人类的一种文明之举,它可以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遇到让我们左右为难的事,请看下面一题。
作者在文章最后劝我们“别去打扰它吧!”假如你是农村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严重危害果树,遇此情况你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颜色
仪表堂堂色泽
一、外形特征花纹
流苏的作用—高敏度感觉器官
折扇的作用—求偶的标志(雄)
生活习性:夏至露面,像晚上树
二、生活史婚恋生活
唱歌、发音大批量、唱歌的原因
死亡与繁衍
三、作者发出呼吁,别去打扰它。
教学反思
《昆虫记》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本文在介绍松树金龟子的时候,抓住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在品味语言部分,让学生细读8—18小节,结合相关语句,作简要分析。让学生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形象,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入。这一部分采用了学生四人小组探讨交流的方法,学生按照教师的分析指导,圈点语句,并作简要的评价,再通过小组交流,每位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得巩固,锻炼。小组的合作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整个课堂气氛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最后部分回归文本,简单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以学生学习后的感悟收获为整节课的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是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片段,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我设计时主要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能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2、结合语句感受作者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3、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态画面。
在45分钟的课堂结束后,我反思了整堂课。觉得基本完成了任务,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应留点时间给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环节只有老师设疑,没能鼓励学生设置疑问,然后大家共同探讨。虽然老师设置的疑问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如果有疑问还是应该给时间他们交流一下,也许还能生成更精彩的内容出来。
2、推荐课外短文时应引导学生品味其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在给学生推荐课外的《昆虫记》时应再一次感受法布尔的写作特色,他善于观察,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词描绘出他所看到的事物。这样在老师给学生们推荐这本书时就更有说服力了。
3、点评学生时教师语言应力求多变。
师: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14:我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生15: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身边的事物。
生16:我从这节课中学会了: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生动。本文就使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
生17:科学地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生18:要关注细节。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老师也很高兴你们学到了这些。
当时对学生的评价太笼统,没能做一个归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升一下。因为有的学生获得的是能力上的提升,有的学生是从写作方法上获得了提升,有的学生是从意识的角度得到了提升。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应从这些方面鼓励大家的收获。
第2篇:《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
《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松树金龟子》结构内容的总结,进一步掌握学习动物说明文的方法。
(2)通过探究式活动,提升同学们关爱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动物的特点来介绍说明动物,忌写成记叙文。
(2)在探究式活动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以免脱离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松树金龟子的习性特点。
(2)通过观察和翻阅资料,了解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习性,并试着说明介绍它。
(二)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三)回顾已知,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略)
生活习性(略)
松树金龟子生活史(习性)
死亡与繁衍
作者呼吁:“别去打扰它”
(师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上一课的《松鼠》的结构,进一步掌握学习动物说明文应抓住所写动物的特点来介绍。)
课堂练习:口头介绍你所喜爱的小动物。
注意:抓住特点(如:外形特点和习性特点)来介绍说明。
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鼓励学生参预的积极性。看谁说的最形象,表达最好。
(四)探究活动
辩论主题:松树金龟子对其所生存的环境利大还是弊大
教师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两组,一方为正方,另一方为反方。在辩论过程中,教师注意适当引导,以免学生陷入重复的论证中,把握控制时间。
总结:适度、准确的评价双方的辩论,从辨题内容中引导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然后请学生就此话题,说说怎样维护自己家乡的生态平衡和保护家乡环境。
(五)作业设计:
写一篇关于维护家乡环境及生态平衡的倡议
《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课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写得生动活泼,风趣形象。
学情分析
法布尔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混迹与严森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的结晶。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因此,我觉得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2、学习本文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说明的方法;了解本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了解本文说明的准确性、生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及本文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的方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语
松树金龟子本是一种极不起眼的小虫,在作者的笔下却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一下本文独特的语言。
二、读课文,思考:
1、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地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
文中“我抓住机会跟踪她们,观察他们”“要想观察清楚他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这些都是佐证。
启发:多观察,多思考。
2、课文是如何证明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的,这样证明更加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一)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第6自然段中“大献殷勤”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能够体现“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语句还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
2、通过分析课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3、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4、担当起慈母职责的雌虫,就算不是更需要,至少也跟雄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至少”能省略吗?
5、比较下列句子,说出其中的`区别。
大多数的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
大多数的金龟子嘴里吃着松针,后爪抓着树枝。有的甚至嚼着松针在那里一动不动。
6、文中列举“落花生”和“野豌豆”似乎与本文主题不相吻合,能否删去?
(二)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1、这是拟人的说法,显得幽默、形象,表现了雄虫求爱的热情高涨。
例:①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者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例:②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外套。
例:③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2、明确:本文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真正体现了“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3、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不能,因“至少”起限制作用,说明作为“慈母”的雌虫更需要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5、原文三个动词更准确,而且采用拟人的手法,透露了作者对金龟子的喜爱之情。
6、明确:不能删去。
课文列举“落花生”和“野豌豆”是因为这两类植物对后代照料都是漠不心,这里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松树金龟子对后代的照料也是如此,比较形象,通俗易懂。
四、写作特色
(一)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
(二)生动形象的语言。
--《昆虫记》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三)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
--准确选用动词,注意修饰限制词语
五、主题归纳
文章科学、详尽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繁衍等,渗透着作者对金龟子的人文关怀。使读者通过松树金龟子这种常见的昆虫获得科学知识,并激发自己热爱昆虫的感情。
六、写作:
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或者常见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二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或动作。(提示:描写动物,除了应该捕捉其形态特征和动作特征之外,还可以描写动物的静态和动态所反映出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动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七、课外研究:
假如现在你是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正严重危害果树,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制定防治措施以及实施细节。
八、布置作业
1--4号,《练习册》34页2、4题。
5--7号,《绩优学案》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松树金龟子
法布尔
(一)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
(二)生动形象的语言。
--《昆虫记》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三)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
--准确选用动词,注意修饰限制词语
教后反思:
课文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学习作者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动物的特点。通过自己感受,充分认识到:准确生动的介绍来自于平时细心的观察。
《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课文中准确地说明,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
难点:品味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二、走进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他穷毕生之力,混迹于森林山野之间,数十年如一日,用放大镜和笔记本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记》。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锹甲 上颚 一抹 折扇
天赋 咫尺 鞘翅 螽斯
献媚 抑郁 无动于衷 炫耀
2、解释下列词语
无动于衷 视而不见 贪得无厌
仪表堂堂 咫尺 殷勤拜访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你有什么感受?
5、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抓住了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请你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五、合作探究:
1、法布尔告诉我们他对松树金龟子有哪些发现?
2、法布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一些依据?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松树金龟子有怎样的情怀?
4、第16—18段,作者为何介绍其他昆虫唱歌的种种情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六、精读品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虽然属于说明文,却又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仔细阅读,试找出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语言,说说美在哪里。
例如:拟人
(1)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2)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3)等来等去,它们就是不肯作空中舞蹈表演。
(4)它在炫耀它的美貌,尤其是那对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衷。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
(5)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动词
(1)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的知了同时。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在那段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2)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师归纳:本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使文章生动活泼,风趣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语言美在科学,作者介绍的情况和结论都来自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作者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介绍。
(1)可以确定的,用肯定的语言;
(2)对推测得到的,用不确定的语言;
(3)对没弄清楚的,也明白告诉人们。
美在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
(1)直接把金龟子当做人来描述。
(2)通过作者与松树金龟子的关系或对其态度的描述反映出来。作者对金龟子的外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的描述中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
美在准确,在语言运用上,选择了一些动词和修饰、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事物。
总之,这篇科学小品注入了作者的灵魂,融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于一体。真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七、拓展延伸:
关爱自然界的生灵,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是人类的一种文明之举,它可以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遇到让我们左右为难的事,请看下面一题。
作者在文章最后劝我们“别去打扰它吧!”假如你是农村技术员,一果园中出现大量金龟子,严重危害果树,遇此情况你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颜色
仪表堂堂色泽
一、外形特征花纹
流苏的作用—高敏度感觉器官
折扇的作用—求偶的标志(雄)
生活习性:夏至露面,像晚上树
二、生活史婚恋生活
唱歌、发音大批量、唱歌的原因
死亡与繁衍
三、作者发出呼吁,别去打扰它。
教学反思
《昆虫记》被称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本文在介绍松树金龟子的时候,抓住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在品味语言部分,让学生细读8—18小节,结合相关语句,作简要分析。让学生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形象,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入。这一部分采用了学生四人小组探讨交流的方法,学生按照教师的分析指导,圈点语句,并作简要的评价,再通过小组交流,每位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得巩固,锻炼。小组的合作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整个课堂气氛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最后部分回归文本,简单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以学生学习后的感悟收获为整节课的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第3篇:松树金龟子 导学案与教学反思
十六*松树金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课文中准确地说明,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
难点:品味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二、走进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他穷毕生之力,混迹于森林山野之间,数十年如一日,用放大镜和笔记本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记》。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
第4篇:松树金龟子读后感
松树金龟子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松树金龟子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松树金龟子》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别去打扰他吧!他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嵌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他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无根据的语言是不会说的,这就要作者亲身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寻找值得一说的东西。
法布尔正是积极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才有了惊人的成就,这就告诉我们:“知彼来源于观察。”法布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一个应该让我们去学习的人。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只有去耐心,仔细地观察,才会有发现,这是一个事实。
《松树金龟子》有一句话事这样说的:“的七月上旬,关在铁丝网里雄金龟子开始退到角落里,有时
第5篇:《松树金龟子》教案
《松树金龟子》教案
《松树金龟子》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课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写得生动活泼,风趣形象。
学情分析: 法布尔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混迹与严森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的结晶。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因此,我觉得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了
第6篇:《松树金龟子》 教案教学设计
《松树金龟子》
[教学重点]
1.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激发热爱昆虫的感情。
2.学习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3.学习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文艺笔法,懂得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及其同作者的观察入微之间的关系。
[字词预习检测]
1.你是否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如果不能,请查字典读准并把这些字词的写法记住。
点缀铁锹上颚求偶掠过殷勤炫耀
献媚抑郁魅力鞘翅抱怨蟋蟀螽斯
豌豆豆荚咫尺天赋自娱洞穴朽木
模样瞌睡无动于衷一唱一和
2.请给形近字注音组词。
拢偶缀敞
扰隅辍敝
[文学常识]
1.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说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2.《昆虫记》是
第7篇:松树金龟子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它科学、详尽地说明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习本文,可以通过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把握,激发学生对昆虫的探究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昆虫。
教学目的:
1.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学会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扫除阅读障碍。(可由学生自主提问,如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等,然后由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2.本文详尽地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初读课文,我们可能会感觉到内容繁杂,有点摸不着头绪。我们不妨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顺序,给课文画一个结构示意图,借此理清文章思路。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整理结
第8篇:松树金龟子 教案教学设计
松树金龟子
周城中学彭达
目标:1、了解金龟子的特征;2、体会准确、形象的语言;3、学习作者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观察事物的科学探索精神,从而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方式及研究课题: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情趣。(谈话、探究)
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学习心得。
三、 合作学习:
1、探究作者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1) 自主学习、收集交流相关信息。
(2) 寻找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并概括获取的学习信息。
(3) 大组交流、得出探究的结果。
2、 探究并体会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形象?为什么?
品味:自由选段有表情的朗读。
3、 师生互动学习、合作探究:作者的细心观察、务求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