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考诗词鉴赏
中考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抗金战斗的回忆。另外,在《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示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在艺术成就方面,辛词以生动、夸张的描绘和想象,形成了他的豪放风格。因为有战斗实践,他在表现战斗场景时能营造雄奇阔大的意境,而且文词生动,笔墨饱满。辛词常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词人以惜春又怨春的心态,暗示他对当局的矛盾心理。这是词人明显受到传统的“美人香草”表现手法影响的体现。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嫦娥》 李商隐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第2篇:中考诗词鉴赏答案锦集
中考诗词鉴赏答案锦集
一、相见欢(景物景象描绘)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题: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副怎样的景色?
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景物景象描绘)
二、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展开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案: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景物景象描绘)
三、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秋烟】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走着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小松的清新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情感美感揣摩)
四、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题: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情感美感揣摩)
五、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 宗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青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问题: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答案:落日、绮霞、远山、青草。(意象意境体味)
六、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题: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答案:形势的险恶,境况的危苦。(意象意境体味)
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在写法技法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典故(表达技巧的鉴赏)
七、移家别湖上亭
戒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1)系:j,牵连。(2)浑:简直。
问题: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答案: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表达技巧的鉴赏)
八、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做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做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的好处。
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泥衔草的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重点词语品味)
九、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问题: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妙,请作简要欣赏。
答案: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重点词语品味)
十、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漫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艳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暴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是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案: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经典名句赏析)
十一、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衰归去。
问题:请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案: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经典名句赏析)
第3篇:诗词鉴赏答案
【2004】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听邻家吹笙
16.【解析】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说明:此诗选自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唐诗鉴赏词典》第645页)。可以说今年湖南卷的选材有些趋向多元化、平民化,如文言文选材不再是传记文,而为唐宋文人的散文,古诗不是唐宋名家,而为不很知名的诗人的诗歌。题目设置是在提供前三句鉴赏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对第四句进行鉴赏,从答题思路的贯性上可以仿而得之,又要针对第四句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进行仔细把玩才能真正答好。答案要点共分五点,关键词为想象、通感。
【2005】16阅读下面两首唐
第4篇:中考试题诗词鉴赏
2010年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
第5篇:中考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中考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一、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