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常识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4 08:06: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建筑施工安全常识

建筑施工安全常识

安全事故猛如虎,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筑工人施工安全意识和建筑安全知识的缺乏造成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建筑施工安全常识,希望有所帮助!

一、高处作业事故的类型和原因

1.高处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健全。

3.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

4.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蹭空、滑倒、失稳。

5.立体垂直交叉作业时不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6.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物体碰撞、电击、风刮而坠落等。

二、高处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1.高处作业人员要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

2.遇到大雾、大雨和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暂时不用的工具,装入工具袋,随用随拿。常用的工具应系带在身上,用不着的工具和拆下的材料应采用系绳溜放到地面,不得向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防止遗留在作业现场而掉落伤人。

三、交叉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在施工现场空间上下不同层次(高度)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叫交叉作业。

其安全操作规范是:

1.作业人员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下层作业位置必须处于上层作业物体可能坠落范围之外;当不能满足时,上下之间应设隔离防护层。当高层建筑高处超过24m以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保护设施。

2.禁止下层作业人员在防护栏杆、平台等的.下方休息。

四、攀登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在施工现场,借助于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叫攀登作业。

其安全操作规范是:

1.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跳跃。

2.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对梯子,双手扶牢,不得手持物体攀登。

3.禁止在阳台栏杆、钢筋和管架、模板及其支撑杆上作业。

4.禁止沿屋架上弦、檩条及未固定的物件上行走和作业。

5.人员上下脚手架应走专用通道,禁止攀爬脚手架杆件上下。在脚手架上作业或行走要注意脚下探头板。

五、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

1.高处作业平台的防护

高处作业平台四周要有1-1.2m的防护栏杆,栏杆外密目网封闭。底部四周铺18cm高档脚板,平台板为5cm厚木脚手板。平台设梯子,供工作人员上下,梯子要与平台骨架固定牢固,踏板间距为30cm。

2.临边作业的防护

在高处作业时,工作面边缘没有围护设施,或在虽有围护设施,但高度低于0.8m时,此高处作业为临边作业。

阳台、楼板、屋面、基坑周边等临边应搭设防护栏杆,栏杆外密目网封闭。使用里脚手架砌墙时,脚手架外侧用密目网封闭;内侧与墙体之间也应将空隙封闭,防止落人落物。

3.洞口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孔、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根据孔、洞口大小位置的不同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封闭牢固、严密。如要拆除,须经工地负责人批准。

六、建筑施工创伤救护知识

1.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①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盐水和酒精棉球,将伤口和周围皮肤上的泥沙、污物等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纱布吸收水分及渗血,再用酒精等药物进行初步消毒。在没有消毒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清洁水冲洗伤口,最好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然后用干净的布或敷料吸干伤口。

②止血,对于出血不止的伤口,能否做到及时有效地止血,对伤员的生命安危影响极大。

③烧伤的急救应先去除烧伤源,将伤员尽快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了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2.闭合性创伤的处理

①较轻的闭合性创伤,如局部挫伤、皮下出血,可在受伤部位进行冷敷,以防止组织继续肿胀,减少皮下出血。

②如发现人员从高处坠落或摔伤等意外时,不能对患者随意搬动。

③如怀疑有内伤,应尽早使伤员得到医疗处理;运送伤员时要采取卧位,小心搬运,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防止休克。

④运送过程中如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措施。

第2篇: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常识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常识

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业发生率最高的事故类型,排在建筑业“五大伤害”之首,约占各类事故总数的50﹪,目前执行的行业标准是《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一、高处作业的基本定义与分级:

高处作业又称登高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分:

1、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米-5米时(坠落半径2m)。

2、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米-15米时(坠落半径3m)。

3、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米-30米时(坠落半径4m)。

4、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大于30米时(坠落半径5m)。

二、高处作业的一般规定:

1、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应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应挂牢安全带,安全带使用做到高挂低用。所用工具应放入工具袋中。

3、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须定期体检。

4、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消除。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雨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隐患应立即整改。

5、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落实监护人,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6、高处作业的施工及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期间还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排除。

三、临边作业防护:

在高处作业时,工作面边缘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围护设施,但高度低于0.8m时,此高处作业为临边作业。

1、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设施:

①、基坑周边,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②、无外脚手的楼层周边,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楼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③、井架与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

④、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安全门,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⑤、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应在防护栏杆外侧用标准密目式安全网等作全封闭处理。

2、防护栏杆的搭设要求:

①、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1~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横杆长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②、栏杆柱的固定;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打入地面50-70㎝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当在混凝土楼面、层面或墙面固定时,可采用预埋件与钢管(钢筋)焊牢。

③、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18㎝高的档脚板,板下边距离地面的间隙应小于1㎝。

四、洞口作业防护:

1、预留洞口防护:

①、边长在50㎝以下的洞口,可用木质盖板盖住洞口,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进行固定好。

②、边长为50~150㎝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 钢筋构成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

③、边长在1.5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2、电梯井口防护:

①、电梯井口的固定棚门离地高度大于1.8m,门棚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且涂上安全色标。

②、电梯井内每隔两层(<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网与井壁间隙不大于10㎝。

3、桩孔孔口等防护:

钢管桩、钻孔桩、人工挖孔桩等桩孔上口、坑洞口、天窗等均应设置稳固的盖件。

4、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5、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 ㎝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护栏。

6、垃圾井道、烟道、管道井口应安装防护栏,井道内应每隔10米设一道平网。

五、攀登作业防护:

在施工现场,借助于登高用具(如梯子)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叫攀登作业。

1、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

2、梯子底部应坚实,并有防滑措施,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梯子踏板上下间距以30㎝为宜,不得有缺档。折梯应铰链牢固,拉撑可靠。

3、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支撑应采用不小于∟70×6 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

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8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4、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六、悬空作业防护:

悬空作业是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1、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安装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架(板)、吊篮(笼)、平台、索具等设备,必须经检测验收合格后使用。

2、管道安装时必须有已完成的结构或操作平台作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站立或行走。

3、模板安装和拆卸时应设立操作平台或搭设脚手架,不得利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

4、模板拆卸时应设置警戒区域,并设专人监护。拆模后构筑物上形成的临边和洞口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防护设施。

5、钢筋绑扎时应搭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和张挂安全网,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

6、浇筑离地面2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的混凝土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7、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应搭设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张拉区域标示明显的安全标志,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张拉钢筋的两端必须设置挡板。

8、悬空进行门窗油漆、玻璃安装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在窗台上站立,应系好安全带进行操作,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可靠物件上。

七、落地式卸料平台搭设及防护:

1、主体结构在6层以下(包括6层)时,可用钢管搭设落地式卸料平台,卸料平台的搭设应按施工方案搭设,基础应硬化,立杆、纵、横向水平杆、扫地杆、剪刀撑、拉墙件等都必须设置到位,验收合格 后方可使用,并挂上限载牌。

2、卸料平台严禁与脚手架架体连接,卸料平台周围设防护栏杆及档脚板,使用中严禁超载。

八、移动式操作平台搭设及防护:

1、操作平台应形成定型化、工具化的产品,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超过5m,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大于40㎝,台面应满铺3㎝厚的木板或竹笆。

2、平台操作面四周应设置不低于1.2米高的防护栏,并应布置登高扶梯。挂上限载牌。

3、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洽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离地面不超过8㎝。

九、交叉作业防护:

在施工现场空间上下不同层次(高度)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叫交叉作业。

1、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安全防护层。

2、钢模板、脚手架拆除时,下方不得有人施工。

3、模板拆除后,临边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物件。

4、结构施工自2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均应搭设双层防护棚。

5、在建建筑物旁或在塔机吊臂回转半径范围之内的主要通道,临时设施,钢筋、本工作业区等必须搭设双层防护棚。

第3篇:建筑施工安全

案例

51某公司1998年购置的一台QTZ123塔机在工地施工完毕正进行拆卸时发生事故,造成整机结构报废及3人重伤、2人轻伤的恶果。事故的经过及现场的情况为:在拆底部第六个标准节并已将其引出顶升套架后往下降时突然失去控制,套架以上总体急速下坠撞到第五个标准节顶部,塔机平衡臂根铰点耳板断裂,平衡臂中部折断后根段靠在套架上。起重臂吊点处上弦杆拉弯,配平衡用的标准节顶面45°斜腹杆由两端焊缝处断裂分离与标准节一起掉落地面,挂节用的钢丝绳留在吊钩上,底部第四个标准节上的一个顶升踏步向内侧变形,套架上同侧换踏步的卡爪变形严重。试分析此事故的原因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答案提要:

(1)事故的原因是在降塔收油缸时,卡爪未收到位阻挡在踏步上使顶升横梁脱离了踏步后造成了事故;(2)在装拆过程中必须定人定岗,各司其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建筑施工安全常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施工安全常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