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3 08:06: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年度课题指南中“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及监管对策研究”的指导思想,根据构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要求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基本思路》、《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2003年~2010年)》有关精神,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现有的媒体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以往政府对网络不良信息采取的“只堵不疏”的做法,提出了解决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新思想,从“大禹治水“的思路出发,采取”疏而不堵“,有效的以“疏”为主,“堵”结合的方式,来发挥政府及大众的作用,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为政府部门制订政策和监管职能的发挥,以及网站建设提出新的思路。通过具体的计算机软件及提出可行的立法依据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减少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网络网络媒体负面效应媒体互联网信息

一、前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也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网络传播克服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世界更进一步的链接为一体,但是,汹涌而来的信息,使得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前一阵的“艳照门”事件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目前,国内外针对媒体所显现出来的负面效应,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除了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外,还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咱研规定》等等,但是,都仅仅只是采取“堵”的方法,针对此种做法,本文提出新的思想,从“大禹治水“的思路出发,采取“疏而不堵”,有效的以疏为主,堵结合的方式,来发挥政府及大众的作用,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二、基本内容分析

广义上,网络媒体使人们能够自主而全面的了解世界,在宏观上可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从微观上利于人们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网络的内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人们对网络的接触复杂多样,无章可循,在这样的状态下,网络对人们既有前述的积极意义,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现在,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已经不仅仅是假新闻、个人资料隐私和邮箱地址被有偿出卖、色情内容的传播、网络广告的骚扰、对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侵犯、恶意言论的肆意发布和公开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却对受众媒介消费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由这些损害也造成的网民对网络内容信任的缺失,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网络媒体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一个新媒体,也是增强社会方方面面沟通的一个新渠道,更是我们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新阵地。它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网络媒体如果能够趋利避害,加强科学管理,一定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反过来说,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积极使用、科学管理的话,将对社会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网络甚至被许多社会成员视为“洪水猛兽“,如何扬长避短是目前关于网络传媒的讨论热点。要解决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对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加以分析,监管对象包括宏观和微观,网内和网外两大方面;监管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学校、家庭。宏观包括:(1)政府机构促进政府部门及国有单位积极推进电子商务;(2)学校、团体对学生等个体等相关网络应用的培训监管;(3)网站监管、网吧管理。微观包括:网络内容、网络游戏及规则、网民个人的分类管理等,本文通过分析得出,首先要掌握网络媒体和网民的交流过程详细状况,再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对策,提出发挥主流网站和积极内容的引导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再通过编制“过滤”软件的方法来加以管理,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三、解决的难题及注意的问题

目前,网络传媒的.负面效应研究多数侧重与对消极内容的监管,对于积极内容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要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有一个难题需要突破,即:对积极内容的监管,比消极内容难度大,如何定性、定量监管主流网络媒体积极作用的发挥,成为新的课题。以疏为主,还是堵为主,如何堵疏结合,如何发挥主流网站的积极引导作用,如何编制堵的过滤的软件,将成为难点。

四、提出对策

通过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措施来减少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1)通过调查,根据网民在网络上的具体的交流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对策,找出主流网站,对主流网站进行政策引导,使其规范化。(2)通过编制过滤软件,过滤掉有害信息,包含文字、图片,使不利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发现并做出合理的处置。(3)根据调查,对网络中的信息采取大禹治水的方法,采取“疏而不堵”,有效的以疏为主,堵结合的方式,使有利信息大力宣传,有害信息进行堵方式,来支持网络的发展。

总之,净化网络环境,通过促进社会成员对网络内容的了解,参与互动,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和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使政府部门能更好的管理网络媒体,能引导网络单位按照法律、法规来依法经营自己的网站,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尽可能的减少,能够极大的减少政府投资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参考文献:

[1]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青年探索,1999年

[2]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3]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王蕾:论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2006年

第2篇: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年度课题指南中“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及监管对策研究”的指导思想,根据构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要求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基本思路》、《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2003年~2010年)》有关精神,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现有的媒体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以往政府对网络不良信息采取的“只堵不疏”的做法,提出了解决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新思想,从“大禹治水“的思路出发,采取”疏而不堵“,有效的以“疏”为主,“堵”结合的方式,来发挥政府及大众的作用,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为政府部门制订政策和监管职能的发挥,以及网站建设提出新的思路。通过具体的计算机软件及提出可行的立法依据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减少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网络网络媒体负面效应媒体互联网信息

一、前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也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网络传播克服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世界更进一步的链接为一体,但是,汹涌而来的信息,使得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前一阵的“艳照门”事件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目前,国内外针对媒体所显现出来的负面效应,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除了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外,还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咱研规定》等等,但是,都仅仅只是采取“堵”的方法,针对此种做法,本文提出新的思想,从“大禹治水“的思路出发,采取“疏而不堵”,有效的以疏为主,堵结合的方式,来发挥政府及大众的作用,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二、基本内容分析

广义上,网络媒体使人们能够自主而全面的了解世界,在宏观上可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从微观上利于人们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网络的内容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人们对网络的接触复杂多样,无章可循,在这样的状态下,网络对人们既有前述的积极意义,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现在,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已经不仅仅是假新闻、个人资料隐私和邮箱地址被有偿出卖、色情内容的传播、网络广告的骚扰、对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侵犯、恶意言论的肆意发布和公开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却对受众媒介消费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由这些损害也造成的网民对网络内容信任的缺失,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网络媒体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一个新媒体,也是增强社会方方面面沟通的一个新渠道,更是我们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新阵地。它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网络媒体如果能够趋利避害,加强科学管理,一定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反过来说,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积极使用、科学管理的话,将对社会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网络甚至被许多社会成员视为“洪水猛兽“,如何扬长避短是目前关于网络传媒的讨论热点。要解决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对监管对象和监管主体加以分析,监管对象包括宏观和微观,网内和网外两大方面;监管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学校、家庭。宏观包括:(1)政府机构促进政府部门及国有单位积极推进电子商务;(2)学校、团体对学生等个体等相关网络应用的培训监管;(3)网站监管、网吧管理。微观包括:网络内容、网络游戏及规则、网民个人的分类管理等,本文通过分析得出,首先要掌握网络媒体和网民的交流过程详细状况,再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对策,提出发挥主流网站和积极内容的引导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再通过编制“过滤”软件的方法来加以管理,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三、解决的难题及注意的问题

目前,网络传媒的负面效应研究多数侧重与对消极内容的监管,对于积极内容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要使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有一个难题需要突破,即:对积极内容的监管,比消极内容难度大,如何定性、定量监管主流网络媒体积极作用的发挥,成为新的课题。以疏为主,还是堵为主,如何堵疏结合,如何发挥主流网站的积极引导作用,如何编制堵的过滤的软件,将成为难点。

四、提出对策

通过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措施来减少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1)通过调查,根据网民在网络上的具体的交流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对策,找出主流网站,对主流网站进行政策引导,使其规范化。(2)通过编制过滤软件,过滤掉有害信息,包含文字、图片,使不利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发现并做出合理的处置。(3)根据调查,对网络中的信息采取大禹治水的方法,采取“疏而不堵”,有效的以疏为主,堵结合的方式,使有利信息大力宣传,有害信息进行堵方式,来支持网络的发展。

总之,净化网络环境,通过促进社会成员对网络内容的了解,参与互动,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和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使政府部门能更好的管理网络媒体,能引导网络单位按照法律、法规来依法经营自己的网站,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对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尽可能的减少,能够极大的减少政府投资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参考文献:

[1]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青年探索,1999年

[2]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3]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王蕾:论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2006年

第3篇:网络媒体

就是网络媒体,也叫第四媒体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将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大新闻媒介。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互联网,不过,互联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因此,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摘 要: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伴随着人类运用技术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大幅度增强而逐步出现的一种压抑、否定主体生存的消极现象,它常常导致自然危机、社会危机等, 严重困扰着当今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既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理性、认识上的原因。技术的负面效应是可以消除的,通过明确政府部门和技术工作者的责任、促进技术自身的发展、增强技术伦理意识,是目前应当采取的有效重要措施。

关键词: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和谐发展

一、绪论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逐步认识茫茫宇宙和奥妙的世界提供了必要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当人类在对科技的巨大作用歌功颂德的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加速发展,科技的负面效应也正日益明显和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如资源匾乏、能源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