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诗人谈诗(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课)第十五课《诗人谈诗》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学习目标 1、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2、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
学习重点 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
学习难点 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作业
1、了解文学的四大体裁。
2、了解诗歌的特点。
3、借助资料了解作者曾卓。
4、给加点字注音。
门槛()曙光()乍然()眺望()
旷野()弓弦()山峦()笼罩()
5、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身处黑暗的他对光明的渴求。
教学设计:
预习交流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学习了“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我们对散文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评论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那么,对于文学作品中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诗歌,又该如何赏析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去听听诗人谈诗。
二、预习检测
1、了解文学的四大体裁。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2、了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一种最为精粹的文学种类,它是文学之王。在文学的大家族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它的传播范围也最为广泛。只有学会了领会、感受、体悟诗歌,才算是学会了欣赏文学,才算是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3、借助资料了解作者曾卓。
曾卓,当代诗人。其诗富有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代表作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尤其《老水手的歌》为作者的抗鼎之作。鲁蔾,现代作家。历任天津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鹅毛集》、《红旗手》等,还发表过小说、寓言等作品。
4、给加点字注音。
门槛(kǎn)曙光(shǔ)乍然(zhà)眺望(tiào)旷野(kuàng)弓弦(xián)山峦(luán)笼罩(lǒng)
展示探究
1、诵读诗歌。
2、先不看作者的评价,把自己对诗的感受、体会、心得甚至困惑,用随文批注式写在书旁。
2、小组交流。
①同学之间把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换,互相评价。
②把你们组的集体智慧展示给同学们。
4、有没有那位同学的意见在小组内未得到认同,但现在心里仍然有些不服气的?可以将你的观点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5、小结:对同学的评价做出点评归纳总结。
6、读曾卓的评论。
①把你认为与作者的见解不同的可以拿来共同鉴赏。
②将自己的见解与作者的评价比较,看看自己与作者相差多少,相同的是哪些,哪些不及作者,哪些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加以纠正。
③说一说他的评论比我们的分析丰富深刻的地方有哪些?
7、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透辟?
①抓住要旨,体味意境;
②展开联想,丰富内涵;
③联系时代,深化主题。
8、小结: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蓠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学习诗歌评论的一些常识做出了榜样。
9、再读原诗,品味涵咏
小结: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10、尝试赏析,学写评论
自读余光中的《乡愁》,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写一篇评论--《中学生谈诗》。
要求:
1、对诗的理解要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2、要进入诗的意境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联想,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3、要做到简练明晰。
检测反馈
1、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回答问题。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1)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
(2)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
(3)说说深夜和黎明的深刻含义。
2、《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生独立完成
(师评讲纠正统计正确率)
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倪凌云
第2篇:谈中国诗(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摘要:
中国诗歌语言的演变先后经历了《诗经》时代,《楚辞》时代,《汉乐府》时代,魏晋及《南北朝乐府》时代,唐代,宋辽金元时代,明清时代,现代和当代。各个时代的诗歌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诗经》、《楚辞》时代的诗歌语言自然、质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汉乐府》时代的诗歌质朴、自然,却哀而必伤。魏晋及《南北朝乐府》时代的诗歌语言既具以前时代的诗歌语言特点,却不尽完备,也未尽完美。唐代诗歌语言最为完美,“华声”是其特点的高度概括,创造出“诗国”的隆誉,而后宋辽金元时代的诗歌语言沾有奢华贵族口语之习气,明清时代遭遇文字狱之灾,诗歌语言不能自由发展,现代诗歌语言见洋思齐,唐代构建的华美诗歌语言殿堂被砸碎,当代因少数民族语言取代了传统汉语成为了现代汉语,中国诗歌语言找不到脊梁,似是风中稻穗,只能随风摆挜,陷进了迷途。
关健词
诗歌语言演变华声诗国传统汉语现代汉语
若要谈中国的语言文学,不能不谈诗歌。中国被称为诗国,就历史而言,甚为悠久,不下三千年,就数量而言,如繁星在目,不计其数,就普及程度而言,唐宋之时,举国上下,皆若诗人。但中国诗歌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一大课题,若非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不可以言。然而浅谈中国诗歌语言的演变,抛砖引玉,小子可为,当为然也。
中国诗歌乃言志,缘情之工具,白居易《致元九书》云:“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由此可知,中国诗歌语言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而所谓的音乐美,就是通过语言的有秩序的排列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华声”所包涵的意思不外乎两层:一是韵律之美,二是语言之美。当然,这是诗歌最盛的唐代的诗歌语言,是中国诗歌语言发展了很长时间的必然选择。倘若我们追溯中国诗歌历史,中国诗歌语言的演变的轨迹就清晰可辨。
中国诗歌历史有多长,我们未可尽知,而《诗经》是第一部诗歌选集,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了,我们只能把《诗经》时代当作中国诗歌历史的开始了,虽不十分妥帖,却有利于学术的研究。所以,我们不妨从《诗经》时代的诗歌语言开始,研究中国诗歌语言的演变。
《诗经》时代的诗歌与经邦治国有密切联系,因此诗歌语言就要用本地风土之音,言简义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还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王风君子于役》中的诗歌语言为朴实单纯: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至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此诗的诗歌语言无非就是一位古代妇女发自内心独白的质朴语言,富有表达力,用来表达自己思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情深语简,义朴言白,体现了古代诗歌语言纯真、质朴之美。我们倘若和讲白话(粤语)的老人交谈,他们的谈话中也会有与此诗同样质朴的语言。他们与你交往久,就会说“熟之稔也”,与“日之夕矣”同句式同语气,他们也会说“无日无夜”,与“不日不月”句式也为相同。《诗经》时代的诗歌语言有可能演变成古代的“普通话”,深深植根中华大地,成为通用几千年的语言,即“雅言”。
又如《周南关睢》: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或者“乐哉”之语,在白话(粤语)当中,仅是人们的常用语言,但非无表达力,正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将朴实的感情作大胆的表露,真是“动天地,感鬼神”。
再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白话口语中就常有“谁讲无衫,共你齐着”。
当然,没有优美的声调韵律成不了诗歌语言。如《周南关睢》:
关关睢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又如《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再如《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用不着多举例,中国古代有《诗经》留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幸,使我们能大体上了解到当时诗歌语言的准确、质朴、纯真、直白、了无斧凿之痕的特点,而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最健康的诗歌语言。所以后来中国多次的诗歌语言革命,都以此为依据。《诗经》时代的诗歌语言是中国诗歌语言发展演变的一块最坚实的基石,是中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它对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这时代的诗歌语言表示出万分的尊敬和感恩,它永远是我们诗歌语言的典范。
《诗经》时代过后大约三百年是《楚辞》时代,《楚辞》本是楚地的诗歌,其诗歌语言也是采用本地风土之音,但楚地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语言也花俏起来了,多用语气词“兮”。如《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又如屈原之《怀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再如屈原之《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就连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兮”是《楚辞》时代诗歌语言的一大特点,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屈原的《离骚》等作品,其语言之华丽,音韵之美,在中国诗歌语言的演变史上也极为重要,对后世的诗歌语言演变有很大的影响。
《楚辞》时代过后是《汉乐府》时代。《汉乐府》与《离骚》的诗歌语言有相同点,但又有不同点,《诗经》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古风可见,但《汉乐府》却是“哀而必伤”。如《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宝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仓浪无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谁久居。”
悲愤、哀伤、无奈、眷恋的诗歌语言,引发的是天下百姓的共鸣,故而易于在民间流行。
又如《孔雀东南飞》: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哀怨之诗歌语言幽幽生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而这时代的诗歌语言朴实生动,剪裁繁简得当,结构紧凑,还深深影响到后来的五言诗及其诗歌语言的演变,这不赘述。
至于魏晋及《南北朝乐府》时代也不需赘述,因为这时代的诗歌语言的演变都与前代的诗歌语言为基础,具有前代各时期的诗歌语言特点,但又不尽完备,也不完美。
到了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顶盛时期,而诗歌语言艺术也达到最高峰。诗歌语言之格:有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应有尽有。诗歌语言之调:有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也应有尽有。由于诗歌语言的自由,还选择了三、四、五言,六、七言,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等等体裁,因此诗歌语言的演变达到最完备最完美的阶段。诗歌语言的完美发展,唐诗还锁定了声律、对偶等诗歌语言艺术的技巧,使格律诗成为唐诗最活跃的诗歌体裁,也造就了诗歌语言演变的全盛时期,中国诗歌走进黄金时代,“华声”成为了唐代诗歌语言演变到最高峰的一个标志。
例如被《诗薮》评为唐诗绝句之冠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如杜甫之律诗《登高》:
风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因为唐代诗歌语言的自由,白居易的讽喻诗就能毫不惧惮地对封建统治者进行批评。如: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又如: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再如: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还有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另外著名的讽喻诗人还有刘禹锡、杜牧等。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封建统治者对诗人没有“文字狱”的迫害,故而唐代诗歌语言得到最大自由的发挥,为唐诗的伟大成就作出贡献,唐诗就这样造就了中国最完美、最健康的文学艺术,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与之比肩。
宋、辽、金、元时代诗歌中突出的有宋词元曲。宋代人生活奢华,诗歌语言不免沾有此风气,而元代乃蒙古人的天下,汉之文化未能大行其道,所以宋辽金元时代的诗歌语言皆好贵族口语,无意中开创了诗歌语言演变的不良源头。如李清照的词: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阳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又如柳永的词:
……
叹来年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
妆楼颙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栏干处,
正恁凝愁!
再如白仁甫的曲:
……
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
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
中国诗歌在明清两代遭遇“文字狱”之灾,很多诗人因为诗歌中的一个词语就丢掉性命,故而此时的诗歌语言在诗歌大道上不能健康发展,文人不敢放心发挥诗歌语言自由,乡野村夫俚言俗语不能登大雅之堂。明清都有盛时,却无诗歌语言演变之盛世,此为诗歌语言演变之最大悲哀,为此也不赘述。
民国时期的诗歌语言在混乱局世中演变,搞得诗歌语言也混乱不堪。见洋思齐的思想使中国诗歌语言变了味道,好似是在吃鱼生和奶油的口中吟出,腥膻不已。唐诗构建华美诗歌语言殿堂,就这样被砸碎。闪光的珍珠没有了,洞箫吹出了吉它的声音,中不中,洋不洋,既难以体现传统,也成不了现代,中国诗歌语言在冷宫中哭泣。
当代诗歌语言在现代诗歌语言中汲取的不知是养料还是迷惘,当代诗歌语言或许进入了迷宫,未能找到自已该走的路,正如北岛的《迷途》: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山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少数民族语言取代了传统汉语成为了现代汉语,西洋语言又侵袭中华,病句则堂而皇之成为了诗歌语言,中国诗歌语言找不到脊梁,似是风中稻穗,只能随风摆挜,这是中国诗歌语言演变三千年后的结局,但愿不是演变的终点。
综观我国诗歌语言演变的轨迹是高开平走,到了唐代达到了“华声”完美的顶峰,然后微跌以致大跌。时至今日,诗国的隆誉,有待我辈复兴!
网址:http://bbs.yinsha.com/show_alltopic.php?gid=27&bid=2008052820300666&size=20
第3篇:人教九年级上《谈生命》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布置预习任务
1、巩固有关冰心的常识:
冰心:当代女作家,_____家。原名______。代表作又诗集《_________》和《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她的作品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_______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
3、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字词练习。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枭鸟()羞怯()绯红()怡()悦
荫庇()芳馨()休憩()挟()卷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云yì()休qì()骄shē()穿枝fú()叶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