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赴红旗渠考察学习之体会
赴红旗渠考察学习之体会
红旗渠,位于太行山麓,河南省林州市境内,被誉为“人间天河”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是以人的能力重置山河的伟大工程,也写入了人类改变山河的史册,受到国际友人的关注。通过实地参观,图片讲解,以及老书记杨贵采访录的播放,十万民众战太行的壮观场面浮现在眼前,开闸放水时民众兴奋表情的场面时刻在我脑海里萦绕。我深感民众的深厚、敦实、崇敬。民心所向是决策的坚实基础;民心所聚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最大动力;顺应民心是建设伟大工程的社会坚强保障。在感慨红旗渠的伟大、壮观。敢叫山河换新天的雄势,细心品位以杨贵为书记的原林县县委的决策高大、超前、远谋;品位林县中层领导,特别是乡村领导的责任、务实、担当;品位林县老百姓的无私、人民仰畏、无惧。我认为这才是红旗渠成为林县人民的骄傲的资本,成为中国水利史上的典范,成为世界望的“奇迹”。形成了千古的红旗渠品牌和不朽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应当品位的精神佳肴和探索的秘笈。
一、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打牢决策的基础。
决策层领导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要体恤民情,深入民心,了解民意,不是走一户两户,去一个镇两个镇,听听汇报,看看示范点,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完成一个程序,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就制定不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我们也要发动各个领导深入调查研究,依据我县的农村、农民实际情况,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把农民的想法归纳起来变成上级的决策,并附以配套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农民环境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改变目前农村、农民被动接受上级决策的'实施,干部苦口婆心,任劳任怨,农民被动接受,不情愿,不配合,工作推动阻力太大,成效差,极大浪费社会资源。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体恤群众,要相信他们能自治好自己的家园,决策的落实都是要由基层的群众来完成。农村、农业、农民管理的主体责任是基层党委,要相信基层党委能把各自的工作担当起来,有能力把上级的决策落实好,而不是上级各项决策的实施避开基层党委,直接贯穿至村级,这实际是对基层工作的不信任,只能是浪费政府资源,工作落不到地上,空对空,缺失责任主体。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干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凝聚力、号召力,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支撑。
中层干部是执行上级决策的主力,又是动员农民落实决策的指挥者,承上启下,对上要忠,对下要诚,就是对上级要忠心耿耿,不折不扣落实工作任务。对下要坦诚相待,如实相告工作内容,完成目标任务。不断以点带面推开,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基层工作很辛苦,作为管理层要保护和激励这个群体的人员,他们不分昼夜都是工作时间,完成工作任务才是他们的目的,没有那一级规定说晚上上班算加班,但对农村、农民的工作时间很多都是夜里完成,这是不争的事实,多重视和重用一批基层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工作的干部,体现正能量,促进社会事业和谐持续向好发展。
三、农村农民是工作主体,要充分发挥好村干部及能人村民的影响力。
红旗渠精神,十万民众战太行,就是依靠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了人类的“奇迹”。鼓励农村干部和农民能人以身作则,在农村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新技术引进等方面有所突破。减少并稳定农村青壮年劳力的流失,为振兴农村、农业奠定基础。制定鼓励、支持振兴计划相关政策,完善落实环境配套措施。重点扶持农民有意向、积极性高、能接受的创业项目,树立典型,建设示范,把农村、农民的增收渠道由原来的原材料变卖收益变更到商业流通增值或产品加工增值的收益上来。依靠农民,相信农民,把我们志丹农村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这就是为后人留下新的“红旗渠”精神的实例典范。
第2篇:赴俄罗斯学习考察体会
赴俄罗斯学习考察体会
非常有幸在今年7月20日到7月23日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活动,访问城市是我们的近邻海参崴市,此次考察不仅领略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而且对俄罗斯的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俄罗斯的国民素质之高令人赞赏。行走在俄罗斯的街市环境整洁,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车辆很多,但不论车辆和行人普遍遵守交通秩序。在餐厅用餐俄罗斯人都很文明,没有大声喧哗的现象,坐公交车或者购物人们自觉排队,非常有秩序。俄罗斯人热爱大自然,特别注重环保。
国家对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学至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发放教科书。中小学生在学校用餐有补助,各个学段都有奖学金制度,对学优生免费发放假期旅游券。优等生在假期免费参加夏令营,在夏令营活动,有辅导教师全程陪同,活动丰富多彩,注重培养素质,孩子们假期过得十分充实、开心!
此次旅程沿途的自然风光、气候与我国东北没有太大差别,海参崴的城市环境现代化程度不如中国的中等城市。海参崴地理位置在东亚,甚至比中国还“东方”,但文化以及饮食习惯都是绝对“西方”,与周边的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里可以体会正版的欧洲文明。海
参崴在短短100多年中完成了从沙俄封建帝国到苏联社会主义领袖,再到俄罗斯民主国家的历程,留下大量的历史遗迹。许多欧式建筑得到很好的维护,迄今仍在使用。由于远离欧洲大陆,城市建设水平不够现代,相对原始和宁静。
俄罗斯人普遍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较高,因而整体国民素质较高,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透着一种让人心仪的气质、教养和内涵。俄罗斯普通中等教育保持了高水准。这主要表现在: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很多;教材的种类、文科教材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更新,选修课有所增加(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开设了一批新课程,譬如信息学,环境保护,个人安全知识等。民族学校有较大的发展。全国共有3000多所民族学校,使用33种民族语言(除俄语之外)授课。
课外教育机构有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体校、体育俱乐部,以及技术、环境保护、地方志等,课外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参加课外活动的儿童增加到学生数的40%。
俄罗斯一直沿袭着“小学中学一贯制”的办学体制,或“10年一贯制”或“11年一贯制”。俄罗斯学校每年分四个学期,新学期从9月1日开始,这一天相当于俄罗斯的一个重大节日,全国的学生和教师都穿着崭新的漂亮的服装,每一个学生都手捧着鲜花,拜见他们的校长和老师。10月末第一学期结束,放秋假一周,元旦前后放寒假三周,3月末
放春假一周,6月1日至9月1日暑假。多数学校分二部制(上、下午班),7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32节课,学生每天在校时间5至6小时。班额一般不超过25人(上外语课时,这样的小班还要分为两半进行授课)。俄罗斯坚持实施“一贯制”、“小班额”的教育模式,其理由是:教师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便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或道德的缺欠,从而实施个别帮助。便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爱好或特长,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教师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从学校和教师那里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得到同样的帮助,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使每个孩子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愉快地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次到海参崴考察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有初次到来的兴奋,也有一种遗憾。因为15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的领土。历史已经不能改写,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牢记历史,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是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2013年7月25日
第3篇: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XX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1%,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188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4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力谱写邯郸经济社会发展
第4篇: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03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1%,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188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4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力谱写邯郸经济社会
第5篇:赴南京学习考察体会
赴南京学习考察体会
东方红中心校 赵玉铁 2011.10.26
2011年10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莫旗教育局组织的校长任职培训考察团,到南京、山东的五所学校南京五老村小学、中山小学、石鼓路小学、瑞今北村小学、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对这几所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成功做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他们的干部教师真抓实干、不甘人后、凸显特色、树立品牌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同时对自己学校今后要重视教研科研、提升办学条件、展现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先把个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旗教育局举办校长培训班大有益处。
教育局每年暑假期间举办校长封闭学习班,集中培训,听取专家报告,介绍名校经验,学习教改思路等,这些培训为校长们充实了头脑,指明了道路,为莫旗中小学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同时,
第6篇:赴无锡学习考察体会
创新意识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赴无锡市学习考察的体会
作者:覃彦儒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的安排,我们于2003年3月29日至4月7日赴江苏省无锡市干部学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无锡培训基地)进行学习考察。在锡期间,聆听了无锡市有关领导、专家、企业家所作的《无锡市发展战略》、《无锡市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的思考》等7个专题报告,并参观考察了无锡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湖旅游经济区及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红豆集团等著名企业。通过学习考察,不仅增长了见识,领略了无锡市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无锡人的观念更新与思维创新是推动无锡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南临太湖,北靠长江,是沪宁线上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它有三千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第7篇: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1%,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占188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4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