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5年高考开考。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点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5浙江高考作文题点评】
不少走出考场的学生认为,浙江的作文考题“人品和文章”主旨有些模糊,写起来有些难度。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老师、文学博士崔勇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可考”的题目,平时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学生,较容易写出立意深远的作文,反之写出的文章会略显呆板。
崔勇认为,此次高考作文讨论的是“颜文两争”,这是一个争论长久,并不限于国内的文学理论话题。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思考较深的学生,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次作文题,可供采用的例子非常多,较能反映一个学生的阅读量。
瑞安中学高级教师曾郁梅认为,本次作文题延续了浙江卷一直以来关注人文、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命题思想。当前考场作文的应试之风、虚伪之风愈演愈烈,写作不再是“言为心声”,而变为仅仅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命题者希望以此唤起万千学子对做人与作文问题的思考,唤起更多人的思考,很具现实意义,也符合教育的真正使命。
从命题方式来看,本次作文话题确定,观点明晰,不再让学生在审题上绕圈子,这也符合了写作的本质要求。元好问的这句话理解起来不难,下面两句话更明确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因此,考生的水平发挥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问题理解的深度,比如对人与文的关系理解,对做人与作文的关系理解;二是阐述表达能力的高低,包括如何准确表达,有条理地表达,甚至是形象幽默地表达等等。这样,之前那些无病呻吟的抒情,任何文体都可套用的语段语料也许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本次作文命题是浙江卷在多年的“文体自选”要求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选择一个观点阐述”,即明确提出议论文体裁要求。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命题方向的转变:对于更多走向社会的学子来说,学会阐述一个问题是需要培养的`、更有价值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与之前的命题相比,命题走向务实,写作走向务实,是本次作文命题最大的亮点。
温州二高语文高级教师、市教坛中坚钟伟平点评:材料文字简洁,中心意思指向明确,即从“文如其人”或“文不如其人”中选择一个观点来阐述,避免了考生因理解材料稍有误差就满盘皆输的现象,考生不会在作文的角度方面纠缠不清,不再有离题、偏题的顾虑。
所供材料本身具有对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矛盾和转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文如其人者,文不如其人者,在生活中都大有其人。有的文章反映、折射一个人的情志、兴趣、德行;有的文风风趣幽默,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情趣乏味枯燥之人;有的文字看似风度翩翩、令人敬仰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言行不一的小人。但是材料观点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所有考生囿于同一个思维平台上写作,不能很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写作中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的套话、空话。
命题避开考生熟悉的题材和社会热点切入,从阅读、创作、为人的角度出发,关注考生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引导学生激活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为人与为文的角度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作品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宿构和套作。
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无论是“文如其人”还是“文不如其人”,考生必须做出严谨的论证和分析,但是材料角度过于专业化,考生要有大量的关于文与人的阅读积累,正如读顾城的诗歌还要读顾城的经历,读胡兰成的文章还要读胡兰成的为人,除此之外,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这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第2篇:名师点评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名师点评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2016年高考题目公布后引来了,各地名师的点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欢迎大家参考!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点评】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桂维诚:让每个人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
果然不出所料,2016年的高考作文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还是沿袭近年来“思辨类型题目”的思路,二元乃至多元思辨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见形式之一。从命题形式上看,如今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规避单一角度的话题,越来越重视从多元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而且越来越注重阅读积累和文化积淀。这是一道贴近社会现实,十分接地气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题。并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文体上限定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这则材料不同于以往以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语句作导引的材料,明显带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某些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就事论事、就事选例、就事说理”;而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缘事发挥、谈古论今、类比对照”。所以,跟往年材料作文相比,今年所给的材料针对现实,更接地气,并给出了审题立意的多个指向,使学生有话可说,可从不同角度来灵活表达。这种“任务驱动”的特征增强了论述文对象的限定性、思维的论辩性和内容的规定性。
考生应该注意考题中的提示语:“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这就是要求考生充分利用“照应材料回扣法”,分析所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拟好标题,完成论述类文章的写作任务,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使考生既能避免宿构成文,也能避免离题跑题,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我以为,网上有人把此题仅仅归结为“虚拟和现实”是欠全面的,这其实只是文章显而易见的论述对象,而真正的关键词应该是“选择”。“选择”也是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旨,对明年即将开启的“新高考”也具有普适的指导意义。
请注意,作文的材料列举了“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三种态度。这就是要求考生首先对信息时代的“虚拟和现实”采取什么态度,做出自己的“选择”;接着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想;然后引出问题的由来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以新闻报道或现实事例作为论据;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结构上看,这种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议——联——结”等几个环节而快速构思成文: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充分论证,分析利弊;接着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特别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才能让人看到隐藏在深层的本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才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因此,考生必须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并联系现实生活,探究并解释某种现象存在的背景、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其特殊含义。
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考前,我读到《东南商报》的一篇报道:随着AR(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AR图书已经成为儿童图书市场的新宠,一种让孩子“眼见为实”的虚拟现实,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追捧。据业内人士介绍,AR的全称是增强现实,与现实结合也可以做很多文章。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AR市场的份额可以赶超VR(虚拟现实)。【恐龙在眼前“复活” AR图书成儿童图书市场新宠】
无独有偶,前几天我还刚好看到某报推出了一个辩题:“对机器人,你怎么看?”据报道,谷歌最近给人工智能(AI)看了2865本小说后,AI写出了超带感的悬疑风格微小说;“被机器取代风险最高的职业”话题更在最近登上微博热搜榜。近年来,关于机器人融入社会的新闻常见诸于报端。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机器人似乎越来越全能,在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不禁也思考:未来机器人真的会成为人类最大的竞争对手吗?而人类又该如何和机器人共存并发挥其作用,让生活更美好?
我读后也写了一段时评,表达了“以敬畏之心面对”虚拟现实的观点——
在“人机大战”中,“阿尔法狗”最终以4:1获胜!它告诉人们:人工智能真的来了。然而,这种变革让不少人感到惶恐,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会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人工智能会不会被恶意利用?专家认为,这个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是自动控制机器人还是“阿尔法狗”的技术进展都是来自于10年前“深度学习”方面的突破,它只能进行简单重复的模式识别,相当于脑力里面的机械运动,而在真正的所谓人类思维方面,到目前为止连基础理论都还没有发现和突破,更何谈工程应用?科技的进步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我们必须以敬畏之心去面对!人类最应该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机器会奴役人类,而是它会让人类丧失斗志,无所事事。也许这才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真正危机!
高考前一天,高三的一些考生让我辅导一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法,我就把上面的这些文字跟他们做了一番交流。其实不经意间,这个话题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想,即使在紧张的高三备考复习中,大多数同学们也会接触到此类话题,并生发出一些想法的。此刻,坐在考场里的他们,应该不会遭遇搜索枯肠的尴尬。
譬如,如今不少青年人成了“手机控”,也许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些假象。假如有一天你离开了网络,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令人困惑的世界中。一个本应该自己主宰的世界,却被其掌控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你的个人信息被商人兜售着。人们似乎每天在分享着美好,却不带任何真情实感。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别人共享美好的生活,但如果你亲爱的人都不在现场,你还能一样快乐吗?如果我们只在不停发送和接受许多无用的讯息,甚至不惜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却没有跟亲朋好友有任何真实的联系。如果让自己的生活追随浮华的网络,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了。应该给人们你的“爱”,不要给他们你的“赞”。写到这里,你就会大喝一声:抬起头吧!放下手机,走出门去,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
也许,“零距离”地拥抱这个新世界,或者刻意远离这个并不真实世界,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冷静地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为我所用,才是最理智的“选择”。你同意吗?即使不同意也没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最好“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但不管怎样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们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准确生动的论述,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分析、探究,体现出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这正是高考作文的目的所在。(记者沈莉萍)
杭高语文老师钟峰华:对于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学生们会很有话说
今年5月底,有媒体曾采访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钟峰华,对于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考前钟老师曾明确指出,建议考生关注一对关键词——信息时代的喜与忧,可以说与今年的作文题非常接近。
同时,钟老师在考前也曾提醒,今年的高考作文会更强调议论文。因为《2016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采用了2013年浙江卷的作文题,写作要求“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透露出两点信息:一是考生本人的思考和感悟,二是对文体的明确规定。今天上午的高考作文题果然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为什么钟老师会有这么准确的预感?今天下午,钟老师再次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对于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学生们会很有话说
“今年的作文题非常贴近当下的现实生活,互联网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对于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学生们会很有话说。作答时,学生可以从如何利用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来立题,要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警惕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干扰。”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钟峰华说。
对于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钟老师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怎样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做出选择,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潮流背景下,这个问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学生带着手机到学校,注意力就容易被网络分散掉。可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可以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钟老师说,除了考题贴近时代背景,今年的作文题目对文体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这是往年没有出现过的新变化。“高考作文对论述文的要求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就有明确的导向,样卷中特别标注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学校也加强了对论述文的训练。”
钟老师强调,总的来说,今年高考作文文体的变化体现了浙江对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视,通过考试引导他们关注当下的生活,不要孤立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虚拟世界,不管是贴近还是远离,学生都要有自己判断的能力。
来看看你的作文能打几分吧
钟峰华老师还特别分享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来看看你的作文能打几分吧。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基础”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优秀的高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要求是,题意切合、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在表达方面的要求是,文体明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其中,结构是高考评分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结构严谨的意思是,要求文章的结构布局严密细致,这当然是对非常优秀的作文的要求。
对作文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指作文结构安排恰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首尾呼应、中间有过渡,不颠三倒四,没有残缺不全等毛病。
阅卷一般要求是分项打分,但在具体操作中阅卷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会综合打分,有些文章也许其他方面不太让人满意,但如果其结构严谨,那么这篇文章也可能会得高分。
分享高考作文的黄金得分点
钟老师说,一名优秀的阅卷教师,一般会以以下几点来评判作文好坏。
1.看整体卷面,获取作文的印象
阅卷老师面前是一个电脑屏幕,屏幕上跳出一篇作文,立即会对这篇作文有一种基本感觉并迅速形成一个整体判断,从卷面书写到某些语句的表达。只需花很短的时间,阅卷老师便大致能判断这是一篇好文章还是一篇坏文章。
2.看标题,看观点,是否离题
作为阅卷老师,如果是自拟标题的作文,你会非常重视标题带给你的信息:文章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否离题?于是你应该知道拟定一个靠谱标题的重要性了吧。
3.看开篇,看是否现场写作,是否离题,表达了什么观点
阅卷老师非常重视开篇,希望在开篇能把握考生是现场写作还是宿构套作,是否离题,是否提出了观点,持什么观点。从开始到看完开篇,阅卷官已经能够大致判断该文章能拿多少分了。
4.看文章主体,看逻辑结构思路材料
文章主体虽然没有文章首尾重要,但阅卷老师绝不会略过它们不管。通常而言,阅卷官会在文章主体部分问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展开?思路清晰吗?材料用得好吗?合乎逻辑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吗?语言表述好吗?如果都是肯定的,分数在45分的基础上还会往上涨,反之,则可能跌破40分大关。
5.看结尾,看是否扣题、呼应与否、结构完整与否等
阅卷老师们看到文章结尾时,通常会比较兴奋,这篇文章到底该给几分已到了最后的确认时刻,通常需要确认的是:结尾扣题了吗,呼应前文了吗?结构完整吗?语言表达好吗?这样想来,文章结尾对于最终的作文成绩可说是关键中的关键。
诸暨市草塔中学边建松:审题难度不大,写作难度有点大
我对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的评价是:“延续浙江特色,回归作文本质。”
首先是拟题上,延续浙江特色。浙江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题形式稳定,二是审题难度不大。
浙江高考命题专家在不同场合多次提过:“不要过度审题”。浙江高考只要读懂命题材料,便可以得出观点,所以“审题难度不大”。2016年也是如此,需要我们对虚拟现实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段文字,第一段和第二段在说虚拟技术走近大众,是一个现象;第三段则是面对这个现象,大众最基本的三种反应。这样的拟题很贴近考生,让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话题。
但审题难度不大,并不表明写作难度不大。
本题的写作难度还是有点大的,因为对这三种态度的选择,则体现了考生的精神世界和对新事物的关注度。
一般来说,面对新事物,我们用应该热情拥抱,积极面对;但若刻意回避以保持自身独立,也未免不可;而若保持距离,谨慎小心,也不失为一种态度。能够自信面对这个科技话题,自圆其说,自有自理,皆可。
其次是写作中,回归作文本质。作文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
本题可以看做是证明性议论文,要提供证据和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全国高考命题组组长张伟明先生的话来说,写作就是“用思维表达语言的过程”,也是我刚才提到的有写作难度。
面对新科技(VR),是一个话题的引子,即使不知道VR,也可以面对这个话题进行论述,如何“论述”才是关键。浙江卷不注重“如何写对”,而在于“如何写好(表达具体)”,“如何写实(内容实在)”,“如何写清(思路清晰)”。也就是说,浙江卷考查的是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者需要达到的写作能力、写作素质,明在考作文,实际在考语文素养。
要写好,必须言之有物,要视野开阔;要写清,必须言之有序,要讲逻辑;要写实,必须老实讲理,不云山雾罩。这个题目,套作大为减少,面对新世界的优秀考生将体现出更多的优势。
湖州羊刚老师:延续特色,悄然升级
——对2016浙江高考语文题的首读印象
作文题简直就是2015“文品与人品”的升级版。
1.“可写”与“防套”统一。与2015题相比,防套性依然鲜明,可写性明显增强。考生必须回答“材料提出的问题”,“宿构”难以照搬,有利于保证考试公平公正。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对此人人有“生活”,个个有话说。
2.“思辨”与“想象”共存。无论选择“拥抱”或者“远离”或者“保持距离”,都得认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鼓励独立思考,凸显理性思辨,命题用意昭然。然而“虚拟世界”毕竟存在于“不远的将来”,需要在“想象”中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力不可或缺。
3.“生活”与“哲理”兼容。人借助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虚拟创造的“虚拟世界”给人的生存带来的便利和困扰,凭借生活常识、个人经验便可论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物、人与科技、人与自我的牵扯,则最好有点抽象的思考;至于“虚拟”与“现实”哪个更真实,近于“玄”却很有趣。题目本身能兼容各个层次的论说,对考生来说,能掌控哪个层次就在哪个立意,难度系数和“动作”完美匹配,方为明智之选。
第3篇: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解读点评
浙江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解读点评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点评:浙江卷的作文,1.其突破口是“你”的确定,“我”也要融进去。从文体来看似乎写为人物故事要好些,也可写成多片断体叙事散文,如把“我”设定为台湾同胞,具体可为余光中、连战等,写这些人对大陆母亲的情感。还可写成抒情散文。2.“绿叶对根的情意”说的是人要有感恩之心、回报之意。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以写记叙文为佳。
第4篇: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2年高考作文题点评
一、全国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高考作文点评(新课标)
6月7日上午11时30分,2012年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结束,记者从考生
第5篇: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上善若水任方圆
201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201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点评上承经典下接地气
——201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点评
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
第6篇:浙江高考作文题
浙江高考作文题揭晓 三句话看青春 高考语文作文给出了三句话,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如下: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历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02年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浙江卷: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5年浙江卷:一叶一枝一世界
2006年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
第7篇:浙江高考作文题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文以载道 胡慧怡
“文以载道”出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通书》,这是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观点。当时的社会把文章作为儒学文化的传播载体。但是,我认为现代社会的言论自由以及文章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更应该是作者珍视的,而不能把创作文学作品仅仅当作教化工具。而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