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0 08:05: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我于1993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乡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转眼间已经工作了21个春秋。在这21年里是教育教学观念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我个人教育教学水平成长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爱”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爱”是班级管理的法宝;“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在“爱”的状态下工作才会有工作的幸福感,只有在“爱”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如鲜花一样灿烂!在此我我从教学和教育两方面对我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怎样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注重思维训练是我在多年的工作中寻找到的答案。数学课上我很重视操作。身边的小石子家里的玉米粒都是课堂上的常客。当这些普通的小东西产生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们数学不单单是知识,它就是我们的生活。那个学生能不热爱生活呢?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尽情的读、大胆地想、积极地说、美美地写,往往分不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还记得校园的野菊花开得正艳,学生们如小蜜蜂在花坛边仔细观察的情景;还记得语文课上那个学生们的精彩发言让我的心为之发颤的情景。不能忘记我所执教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课,我为了上好课自己制作精美的课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反复斟酌教学语言,这节课上的非常精彩。师生都沉浸在美美的意境里。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教学校长陈艳

青总说:“当时把这节课录下来就好了。我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我们的教学条件很艰苦,但一天天、一年年,我的每一节课都是一堂丰富可口的知识盛宴。在此我感谢我的历任领导和同事。是你们的赏识和信任把握推到了教育教学的最前沿,让我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我深知今天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这种方法和能力会在学生中成长中终身受用。在工作中我多次被评为区教学能手;所上得语文课、数学课多次被评为省市区级优质课。在我的家里还保存着多年上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些凝聚着我心血的文字几次整理房间我也不忍心丢掉它。

第2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的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信任学生,发挥感悟能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与其生活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从牙牙学语,到书写第一个汉字和写第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一个孩子学习语文的巨大的潜能。只有充分信任学生的感悟能力,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发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和感悟的潜能,才能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的范围内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我们还应当相信学生的感悟是在学生主体“悟”和“练”中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感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终身阅读的习惯,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主体理解,以教师的标准答案(其实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教师的理性分析代替学生情感的体验。

二、努力创设情境,引发感悟动机

苏教版新教材所选入的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范例,有经典名篇,也有贴近孩子生活的文本,学生一旦进入了文本描绘的情境,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努力创造情境,引发学生感悟。

1、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作示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展示可以把学生带到预设的情境当中,深受感染,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比如我校教师刘宏清在教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老师就做了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示范,在激昂的背景音乐当中,教师声调激越,轻重缓急,有感情的朗读了这首词,很好的展示了这首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也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让师生的感情与作者的语言文字发生了一次感情的碰撞,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学生朗读展示中效果明显,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深远的。

2、利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在设计运用教学手段时,一定要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准确地反映课文中所蕴含的情境,有目的的突破学生感悟训练中的难点。沈从文的《端午日》一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湘西淳朴的民风民俗,如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并产生对传统节日的一些看法。是这教学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于是笔者先在导入下功夫,利用多媒体播放湘西一些风俗风景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给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互相合作探究获得主体感受,再利用多媒体播放赛龙舟视频,让学生置身其中,学生兴趣盎然,主体感受丰富。再请学生谈对传统节日的看法时,学生谈的比较深入,教学达到

了预期的目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目的而组织开展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把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创设与课文内容贴近生活的生活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阅读教学,训练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阅读也是人获得知识,汲取精神食粮的一条高效的道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开展阅读教学,并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课上深入到课下,是学生爱上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提升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切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充分的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或主持人的角色,而不是“我讲你听”、“我呼你应”、“我考你答”的说教者,要敢于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能深入阅读课文,感受课文。

2、交给品读方法

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并给学生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文章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技巧,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品读的方法有很多,有调换重点词句品读、增删词句

品读、变换句式品读、质疑联想品读、品读语言、品读情节、品读人物等。另外要教学生在品读时要注意做好批注,以便形成一种阅读习惯。

3、追求诵读的效果

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有效的方法。教学中也要切忌漫无目的的朗读,这样的朗读听起来书声琅琅,但收效甚微,所以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要明确诵读的目标,有的放矢,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朗读教学中还要注意朗读的方式,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个人朗读要结合起来,合理使用,最终达到准确地理解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教学效果

上述只是自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准确的把握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

展望未来,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不仅是行政区域上归属芜湖,更要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融入芜湖,为芜湖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与青春。

杨祺

2011年11月23日

第3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罗集乡清凉寺小学刘莹莹

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一门很深的学问,只有认真钻研,才能取的好成绩。

一、课堂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教师:

1、新课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在一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往往只需几句话,就使学生完成了注意的转移和情绪的迁移,这种迁移是承上启下的,因此,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意境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课堂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凝,教学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生疑,这样思维才能进入竞技状态,在疑、答、辩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内在潜力。能否达到这种状态,关键是老师的提问艺术。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收到好效果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从教18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有着痛苦与艰辛,更有鲜花与掌声,既有过程中的迷茫、困惑,更有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对以往的经历做一简要总结是极其必要而有益的。

当今时代的竞争日趋激烈,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为经济的竞争,为科技、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为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确实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有了这样的认识,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光荣和神圣,也就更加认识到肩上责任重大,在工作中也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政治思想上,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能够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政治高度忠诚地履行三个代表思想,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