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摘谷子散文
摘谷子散文
从前,有一位刚进门的新媳妇,很想归宁看看亲妈。正好又在忙秋收,劳动力不够,婆婆老是一推再推,后来觉得对不住儿媳妇,就对儿媳妇说;“你把东山的谷子摘完了就去娘家住一段时间吧”。新媳妇有了期限,干活也就格外有精神,每天早出晚归只想早日把谷子摘完,奇怪的.是,每天去每天就有很多成熟的谷子。
前几天,心里急,只顾低头干活,后来有一天,不知是急还是无聊,快要收工的时候不经意间回头一望,猛地看见一位白胡子老头在后面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她不知道是谁,更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就打了一个“唔”,那白胡子老头一下就没了影踪。
原来,那白胡子老头就是土地公公,他在后面忙着移栽谷子苗,听到新媳妇打“唔”,误以为新媳妇叫他回去,从那以后就不来了。新媳妇很快就摘完了谷子,放心的去娘家住了。
所以,摘谷子的时候老人们不准回头看,更不准打“唔”,不然会少收很多谷子的。
1980年搜集于七家溪,
流传:于湘西的山区,
讲述;曺三妹,现已故
第2篇:谷子的散文
谷子的散文
农村有一个朋友,我经常给他大电话问候一下。去年他血栓了,我就问候的多一些。偶尔还去看了他一次,见他拄着拐杖,就多了一份担心。他拄的拐杖是金属的,接触地面的地方有一个圆盘,圆盘上面有三个小轮子。这么先进的拐杖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在这个柴草和泥土混乱的村庄里,他的这种拐杖就和在城里开奔驰一样。
他对我说,以后不能吃肉了,也不能喝酒了。他说话的样子很认真,但是我没有在意。我不知道血栓是否和吃肉喝酒有关,可能是医生嘱咐的。记得他的父母六十多岁就都得了血栓。这两位老人当初健康的种地,吃的粗茶淡饭,没有酒肉,天天劳作不息,竟然也血栓了。我就怀疑是遗传的事。和他在一起在农村有职务的老庞比他能喝能吃,而且比他岁数大,依然的那么健康。老庞的父亲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是村里的领导,现在他的儿子也是领导了。我就想,如果不是遗传,那么龙生龙凤生凤,我的朋友就是一个村民的儿子,当上了村里的领导,有酒有肉的,身体不适应吧。
过了几个月,他给我打来电话,说村里小米下来了,本来想给我送点来,可是现在腿脚不好,我要是去就给我拿点。我过去吃过他们县里的小米,包装很精致,但是熬出的小米粥却不好吃,我以为就是那种高产的谷子加工的,怎么煮都不黏糊。所以我不想吃他说的那种小米。后来我们通电话的时候,他说他开始喝酒了。我就嘱咐他几句。他说他就喝两缸,不多喝。他说的两缸大约半斤酒。我知道他忍不住的。习惯喝酒的人都知道,如果不喝酒坐在酒桌上,非常的不舒服,这种诱惑如果常了就经受不了。他不是圣人,他还是要喝酒的。他给我强调是两缸,多了不喝。我说你还拄拐吗。他说不拄拐了,但是走路一条腿还是笨。噢,我知道了。
他又说起了小米,告诉我,他家的小米做米粥特别的黏糊,香,好吃。我又说起了县里那个送礼的小米,虽然包装好,但是不好吃。他说这个小米是我们村种的,和那个小米不一样。他说你忘了吗,我们村的谷子地。
放下电话我就开始回忆那片村庄边上的谷子地。我小时候住的地方里他们村不远。我们在北河边上,他们在岗上。围着北河一溜岗,上面是一个个的村屯。农民在岗上种粮食,在北河里打渔打草打苇子。我会经常走过一个罗锅桥到岗上去。岗上是大片的土地和树林,远远的还有灰淡的村庄。那时候村里种的主要是玉米和谷子。新起的垄上农民背着一个木盒子,盒子里面是谷子种子。木盒子冲着田垄的开口上捆绑了蒿草,谷子的种子从盒子里漏到地上去的时候,在蒿草的缝隙里开始分散,均匀的散在地上。被这种盒子的农民手里还要握着一个木棍,随时敲打着盒子,让里面的谷子的种子不停歇的流动着。秋天的时候谷穗就又长又大的`成熟了。我们会悄悄的藏起一把谷穗,留着冬天打鸟用。我们家会经常吃到这种小米做的饭。做熟的小米饭会象皮冻一样结合的非常紧密,我们用铲子一块一块的铲到碗里。有的不愿意吃这种黏黏的小米饭,她们就做捞饭。小米开锅之后,把小米捞出来放到盆里蒸熟。这样做可以喝到象藕粉一样的小米汤。我不喜欢吃这种米饭,一粒一粒的小米吃到嘴里,不小心就会进到嗓子眼里,在饭桌上会不停的咳嗽,把嗓子里的小米咳嗽出来。
当然,已经多少年没有吃到带着香味的小米和玉米了。我的农村的朋友说起了,我还能回忆起那片茂盛的谷子地。青的时候,簇拥的谷子叶上是毛茸茸的的谷穗,如刚出蛋壳的雏鸡;黄的时候,衰落的叶子蓑衣一样的衬托着坚挺的谷子,那弯落的样子会勾起种田人的自尊。有时候我望着窗外,眼前就是那片田野和谷子,虽然城市的喧嚣如此的激烈,谷子地却给了我一片宁静。
第3篇:谷子诗歌
谷子诗歌
又是秋天
我们和谷子一起成熟
我们和谷子一起虔诚地
站在一起
面向远方
面向黄土
沉重地垂下我们的头
悼念一个人
那些来自黄土深处的语言
曾在一根草茎上放过卫星
而肚皮很瘪谷粒很瘪
貌似辉煌灿烂的农业
在谷穗上浮夸起来
而谷子
作为一种站立的精神
很像我们辽西丘陵的
农人
面对土地
面对天空
羞涩地垂下
诚实的头颅
在被唤作朝阳的家园
在世界上
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第一朵花开放的地方
土地和人民
相偎相依
饥肠辘辘
返销粮曾一度让谷子
面色苍白
那样的气候
真实被虚假锈蚀
那样的岁月
谷子负辱逃亡
三十几年前的那个秋天
一位瘦小的伟人
在田埂上与谷子
娓娓倾谈
平易近人的话语阳光般亲切
赤诚朴素的品质土地般淳厚
于是
那个叫谷子的精灵
开始在三燕大地风靡
于是
我们与谷子一起
在阳光雨露下挺直脊梁
诚实地生长
在关怀与期望里温饱自己
自食其力
谷子接受了这片黄土的'贫瘠
在山岗上摇曳
第4篇:收谷子
稻谷成熟,是一个节日,一个金灿灿的节日。
住在城里或者在城里打工的乡下人,再忙都得赶回去。
在稻熟季节,回到乡下老家去,去探亲,去尽孝,去分担劳累,去分享沉甸甸的喜悦。
稻谷有金子般的色彩,却并不金贵。
但它一旦从故乡的田野中长出来,因为沾有泥土的气息和亲人的汗滴,就与游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去
金色稻浪间打捞,去看炊烟与晚霞共舞,去听蛙鼓与风车合唱,去故乡的河流里夜浴,去月光下纳凉,去坐在高高的谷堆旁,回忆古老的故事……
回到乡下收谷子,有时只是形式,一种享受农家乐的借口。
稻谷熟了,回到乡下去吧——如果那里还有你的亲人,还有属于你的或者你的亲人的一亩三分地。
回到乡下去吧,去尝尝父亲母亲为你亲手种出的新米饭。
第5篇:摘葡萄散文
摘葡萄散文
择得蹊径辗转行,柴门犬吠靑松底。立秋长空悬明镜,泛紫葡萄正甜蜜。----题记
前些日子,同是教师的女儿回家了,虽然暑假时间不短,但漂泊异地,工作生活都要在假期里有个缓冲,也需打理,因此,短暂相聚已属难得,亲情相遇,更是珍贵。我们一起快乐地度过每个日子,做好吃的酒酿,炒好吃的园中鲜菜,看好看的电视节目,说好笑的小品故事,拍好看的照片,走好长的河边小路,最有意思的还是去摘了好吃的葡萄。
葡萄园在一个很偏僻的丘陵山坡,我从未去过,但大体的路线还是知道的。那天阳光特别好 ,高高的`蓝天空远宁静,就像一面无边无际的镜子,常相厮守的白云竟没有了一丝痕迹,只有阳光金灿灿地融和在天地间,把满地的绿漾起了亮光,你看,晚稻苗尖尖的叶子上晶莹着通透的露珠;路旁的阔叶杨飞舞着把把亮闪闪的小扇子,山坡的松针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