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论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进入小学课堂的探索
论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进入小学课堂的探索
摘 要:“农村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是我校开展多年的教育科研课题。让学生诵读古诗文,承载着宏大而又具体的目标,可提升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增强文化品位,丰富语言积累,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等。
关键词:国学;经典课程;小学课堂;探索
我们凭借课内外结合,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校本课程的古诗文教学,有别于一般语文课堂上有功利性的考试的古诗文教学,其主要特点是“直面经典”和“不求甚解”。不涉及考试,教师轻松地教,学生开心地学,教师可高诵恬吟,学生可手舞足蹈。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初读古诗(文),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不管学生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坚持读下去就好,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提高文化教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薰习”。
(2)适当延伸,拓展诵读。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做总结时,可以告诉学生,黄鹤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与李白同时代的崔颢,写下了千古绝唱的《黄鹤楼》,就连李白都自愧不如。
二、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激励方式
“小学生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除了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外,其主要内容是在平时的课外和校外。激励和保持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十分重要。
(1)“家长的热情”感染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某项内容,家长和教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学生未进入状态,就需要家长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只要长期坚持,一定能够感染他们。后来,不但家长有了兴趣,甚至还和孩子一起读古诗,有的还会在家庭展开诵读古诗文竞赛。
(2)“成就感”提高兴趣。对功课好的学生,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应立即表扬、赞赏,让他得到对他而言难能可贵的成就感。
三、多元化的古诗文诵读评价途径与方式
(1)考段式评价。是指根据《读本》规定的十段内容,逐段进行效果考查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古诗文诵读评价的主要方式。评价主体是古诗文诵读考段委员会(包括小学生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课题组的教师、部分家长、同学),评价对象是学生个体。结合考段式评价的以下四个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一是评价的针对性。《读本》对每一段要考查的内容、目标都有明确规定,考段式评价正是根据这些内容考查的,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评价的阶段性。古诗文诵读的段位从一段到九段,呈阶梯式上升,考段评价的时间固定在每年上半年的六月、七月,下半年的'十一月、十二月。因此,这种评价具有阶段性。三是评价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考及什么时候报考;学生考段失败,可以重考,允许多次参考。四是评价的激励性。考段式评价,最后可以得到段位证书。颁发段位证书是对学生诵读成功的肯定,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之长时间保持学习热情,形成强烈的荣誉感。
(2)班级式评价。是指在班级内对学生诵读的运作及效果进行的一种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结论表现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象征性的实物(如小红花、五角星、小奖状等)。教师作为诵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应大力开展诵读活动,积极营造诵读氛围。根据不同的诵读活动,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使班级式评价成为督促、激励学生有效诵读、成功考段的重要驱动力。
(3)家庭式评价。是指在家庭内,对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运作及效果进行的一种评价。评价主体是家长及学生。因为我们提倡古诗诵读活动尽量在课外进行,所以家庭应该是学生诵读的主要阵地,家长应成为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督促者、激励者。与班级式评价相比较,虽然家庭式评价没能营造大的诵读氛围、竞争氛围的优势,但只要家长积极参与,开展各种亲子诵读活动,就能给孩子惊喜、兴趣激励与动力,促使其更有效地诵读。家庭式评价对孩子来说更具激励性,因为这种评价结论表现出的形式更多样,更符合孩子的口味,除口头表扬、象征性实物奖励外,还可以是孩子自主选择的某种物质奖励,如小食品、零花钱、玩具、文具、图书、到游乐场所游玩等等。因此,应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评价中来。
(4)小档案袋式评价。是指把学生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汇集起来进行考查的一种评价。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建立档案袋。那么,古诗文诵读小档案可以作为学生个人档案袋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装入小档案袋的内容可以有古诗文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读背古诗文的录音磁带,根据古诗文改写的散文、打油诗,参与诵读活动的相关照片、录像、获奖证书、奖品,发表的作品,段位证书,等等。
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经典古诗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中华新一代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第2篇:古诗文诵读进入小学课堂
古诗文诵读进入小学课堂
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
双休日,鹿红女士准备带孩子到乡下去看爷爷、奶奶,因计划只住一天,就告诉女儿别背书包了,等回来后再做作业。可没想到女儿随口说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只有8岁的女儿一本正经、摇头晃脑的样子,令鹿红忍俊不禁。“谁教你的?”女儿自豪地回答:“从古诗文中学到的。”
1999年末,哈尔滨市闵江小学被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定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第一个试点校。从那时起,这所学校就将《中华古诗文读本》(12册)作为学校教材,纳入学校课程,每天20分钟短课,从未间断。
近日,古诗文诵读工程现场会在此召开,悠扬的古典音乐和琅琅上口的古典诗词诵读声在校园里不绝于耳。校长邱晓滨向来宾介绍:《中华古诗文读本》子、丑、寅3本书,共计85篇,两万多字,全校学生不仅能熟读成诵,而且绝大多数同学能全部背下来。
然而就在一年半以前,还有家长将学校“告”到了区教育局:“一年级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读懂古诗文?”邱晓滨极力反驳:“现在的孩子对电视广告、影视台词、校园俚语能脱口而出,为什么不能读古典诗文呢?”
即使有家长反对,古诗文诵读工程还是纳入了闵江小学的校本课程,每天20分钟的诵读短课也排在了课表之中。与其他课程一样,古诗文做到了“四有”: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但不同的是,这门课实行“四不原则”:不勉强、不提问、不留作业、不考试。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重在指导,而不在于讲。学校甚至还提倡学生“不求甚解”,允许“滥竽充数”。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专家指出,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虽然学生现在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但是这种背诵会在其记忆的底板上刻上深深的烙印,使其终身受益。
一天,校长信箱收到了五年级二班4名同学对科任老师的.意见信,这个班的班主任觉得“得罪”了任课老师,就回去质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不直接找老师谈?”一位同学理直气壮地说:“齐威王曰:‘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之耳者,受下赏。’老师,我们应当受到奖赏才是,您怎么还指责我们呢?”
一篇又一篇古诗文在学生口中成为轻轻松松的顺口溜,对此学生家长柴为国深有感触地说:“记得读高中时,特别喜爱《论积贮疏》文章之华美,努力背了几次,终未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可这对于今天的孩子却不是一种费神的事,也就是利用每天早课的20分钟!孩子还告诉我,这只是其中的一册,一共12册,300多篇,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啊!”
但是真正的收获是无法用篇数和本数来计算的,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认为,古诗文诵读活动为素质教育找到了切入点,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文化复兴工程。
据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杨晓禹介绍,至2001年8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7000多所学校、140多万青少年参加了诵读活动。按照计划,到2010年实现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级市和80%的县(市)开展这项活动,实现至少500万少年儿童直接参加,影响至少3000万成年人,通过宣传等使1亿以上的中国人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3篇:小学体育课堂阳光体育思想探索论文
小学体育课堂阳光体育思想探索论文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前景。通过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阳光。虽然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对较好,但身体素质却令人们担忧。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处于最佳的状态,通过科学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建立,可以使学生紧张性的思维得到放松,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因此,在整个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强化身体素质,还应该锻炼基本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阳光体育思想下优化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
1.建立健康成长的体育教学理念。在现阶段小学阳光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应该将健康发展作为指导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