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经典诵读
实践
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中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训练,对于积累经典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中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愉快诵读
一切的学习都应当以兴趣为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折磨,经典诗文诵读同样如此。因此,诵读内容应当丰富多彩,诵读形式应当多种多样,评价应当突出鼓励赏识,提倡愉快诵读,提倡在各种活动中诵读,要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开展诵读。总之,要让学生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的体会是,教诗歌要“三多三少”: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厉;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具体来说,一是有适当的阅读量,以积累对诗歌的感性知识,并逐步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评价尺度。可以分为背诵篇目,熟读篇目,浏览篇目。数量上略作规定,读法上不强求一致,吟咏朗诵,默读,甚至抄读都可以。读诗应该是快乐的事,而且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不要搞成任务和负担。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地提倡读诗,并营造氛围。我的体会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引用诗词警句,学生觉得神奇而生羡慕之心,就会去模拟,在作文里、说话中也会引用诗句,增加文采。“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这样境界,你要学生不爱诗不读诗也不可能了。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诵读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所谓诗无达沽,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更不能分析,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同样一个意思假如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讲,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意思没变,意境全部破坏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壳蹬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翻成白话,更是把它原有的苍凉感,对宇宙人生,对时空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只有让学生自己诵读,把节奏韵律读出来,才能渐渐休会到诗之妙。同时不知不觉地自身也起了变化。
三、方式多样,在课堂内渗透经典诵读
1、放声朗读,感经典诗文绰约风姿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经验,培养语感。”在“评价建议”中提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加强语文课诵读教学,我尝试采用如下方式:
1、早读。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早读课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的最好时间,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读经有效性。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领读。教师领读即由教师结合学生的普遍错误进行正确示范朗读,确定作品的基调,调节停顿,控制语速,从而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学生;学生领读即由教师事先有意培养的一些有特色的领诵者,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向同学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从而与同学一同分享,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的“诵读再创作”。
3、竟读。在竟读中要求学生不读错字,不添减字,注意语音、语调,这种方式既便于学生抒发情感,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展示个人才能的愿望。竞读的形式可以是单人、多人或男女生分组等,由教师或几名同学当裁判,创设一种轻松热烈的气氛,使学生各尽所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忘我吟诵,入经典诗文绵延境界
“诵”不仅仅是背诵,而是美读吟诵。如寿镜吾老先生般摇头晃脑,忘我吟唱,或婉转,或铿锵,或低旋,或高昂,回归千百年学语文诵读之道。让学生自诵自悟,美读吟唱,这是传统学古诗文根本之法。1.背诵古诗
于永正老师也说“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背下来是古诗文教学的落脚点。“幼学如漆”儿时背诵下来文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孩子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不仅终生不忘,而且终生受益。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古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能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熟读成诵”,在学生抑扬顿挫的琅琅声中,优美的诗文已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背诵
便是在积累。厚积薄发,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刻正悄然而至,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2.配乐朗诵
教师先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再把一些美文或段落配上音乐,要求学生随音乐全神贯注或声情并茂地加以诵读,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锻炼了他们的诵读能力。教师找到相关的古典音乐或其他可烘托出情境的轻音乐,让这音乐营造处一种情境,利用音乐激发学生诵读的愿望,让学生再一次放声朗诵,这次美读吟诵是学生体验、感悟后对文本的再现。心到者,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到动情处,或许神采飞扬,或许已热泪盈眶。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时,配以一首古曲《阳关三叠》,跨越了时空,把学生离别愁情的体验推向高潮。3.吟唱古诗
诗歌,歌者,曲也。大多数古诗歌本来是有乐曲,以供吟唱的,如《阳关三叠》;有的古诗后人给它谱了曲,如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就给《春晓》、《锄禾》等古诗谱了曲。我让学生学唱《春晓》、《锄禾》、《明月几时有》等诗,想不到学生非常喜欢唱,甚至超过了其他所学歌曲。
四、大胆展示,扬经典诗文不朽神韵
当我们的孩子开始诵读经典时,不要忘记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来展示自己。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把诵读活动渗透进去。如:制作古诗诵读卡;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师生诗文书法比赛;诗文诵读表演比赛活动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诗文”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成为他们一生高见远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2、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
中华古诗文诵读从“岁寒三友”到《少年中国说》(古筝曲伴奏,悠扬 轻柔、舒缓地)甲: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绚丽夺目的泱泱诗国。中华古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探索与实践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当今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生活......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春01、《元日》王安石 齐诵 02、《春晓》孟浩然 03、《鸟鸣涧》王维 04、《咏柳》贺知章 05、《清明》杜牧 06、《村居》高鼎 07、《忆江南》白居易 08、......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白果镇中心学校 2013年秋一、指导思想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