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5 08:02: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262班50个孩子以及听课的30多位老师一起学习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说明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梦回繁华》。这是一篇说明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作者从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作画缘由、主要内容、价值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这幅名作。语言极具特色,它不像前两篇文章语言平实,而是兼具了文艺性,隶属于生动性的说明文。我在教学时力求突破语言的赏读能力上,将第四段作为重点段落分析。整体上比较满意,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设计方面有缺陷。在第四段的语言赏析中学生说到说明方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区分说明方法的分析和语言的赏读是不同的。

第二,没有深入文本去挖掘教材。整体设计没有狠抓文体特征,所以显得所有的内容都是游离在文本之外的,没有深入挖掘。尤其是在分析第四段的时候应该从说明文的角度细致展开分析,教会学生如何去说明画作的内容,或者说怎样向别人介绍清楚一幅画的内容。

第三,在学生品析完语言后,应该及时总结,利用板书给学生以清楚的认识。

总之,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会不断总结反思,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2篇:《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

《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262班50个孩子以及听课的30多位老师一起学习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说明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梦回繁华》。这是一篇说明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作者从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作画缘由、主要内容、价值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这幅名作。语言极具特色,它不像前两篇文章语言平实,而是兼具了文艺性,隶属于生动性的说明文。我在教学时力求突破语言的赏读能力上,将第四段作为重点段落分析。整体上比较满意,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设计方面有缺陷。在第四段的语言赏析中学生说到说明方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区分说明方法的分析和语言的赏读是不同的。

第二,没有深入文本去挖掘教材。整体设计没有狠抓文体特征,所以显得所有的内容都是游离在文本之外的,没有深入挖掘。尤其是在分析第四段的时候应该从说明文的角度细致展开分析,教会学生如何去说明画作的内容,或者说怎样向别人介绍清楚一幅画的内容。

第三,在学生品析完语言后,应该及时总结,利用板书给学生以清楚的认识。

总之,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会不断总结反思,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3篇:《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

《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共16篇)由网友 “季冬”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

《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262班50个孩子以及听课的30多位老师一起学习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说明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梦回繁华》。这是一篇说明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作者从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作画缘由、主要内容、价值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这幅名作。语言极具特色,它不像前两篇文章语言平实,而是兼具了文艺性,隶属于生动性的说明文。我在教学时力求突破语言的赏读能力上,将第四段作为重点段落分析。整体上比较满意,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设计方面有缺陷。在第四段的语言赏析中学生说到说明方法时,我没有及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 的地位。

2.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 作者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属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词语解析: 1.拓展: 开拓扩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舒兰十一中八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上课时间

2017年11 月15日(星期三)

上课教师 邹洪伟

班级八年级

(六)班

课题:《梦回繁华》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文章,了解《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作者、内容和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殊意义与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知文章,了解《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作者、内容和艺术价值。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批注式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以《清明上河图》的离奇命运的视频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PPT 1感知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教师:郑琳琳

课型: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媒介: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本文说明方法,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快速把握段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抓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快速把握段意。2.分析本文说明方法,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向别人介绍一幅画作,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呢?

2、教师点拨,导入本课。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毛宁一起来感受下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山河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抓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快速把握段意。2.分析本文说明方法,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梦回繁华》的一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