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呵护孩子的心灵(八年级家访案例)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4 08:03: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让关爱呵护孩子的心灵(八年级家访案例)

四屯中学:李荣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的,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变得像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不可揣摩。这就需要教师能进入学生内心,关爱他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家访就为我们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提供了一个平台。

他叫张家豪,是去年我班的一个孩子。经常逃课,作业推脱,染黄发,偶尔和社会上的人来往,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

我批评教育过许多次,他总是说:“我知道了。”但没几天,依然如故,还告诉其他同学他不念书了。对此,我是急在心里,决定对他进行一次家访。

那是一个下雨天,他的父亲在家。从他父亲略显疲惫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生活的艰辛。他告诉我:孩子的母亲在孩子三岁时就离开,至今未归。是他一手把孩子拉扯大的,又当爹又当妈,非常不易。他十五岁时,佳豪的爷爷奶奶就都不在了,佳豪就是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支柱。他每天四五点就跟人去挖树,有时晚上十一点才回家,也没有多少时间管孩子,总觉得孩子大了,应该理解他,实在不听话,他就生气把孩子打一顿。但孩子的学必须的坚持上,孩子在学校里,他是放心的;如果辍学步入社会,孩子学坏,那他的人生也就没意义了。

听完这些,我看到佳豪父亲的眼角有些湿润,我心里也十分难过。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但却有一位伟大的父亲;这是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生活却教会他自立的法则。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常以老师兼家长的身份对待佳豪,对他的优点加大表扬,对他的缺点逐渐指正,让孩子产生信心,感受集体的关爱。我对他的最低要求是:成不了才,也必须得成人。在我的关心教育下,佳豪同学也在逐渐健康成长,如今,他已经完整的接受了初中教育,并进入一所技校学习一技之长。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使我们更加公平的看待孩子,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使我们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而这一次感受,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李荣

第2篇:关爱和呵护心灵脆弱的孩子

关爱和呵护心灵脆弱的孩子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而这些孩子却留在家里,多数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心灵最脆弱的孩子,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目前,我镇留守儿童近1800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仅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在校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42%。随着留守儿童的剧增,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关爱和呵护,将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镜头一: 2011年3月,某村发生一场火灾,火灾是因两兄弟在家中玩火引起,尽管过火面积仅有15平方米,周围群众从发现起火到扑灭仅用了十几分钟,却造成了6岁的大宝和5岁的小宝两兄弟双双死亡。大宝和小宝的父母都在温州打工,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这天上午,当两位老人到田里干农活时,两兄弟点燃了柴草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爷爷奶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是,再大的悲痛也无法挽回孩子的生命。

镜头二:2010年6月,某村一名孩子在池塘中溺水,落水者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端午节到姑姑家走亲戚后,与同村的另外两名男孩私自结伴到村西的池塘中戏水。谁知,这名少年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就再也没上来。这孩子的父母到外地打工了,负责照看孩子的外婆听到这个噩耗后,突发高血压住进了医院。村里只有与孩子的父母联系,电话中都不敢说实话,只说“孩子病得很重,让他们快点回来”,怕孩子的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镜头三:六年级(3)班的杨思同学,因为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和学习,她从小就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有时候在学校一天下来都不会说到几句话,课堂上更是从来没看到她主动举过一次手,有比较严重的自悲倾向。

用火不慎、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悲剧一个个摆在我们面前;许多孩子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神经过敏等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等学习态度问题;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行为习惯问题。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我们不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一、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由政府牵头,学校组织,居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各级妇女、共青团组织担任“代管妈妈”行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

二、重视“留守儿童”的帮助与指导。

“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镜头中的杨思同学,要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思想,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通过一对

一、面对面的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她,恰当处理她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在个别帮助时,要针对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在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我们可以让她去找自己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辅导交流过程中鼓励她勇敢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

三、多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与沟通。

一要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感受到由于他们的不关心给孩子造成的后果,督促他们要定期与孩子交流通过电话或书信沟通,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着重强调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保持心灵的最近距离,深入孩子内心,鼓励孩子,人虽在外,却及时通过孩子和其爷爷奶奶等和老师多方面了解孩子,针对孩子,对症下药。二要让“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懂得如何教育这些留守学生。这并不容易,需要老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需要老师的吃苦耐劳,经常家访,以诚打动人,让老迈的教育经验变成适合孩子特点的鼓励、交流等好的教育方法。

四、建立学校 “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

二是建立“爱心图书室”,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三是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四是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第3篇:呵护心灵 关爱生命

呵护心灵

关爱生命

——为学生撑起一片蓝色天空

去年我接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最初着实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子。谁都知道这是个乱班,不好管理。制定了一个计划,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纪律状况、家庭背景以及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然后在逐一攻克。说起来容易,实际去做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学生无论是学习、纪律、还是思想品行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现将一些管理心得和体会分享如下:

首先,以人为本,付出师爱。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呵护孩子的心灵

呵护孩子的心灵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班主任从事的是一份以心发现心,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我们的细心,周到和关爱会滋养孩子的心灵,我们对学生简单、粗暴、和无礼就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班主任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尤其是小学的班主任,他们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面对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应付事先无法预料的偶发事件。有时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那么,这种消极情绪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和学生相处的工程中,没有什么比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更能打动学生的心了。班主任要能够以健康、平和的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和谐的相处,和学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向上、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集体的关爱之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让关爱呵护孩子的心灵(八年级家访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关爱呵护孩子的心灵(八年级家访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