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3 08:02: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方案一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

方案二(以下不是一完整教案,只是一些教学设计,可供参考)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18

方案三(下面是一个比较法教学方案,比较新颖,可供参考)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19

附:板书设计20

第2篇: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pingming

一、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还应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样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l.本文题目是: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本文写于: _________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夏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济( )南 ②伦敦( ) ③髻( )

④镶( ) ⑤贮( )蓄 ⑤水藻( )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__/分钟

理解率:____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第2、3题都是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应当结合自己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体会。并注意随时吸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四)疑难讨论。

1.C√。因为从全文来看,写了三个方面内容:(1)济南的天气;(2)济南的山景;(3)济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写“天气”的,第5自然段是写“水色”的,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写“山景”的。

2.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作者赞美的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三个地区和济南的天气对比,得出“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以情动人。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3)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

纹的花衣”,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传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冬天阳光下的济南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小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低语,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些,不但非常传神,而且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写得成功、动人是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分不开的。

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对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济南比做婴儿,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那么清新明丽。这两个比喻都很精彩。作者还融生命与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生动而逼真,这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至于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譬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等,色彩鲜明悦目。

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不仅用了拟人的方法,而且“晒”、“睡”、“醒”三个动词准确地勾画出济南温晴的气候特征。

老舍写作用纯正的北京话,简洁的短句,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朴实明快。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济南的冬天》;老舍;1934。

2.无风、晌晴、温晴。

3.写风同北京比;写日光同伦敦比;写日光的强度与热带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写顺序。第1段写天。以表现济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写地,以表现济南冬天的舒适;第3、4段写山色,以表现济南冬天的秀气;第5段写水光,以表现济南冬天里孕合着的春色,并顺势用一句话勾勒了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5.先是用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指出济南的“出奇”不单是因为经常有温暖的阳光,还因为它有迷人的山水;继而写济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围城”;然后写济南人情态的特征:因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

7.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

8.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9.A.拟人;B.比喻;C.拟人

10.(l)jǐ(2)dūn (3)jì(4) xiāng(5)zhù(6)zǎo

第3篇: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准确把握济南冬天特征的艺术功力,并感受作者乐观进取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

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1.老舍的画像。

2.济南的冬景照片。

2课时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刚刚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

2、体味文章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2、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六、课型:自读课

七、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赏图法

八、教具: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hql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不仅仅是一篇美文,而是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在用遣句、表情达意方面,功力极深。因此,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动手能力,有自己的个性,对作品有独特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3)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自学“自读提示”。二人小组,彼此谈谈对本文作者还有哪些了解

二、阅读课文,边读边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注在课文中字的上面。

奇迹()济()南伦敦()

暖和()着()落慈()善

髻儿()看()护镶()上

肌肤()露()出狭()窄

宽敞()水藻()贮()蓄

澄()清地毯()

三、根据下面的结构的示意表,划分文章结构,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地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3.小雪点染后的山色

①山松上的雪--树尖上的白雪--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穿上带水纹的花衣

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

④小村庄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4.贮满水藻的水

①冒着点热气

②水藻更绿

③与晴空辉映像块蓝水晶

五、二人小组讨论文后练习

六、二人小组朗读全文。

七、背诵第3段。

(刘福增)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