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老干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调查报告
老干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调查报告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年轻时他们为祖国的繁荣、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岁月;如今历经沧桑,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与智慧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宝贵经验;他们不仅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大半生,创造了重要价值;许多老干部退休后还存在巨大的智力潜能和优势,若合理开发利用好老干部人才资源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此,就我县老干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基本情况
随着人口进一步老龄化,退休干部逐年递增。目前,我县共有退休干部1486余人。其中离休干部26人;退休县处级老干部22人,副科级以上老干部152人。其中居住在本县县城的839人,常年居住、、等省市的189人,居住农村的458人,老干部平均年龄68岁。这些离退休老干部当中,除部分离休干部和部分退休县处级干部因为年事已高,身体较差以外,剩下绝大多数退休干部身体素质较好,精神状态不错,能在家从事家务劳动,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家庭作业等。更有部分老干部充分利用早晚空闲时间,自发的到县体育场、新城广场等地方进行健身活动,如:跳健身操、跳广场舞、练太极拳、舞剑、走圈等。部分积极加入到老干部文体协会中,进行有组织有安排的舞蹈队、秧歌队、柔力球队、老年篮球队、乒乓球队等队伍中,和在职人员一样进行定时练习,参加各类义演和宣传活动,尤其为我县创卫、创园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也有部分参加我县的乒乓球协会、摄影协会等进行活动。虽然这些老干部退休后能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但整体还是无序的,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老干部各类人才资源。
二、存在问题
我们认为我县老干部人才资源利用总体是好的,但按照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去衡量,老干部人才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干部老有所为自发的多,政府部门有组织的开发少;
二是老干部老有所为间接性的多,持续活动的少;
三是老干部老有所为分散的多,形成一定规模的少;
四是老干部老有所为从事一般性社会活动多,直接参与经济工作的少,付出的多,报酬少。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一、要充分认识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的重要意义
《老年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和作用”。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随着人口进一步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如果不注意开发利用,这必将引起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尤其是供养结构方式的变化,处理不好,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激化矛盾,影响到家庭、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财富的增加;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可以减轻国家和部分家庭的`负担,满足社会需要,利国又利民;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还可以使老年人生活自立自强,家庭美满幸福。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老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势
一是有时间。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之一,是金色年华,是“第二个春天”。人退休了,事业已成了,职责减轻了,儿孙长大了,人生接力赛的任务也完成了。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安排生活,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优势,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
二是勤劳。老年人勤劳惯了,在家总是闲不着,不愿意吃闲饭,不甘心做落伍者,一心想为后人造福,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老人在家会自觉地做家务,为儿孙做好事实事,在社会上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乐于为亲朋好友做好事。
三是有经验。老干部经历多,见识广,拥有真正的智慧,建立了人际关系网。对人生的甜酸苦辣都尝过,对人生经验有多方面的体会,能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付各种危机会显得更加沉着、冷静、坚定,能想尽办法解决困难问题,“姜是老的辣”,人到老年会更成熟、更老练,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和协调处理问题能力都比较强。
四是有知识技能。很多老干部有丰富的知识,有较高的职称和专业技能,社会知名度高。有社会威望,德高望重,可以向中青年传授知识技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做领导的参谋,做中青年人的业务顾问。
五是具有凝聚力和权威性。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经历多,见识广,生活经验丰富,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继续为社会作贡献,这是老年人的愿望,也是社会的实际需要。
六是精力相对充沛。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大多数退休老干部在家能做家务,会照顾教育孙子。早晚还能参与锻炼身体的队伍。人的生理机能是用则进、废则退,适当用脑不会伤脑,而是对健康有好处。
第三、着力构建有利于发挥老年人才资源的平台
老干部人才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年资产,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按照“服务中心,摆正位置,因势利导,发挥特长”的原则,积极构建老干部老有所为平台,全力促进老干部人才优势作用的发挥,让老干部人才在和谐创建和经济发展中当主角、做表率,献余热。
一是构建基础信息平台,夯实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基础。不少老干部离退休后仍然有工作的愿望和要求,老干部工作部门应根据这一思想倾向,采取多种形式对这类人群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他们的特长、爱好、年龄、身体状况等,建立老干部人才库,并与人事、劳动部门联合发布老年人才供求信息,推介老干部人才进入市场,为组织、引导老干部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人才保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构建学习的平台,激发老干部人才发挥作用的热情。健全完善老干部学习制度,切实抓好老干部政治学习,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理想永存,政治坚定。永葆革命青春。每年组织老干部对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寻策问计,一些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都征求老干部的意见。每年定期组织老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保持与时俱进的昂扬精神。教育和引导老干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当前重要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工作大局中去,时刻保持与各级党组织高度一致,不断增强老干部党员的党性观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调动参入社会、奉献余热的热情。
三是构建组织平台,拓宽老干部人才发挥作用的途径。根据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和专业特长,对老干部人才进行合理分类,组建“关爱工作团”、“科技服务团”、“法制教育宣讲团”等,选出那些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有能力、乐于奉献的老同志组成核心骨干网络,通过广泛地宣传动员,去组织、带动、号召和引导其他老干部人才发挥作用,不断发展壮大“五老”队伍、构建老干部人才全员网络。
四是构建活动平台,丰富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内容。根据当前中心工作,在老干部中开展“我为十二五作贡献”、“我为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等系列主题活动,鼓励老干部量力而行,发挥余热。老龄委、团委、关工委、老科协等相关部门协调办公,通过采取结对互助、报告会、座谈会、担任文化市场监督员等形式,联合开展关心下一代、为经济建设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兴办经济实体,帮助有条件的老同志发展庭院经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工作合力,促使老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尽责。
五是以自愿为前提,构建因人制宜的平台。老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与能力参加社会上或老干部活动社团,如参与老干部文体协会,其中有秧歌队、篮球队、柔力球对、红太阳演唱团等队伍,从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也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创作一些诗词歌赋、自传等,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是出台鼓励政策、支持老干部人才发挥“余热”的特殊作用。为更好的促进老干部人才开发利用,呼吁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支持成立银发人才协会并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离退休单位和党组织积极参与离退休人才的推荐,建立聘用机制和制度。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科协、老年大学、老龄委等涉老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技术转让,咨询培训,科技扶贫、科技创新服务、重大课题调研等具体工作。拓展老干部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让老干部在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人志趣及专业特长合理发挥老干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才智和力量。
第2篇: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提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企生产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决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取决于人才智力的合理利用。没有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结合我企实际,可从以下面几个方面开展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一、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激励机制,努力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一是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学习制度,鼓励各类人才以自学为主,参加集中组织学习培训为辅,努力形成浓厚的学习培训氛围。二是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加大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三支队伍”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队伍。
二、以素质和实绩为核心,不拘一格选人才
素质是人才发挥正面作用的根本保证,实绩是人才发挥作用大小的最终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评价人才的核心指标,不管选什么类型的人才,都必须坚持以素质和实绩为核心,才能保证选出来的人“有本事、靠得住,贡献大”。
三、正确处理留住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
如果不能营造留住人才的环境,那么,即使引进的是“凤凰”终将也会飞走。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处理好留人与引人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做好现有人才,尤其是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和激励工作。
四、排除障碍,促进人才在企业范围内合理流动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因人定岗定位,合理配置和调度人才资源。人才主管单位要尽量为人才创造条件,提供发挥才能的合适空间,让人才流向最佳岗位,适得其所,才尽其用。相关人才主管部门要尽可能掌握人才的能力专长、个人存在的困难等基本情况,本着调动人才积极性和用人所长的原则,充分听取和采纳人才的合理要求,帮助人才流动到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发挥特长的单位和部门。
以上几点提议是我企 “注重人才,利用人才”的必要条件。
第3篇:深化铁路人事制度改革,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深化铁路人事制度改革,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
作者:黎必雄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2期
[摘 要]人才资源要合理配置。铁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要以运输效益、运输安全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与干部职工的培养教育相结合。
第4篇: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告
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告
根据全省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市、区、县统计局的全力支持和全市旅游系统、涉旅企业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任务。现针对《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登记表》、《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人力竞争力调查列表》、《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做出如下统计分析。
一、旅游人才资源基本情况分析
我市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范围为《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登记表》所列31类涉旅单位人员。全市未占编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的涉旅企业人员未纳入统计范围,非法人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未纳入表1的统计范围之内。截止XX年12年31日,全市涉旅单位304家。其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9个,旅行社14个,旅游饭店70家,旅游餐
第5篇:人才资源现况分析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对我县人才资源状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县人才总量情况
XX县地处松花江中游北岸,小兴安岭南麓,全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县辖6镇2乡,82个行政村,224个自然屯。全县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
截止2007年12月底,全县人才总量达8594人,其中党政人才1052人,占人才总量的12.2%;农业人才1841人,占人才总量的21.4%;卫生专业人才808人,占人才总量的9.4%,教育人才3794人,占人才总量的44.2%,二三产业人才1099人,占人才总量的12.8%;县直人才6230人,占人才总量的72.5%,乡镇人才2364人,占人才总量的27.5%。
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357人,占
第6篇:公司人才资源实践调查报告
人才资源实践调查报告
在全国公司人才中,也许是:“找工作,我痛苦!”。2010年至今时已过半,回首各大公司人才兴衰沉浮,喜忧参半。
春节过后,各公司人才出现供需两亏的局面,人才市场场面十分火爆。各公司春节后连日进场应聘人数均在多次左右。年初职场人才两极分化加剧,一方面低层人才求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高端人才供不应求。受此影响,今年薪资带也呈泾渭分明的现象。一边是高端人才薪资走高,一边是低层求职者薪资起色不大。
人才市场复苏 IT 和销售供需两旺。
春节刚过,虽然未到元宵,但网上招聘人气也在短短的几天中迅速回升。计算机、销售业务和市场营销类的招聘职位开始快速增长,需求呈现高速上升趋势。春节后,随着气候转暖,人才也开始全面复苏。
同时,上网应聘的求职者经过春节的调整后,也释放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以牛市开门,数据
第7篇:雒城镇人才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雒城镇人才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全市人才资源现状调查的通知》(广委组〔2010〕55号)要求,雒城镇党委安排精干人员组成调查小组,精心统计基础数据,完善人才资源调查方法,对人才资源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镇人才资源的现状
1、人才总量较多,但人才架构不完善
截至调查时点2009年12月31日,据统计,包括2005年至2009年底退休的公务员,我镇机关现有党政人才35人,其中公务员27人(在岗在职24人,离职退养1人,退休2人),事业人员8人(其中取得技术职称3人)。既是党政人才,又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干部有3人。
2、从学历及专业结构看,专业类别单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党政人才学历结构,本科13人,专科22人。专业人才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为管理学人才、法学人
第8篇:双柏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调查报告
双柏县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全面掌握我省人才资源情况,圆满完成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任务,根据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关于开展2010年度全省人才资源统计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11]31号)的文件精神和州统一安排部署,我县积极开展对抽中的6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式
1、调查非公有制企业
本次共调查非公有制企业6家,共收回有效问卷6份,其中:建筑业1家,房地产开发公司1家,医院1家,工业2家,贸易业1家,全部为内资企业。
2、准备阶段: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召集相关单位和调查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统一布置调查问卷。
3、调查阶段: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上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