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2 19:2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2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蓬蓬勃勃”“繁衍”“瞻仰”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本文一唱三叹的开篇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樟树有关!板书课题,重点学写“龄”字,齐读。3.简介宋庆龄故居:出示图片,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中央决定,将此处作为永久纪念宋庆龄的故居。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对宋庆龄遗物进行保管整理和研究。主楼始建于1920年,是一幢白墙红瓦的西式三层别墅,楼前是草坪,屋后是花园,四周樟树环绕,终年葱茏苍翠。楼下客厅挂着孙中山遗像和毛泽东看望宋庆龄时的合影,宋庆龄曾在此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政治家。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办公室,现陈设着她生前用过的物品。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课文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四五小节)(1)出示第四小节。

先读好词语: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理解“稠密” 蓬蓬勃勃(2)读好第四小节。

概括节意:写出了樟树的样子:蓬蓬勃勃

(3)出示第五小节。指名朗读,理解“繁衍”。这一节又写了樟树的什么?(可贵之处)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香气永存,香气拒虫)小结:课文四、五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两棵樟树的样子和特点,那么其它小节又写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4小节。

1.生自由读第4小节,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蓬蓬勃勃)理解:蓬,形容草木长得旺盛,勃,生命力旺盛。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形容植物长得茂盛,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两个词连在一起呢?(长得非常茂盛,有很强的生命力。)这就是叠词的效果。

2.细读第4小节,说说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二个伸字,体会樟树的粗壮,生命力强)指名读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稠密换词理解,抓绿得发亮体会樟树生命力之强)(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抓关联词“无论„„总是”体会生命力的旺盛,出示填空,让学生用关联词练说:“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指名读

3.指名读第4小节。作者先写了樟树的枝干和树叶,再写了樟树给我们的总体感觉。这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样子。在写感觉时,还能抓住它的形状和样子来写,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4.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的樟树。过渡: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四、学习第5小节。

1.生自由读第5小节,思考圈划。2.组织交流:香气不变、抵抗虫类。

3.樟树的这种可贵品质哪一句话把它表现出来的?

(1)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2)填空说话:即使当它()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4.引读句子: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改为“一年、十年、一百年“引读这句话。

5.点出这段文字中所有的关联词,去掉后和原文比较,能否去掉?(关联词在这里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6.背一背,只出示关联词。

7.这一段里除了写樟树,还写到了别的树,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写作特点。)8.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这是两棵()的樟树。

9.小结:第4、5两个自然段,作者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特点,这两棵樟树不仅外形秀美,而且木质可贵,难怪宋庆龄会舍不得搬家。

四、学习第6小节。

1.现在这两棵樟树还在,但是宋庆龄离我们而去了,前来参观的人们每次来都喜欢在这两棵树下留念,为什么呢?

2.树和人有何相似之处?出示,樟树和宋庆龄的图片。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

3.出示资料,运用关联词语“无论„„总是„„”“只要„„就„„”来说一说。4.出示:“名人卡片”,写出宋庆龄和樟树的相关联的地方。这是本文的第三个写作特点:借物喻人。5.引读第6小节:难怪人们„„

6.出示美国记者安娜的评论:“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仿照第4、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树的样子和可贵的特质。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气质高雅 香气拒虫

一身正气 树

人(以物喻人)

第3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樟树的特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了解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明白赞美樟树就是在赞美宋庆龄。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预学。教学过程:

一、预学

(一)情境激趣

出示宋庆龄故居和樟树图,带领学生走近宋庆龄。说说这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自问生疑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理解“崇敬”、“瞻仰”的意思。

2、自读这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自主提问。

二、研学

(一)了解樟树的特点,解决问题“宋庆龄什么舍不得两课樟树?”

1、这到底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念念不舍,让游客如此喜欢?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己的预学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