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称赞》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根据画面配音。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设计理念:
1、以“称赞”为基点,自主感悟“称赞”的神奇魅力,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课中学生也在不断地获得“称赞”,体验快乐。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情境中为画面配音,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课前准备:头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昨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那是--小刺猬、小獾(贴图)。
2、复习词语
*小刺猬看见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想奖励一些苹果给大家,你认识吗?(出示课件1,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小獾也想送给大家一些礼物,你们看!(出示课件2,认读带生字的句子)
*相机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称赞
师:他读得好在哪里,请你用几句话称赞一下。
生:他读得正确、响亮。
生:他全都读对了。
师:大家都称赞你读得好,你想说什么?
生:谢谢大家,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学习,会读得更好。
师:让我们一起响亮、正确地来读读这些苹果。
二、进入文本,感受称赞魅力
(一)初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热情。
1、通过昨天的学习,知道了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着对方。他们俩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找找他们相互称赞的话。划下来,多读几遍。
2、随机出示两句称赞的话:(出示课件3)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瞧,这两个句子后都是什么标点?朗读称赞的话,要读出热情。
(二)细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真诚。
1、请小朋友仔细读读第三段,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小刺猬特别可爱,让你特别喜欢他?
(通过“仔细”“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等词句体会小刺猬是多么真诚,多么会欣赏别人。)
2、多么可爱的小刺猬呀!你看到他称赞小獾时的样子了吗?(想象:小刺猬可能拉着小獾的手、兴奋地看着小獾的眼睛……)
3、再次朗读称赞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读出其中的真诚。
(三)精读课文,感受称赞之魅力。
1、感受“称赞”给被赞者带去的变化。
*(出示课件4)看画面,说说小獾做的小板凳是什么样的?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粗糙”?小獾已经做了三个小板凳,但是很粗糙,你们看他的表情多难看呀?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他的心情吗?
*正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它!(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小刺猬,全体小朋友扮演快要泄气的小獾。小刺猬认真地看了小獾的小板凳,拉着小獾的手,看着他的眼睛,真诚地称赞他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做得好。师马上采访:小獾,你现在心情怎样?你最想说什么?)是啊,正是因为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变得快乐、自信,不但能做小板凳还能做小椅子了。
2、体会“称赞”给称赞者带来的收获。
其实,小刺猬称赞了别人,自己也收获到好多呢?读课文6~8段,想想:称赞小獾让小刺猬收获到什么呢?
3、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无比喜悦。
想象:你看见他们快乐的样子了吗?(兴奋地拍手、热烈地拥抱……)感受小刺猬和小獾的无比快乐。
三、积累语言,做配音游戏
1、老师根据课文制作了一部动画片(出示课件5),想看吗?不过动画片没有声音,哎,真可惜!你能不能给他配配音?
2、四人小组根据动画配音。三人配音,一人评价。
3、推荐一组表演配音游戏。
板书设计:18、称赞
有了自信
互相欣赏
小刺猬-------------------------小獾
互相
消除一天的疲劳
第2篇:我是什么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30我是什么》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秘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有一位小朋友想拜我为师,可是它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想收它为徒。这个小朋友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帮助人,它想请同学们帮帮它,告诉我它是谁,你们愿不愿意帮它?
生:愿意
师: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生:30我是什么
师:能不能再带感情读一遍?
生:30我是什么
二、初读感悟,了解大意,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师:为了能帮助那个小朋友让它知道自己是谁,同学们必须把课文读通、读懂。下面请按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幻灯片出示要求:
1、迅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生字,不认识的字请教书下小叶子。
3、边读边想:我是什么?
(学生自主读课文)
三、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水能变成什么。
师:读了课文知道我是谁了吗?
生:水
师:同学们说对了,那个小朋友就是“水”,在大家的帮助下,那个小朋友拜我为师有希望了,看(往黑板上贴图片),小水珠笑得多灿烂呀!不过,要让我收它为徒,不但让它知道自己是谁,它还要有本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帮小水珠告诉老师它的本领。
(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第1、2句话?幻灯片出示第1、2句话(指名读)
师:谁想挑战他?(指名读)
师:谁还想读?举手的同学一起读吧!
师:谁想读一下第3句?幻灯片出示第3句话(指名读)
师:这里面有个生字“浮”有的同学可能还不认识,谁想告诉他你是怎样记“浮”的?(幻灯片出示“浮”)
生:我是这样记的,三点水+爪子头+木就是“浮”。
生:我是这样记的,把“字”的宝盖换成爪子头然后再加一个三点水。
生:我是这样记的,把彩虹的“彩”的三撇换成三点水,把“木”换成“子”就是“浮”。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那你们能不能帮它找个朋友,给它组个词?
生:漂浮幻灯片出示
生:还有一个“飘浮”幻灯片出示
师:那谁来说一说这两个词使用时有什么不一样?
生:“漂浮”的“漂”是三点水,所以是指在水上漂。比如纸船在水上漂就用这个“漂浮”;“飘浮”的“飘”是风字边,所以是指在空中飘。比如一片树叶在空中飘就用这个“飘浮”。
师:这个同学解释的非常棒,你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范读云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句子)
师:平时谁喜欢穿白颜色的衣服?谁喜欢穿黑颜色的衣服?谁喜欢穿红颜色的衣服?出示幻灯片
(喜欢穿各种颜色衣服的学生分别朗读相对应颜色的句子)
师:云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袍?
生:晴天时穿白衣服,下雨时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时穿红袍。
师:是的,云晴天时穿白衣服,阴天时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时穿红袍。
师:出示幻灯片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云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句子。(生齐读)
师:让我们齐读一遍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水变汽然后变云的过程。
四、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成雨、雪和雹子的。
学习第二自然段(随文识字)
师:刚才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水能变成汽再变成云,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朗读)
师:出示“雹”这个字你们是怎样记的?
生:雨字头+包=雹
生:把“雪”中歪倒的山换成“包”就是“雹”。
生:把旗袍的“袍”的衣字旁换成“包”就是“雹”。
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都很棒!
师:老师发现刚才好多同学是四人小组接读的,那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你们小组的朗读能力?
(一小组上台展示读)
师:有哪个小组愿意挑战他们?
(另一小组上台展示)
师:他们有哪些优点?
生:某某读的很有感情
生:某某课文比以前读的流利了,进步了
生:他们做动作了
师:对了,有动作就能更好的表达意思了。
师:老师发现举手的同学很爱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
师:你们想不想读?
生:想
师:幻灯片出示句子那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吧!
(学生朗读)
师:看在你们的带领下同学们也能很有感情地读了,谢谢你们!请回吧!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雨、雹子、雪分别用“落、打、飘”呢?
生:因为雨比雪重,比雹子轻,所以雨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飘。
师:谁想变成雨?谁想变成雹子?谁想变成雪?
(幻灯片出示句子指名读相应句子)
师:通过朗读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
(幻灯片出示带有“落、打、飘”的句子进行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水变雨、雪、雹子的过程。
五、让学生用排序的方法了解水的变化的整个过程
师:水一会儿功夫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那你能不能把水的变化排一排?
(小组讨论排序教师巡视指导)
师:排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教师提供图片,一小组上台展示,留一生做讲解为何这样排)
师:你能不能说一下你们为什么这样排?
生:小水珠排在下面第一行,太阳一晒变成汽所以汽在小水珠上面,汽又变成云,云被风吹变成雨、雹子、雪,所以在云下面。
师:你们是这样排的吗?
生:是
师:谁还有要补充的?
生:应该有太阳
生:还要有风
师:那老师帮你们画上太阳和风。(教师画太阳和风)老师觉得最好还要画上箭头这样好表示顺序。(教师画箭头)
师:一会儿功夫就排出来了,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呀!雨、雪、雹子落下来又变成水,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里循环变化的。
师:现在让我们连起来读一、二自然段,体会一下水是怎样展示它的本领的。
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帮小水珠很好地展示了它的本领,老师正式决定收他为徒,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快闭上眼睛,小水珠要讲话了。
学习第三自然段并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范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美)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水在池子里睡觉。
生:水在小溪里散步。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想读一读水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句子?(指名读)
师:谁还想读?举手的同学一起读吧!
七、读第四自然段,拓展思维。6
师:我可是有脾气的哟!不同的心情,我做的事就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
师:这个自然段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幻灯片出示生字)
生:认识了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生:毁
师:谁愿意帮帮他,说一说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
生:把“设”的言字旁去掉换成臼+工就是“毁”。
师:谁想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生:“禾”找到家了就是“稼”。
生:一只犬有四张口就是“器”。
生:一块石头砸到了“亚”的头上起了两个包就是“碰”。
生:我采用加一加的方法,雨+包念“雹”。
生:我采用编故事的方法,“既”走着走着进了水里就是“溉”。
生:家着火了就是“灾”。
生:把小獾的“獾”的反犬旁换成三点水就是“灌”。
生:品+木+足就是“躁”。
生:“电”掉到水里藏在“大”的下面就是“淹”。
生:把“俺”的单立人换成三点水就是“淹”。
生:把“操”的提手旁换成足字旁就是“躁”。
师:同学们真棒!能想到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幻灯片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读)
师:看谁反应快?(教师打乱顺序指读)
八、反馈练习:
师:谁能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
1.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
有时候,有时候。
生:有时候我在我奶奶家写作业,有时候我在我家写作业。
生:……
课件出示例子:
2.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
我在,在,在。
生:我在果园里摘果子,在田野里种树,在家里写作业。
生:我在校园里做游戏,在教室里学习,在操场跑步。
生:……
九、指导书写
师:水不光在自然界里变化,还会在字里面变呢,下面咱们来看“冲”、“池”、“黑”,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和水有关
师: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呢?
生:“冲”里的“中”是悬针竖。
师:“冲”的两点水写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
生:点写在横中线上面,提写在横中线下面。
师:对,还要注意提要起笔向下,然后回峰向上。
生:“黑”的四点底要托住上面部分。
生:“黑”的“口”上面宽下面窄,“土”的第二根横比第一根横长。
生:“池”横折钩的横要往上斜。
师:“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相信你们也会写好,现在我们来描一个吧!(学生描红)
十、作业:幻灯片出示
课后收集资料,把收集到的水的知识共同交流。
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变化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结语: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播放背景音乐)
第3篇:《雪儿》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雪儿》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雪儿》第二课时 执教过程: 师:同学们好!生全体: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师生互致问候)。
师: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雪儿,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雪儿》这一课。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中“我”跌伤了腿,是雪儿陪我度过了那段孤单、寂寞而难忘的时光。瞧,雪儿,飞来了,这就是雪儿。(课件幻灯片展示雪儿图)让我们一起用亲切、关爱的语气大声喊一喊雪儿的名字!生全体(大声):雪儿——!
师:喊得还不够亲切自然,要喊出真心喜欢之情。生全体:雪儿——!
师:对了!这样才表现出了你们真切自然的心声。你们能用一个好的词儿来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雪儿吗? 生:美丽。生:坚强。
生:不畏艰难险阻。生:可爱。
师:文中,爸爸是怎样向我介绍雪儿的?请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第4篇:《称赞》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称赞》课堂教学实录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庆安小学
邢 莉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大家已经和它们见过面了,它们是(出示“称”)生:称
师: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它。(再出示“赞”)生:赞
师:还记得那句话吗?“诚实赢得…… 虚伪招来……” 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课文中它们组成了一个新词,叫—— 生:称赞
师:什么是称赞?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