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1 21:30: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轻叩诗经的大门

一、导入新课

1、诵读小诗

美哉,诗经

跨越千年的文明,聆听那揉进琴瑟的飞歌流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箴言,绵亘千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谆谆教诲,悠然回荡。

无论放浪,还是婉约,无论高歌,还是浅唱,纯粹得就像远古的天空,无邪得宛如源头的活水。这样的美无须修饰,这样的美不会凋零,她,便是《诗经》—— 尘封记忆中永远的歌。

1、范读

2、自由读

3、师生承接读

4、漏空背诵

2、简介《诗经》

课件出示: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首。《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三大部分。

3、出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轻叩诗经的大门,欣赏她历久弥新的美丽容颜。诗经中的“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本节课要学习的《采薇》就是选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经典之作,可谓千古绝唱。(出示课题《小雅.采薇》节选)

齐读课题

“薇”野豌豆苗。采薇,穷苦的人采摘野豌豆苗充饥。

二、整体感知

出示课文

yù fēi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介绍诗作

(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4、齐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三、学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描述情景读

师:追忆当年离别时,那情那景犹在眼前 生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天子有命,不得不去,辞别亲人,离开故园,心中满是不舍情

齐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面对未知的将来,此番远去,何日归来,无限惆怅涌上心头齐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四、学习《采薇》前三章

1、师:如今征夫归来,迎接他的漫天的飞雪 生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过渡):一昔一今,一往一来,征夫的思念洒满了漫漫征途,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

3、理解征战岁月的漫长和对战争的仇恨 出示: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1)师生承接读:

师: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生: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师:采薇采薇,薇亦柔止。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师: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生:曰归曰归,岁亦阳止。(2)理解含义读:

师:要归要归,始终未归。春季到来,豆苗出土 生: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师:要归要归,始终未归。夏季到来,豆苗柔嫩 生: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师:要归要归,始终未归。秋季到来,豆苗变老 生: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师:春去秋来,秋去春来,薇菜嫩了又老,老了又嫩,思归的战士啊,为什么,为什么,有家难归?

(3)出示:“猃狁之故”

出示课件。(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猃狁xiǎnyǔn后来的少数民族匈奴,曾乘周王朝政治*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滚雪球式诵读(急促)女:猃狁之故 男:猃狁之故

齐:猃狁之故,猃-狁-之-故—— 师生承接读: 师:猃狁之故—— 生: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师:猃狁之故——

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师:猃狁之故—— 生: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师小结:都是因为外敌的侵扰,无数的将士别离故土,风餐露宿,征战沙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家难归啊!他们对故乡悠长而痛苦的思念融进了猎猎战旗上,消散在声声号角中。

四、学习“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描述情景想象读

师:哀兮!悲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齐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漫漫回家路,艰难又险阻

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师:昔日幸福的家园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恩爱的亲人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袅袅的饮烟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依依的杨柳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可以让一组同学连成一个排比句,读出伤悲)

师:这“雨雪霏霏”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凄苦的真实写照吗?

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生:(出示课件)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男女渲染气氛读 男:归去来兮,满心欢喜

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男:归去来兮,满心忧愁

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男:归去来兮,满心伤悲

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齐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退潮式诵读

齐读: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2组读: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组读: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升华情感读 师:凯旋而归的征夫呀,没有了丝毫的喜悦。他抚今追昔,低头哀吟——

齐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侥幸活下来的征夫呀,没有了半点庆幸!他心如冰雪,仰天长叹——

齐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总结:这首诗短短的十六个字,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这样的诗篇就如瑰宝一样,镶嵌在我们古老的文明史册上;这样的《诗经》奏响的是远古先民们真实的生命乐章!

附:《采薇》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2篇:《采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八年级语文下册节选了其中一段。《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课本所选一段则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设计理念:

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学生分析:

对八年级的学生,此前接触了一此古代诗歌,但对古体诗歌了解不多,因而课堂上老师将引导他们,并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气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给他们以最充分的表现机会和最广阔的施展空间。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诗经》和“〈诗经〉六义”

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和大家分享 生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生2: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生3:“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生1:我觉得这首诗歌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师:诗中的地点是? 生:归乡途中。师:谁能再说说?

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4、自主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疏通词句,掌握主要内容。

(教师请三名同学疏通词句,从而使学生了解文意)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5、合作探究

(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杨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状。生2:这一句也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师:说的很好。生3:“雨雪霏霏”句抒发了归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师:天气怎么样?

生4:不好,下雨,下雪。

师: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师:古人对这两句诗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吗? 生5: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生6: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生7: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师:其他几句呢? 生8:“行道迟迟”一句书写了戍卒归程之艰难及其心力交瘁的境况。生9:最后一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抒胸臆。抒发了悲痛的心情。

师:前三句既是写景写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与景与境交融,相映成辉。

6、探究艺术特色

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7、交流延伸

⑴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⑵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⑶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第3篇: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阅读、吟咏进入一种审美境界。体会《采薇》的“苍凉之美” 【教学重点】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审美境界下的内容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于粮草不续,士兵们只好靠采野菜充饥。春天,薇菜绽出嫩芽;夏天,薇菜叶片肥嫩;秋天,薇菜茎老粗硬„„连“君子”的马都吃得“业业”“骙骙”,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菜色,骨立形销。薇菜,这是士卒生活待遇的“商标”。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2、《采薇》故事中的戍卒,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为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杨华当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最后一个章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基本能够独立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主人公对家园之思的深切之情。

3教学课时

2课时。

4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人类历史的车轮,并不都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是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采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