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德伯家苔丝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31 08:08: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悲剧德伯家苔丝读后感

悲剧德伯家苔丝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悲剧德伯家苔丝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前一段日子,读完了《苔丝》——流着眼泪读完的。所以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也与她的性格有关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苔丝的一生注定是一个悲剧。

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顽强,那么苔丝的美一定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尔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苔丝是美丽的.乡村姑娘,虽然有着贵族血统却依然纯朴。美,不是一种外表,而是内心高雅纯洁的表现,宛如秋菊,虽然没有杜鹃,牡丹的美艳,也没有梅花的傲骨芳容,却仍保留自己淡淡的清香。不争,不傲,身在百花之中,心在蓝天之外。

克莱尔正式因为苔丝独具特色的纯净才爱上她并向她求婚。可是当苔丝向她所爱的人坦白她那受伤的过去时,克莱尔犹豫了,对爱人的不理解和对感情的不坚定让她最终选择了离开。苔丝心碎了,当她帮她的伤口小心翼翼的展现在所爱的人的面前时,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谅。可是爱人却狠心的在弱小的苔丝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花落无声,宁静的秋天已过,酷寒的冬风吹来,谁也听不到花的哭泣,因为她从不在痛苦中哭泣,她的泪留给未来,她期盼着幸福。

虽然后来克莱尔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狭隘,他的心仿佛看见天上有一颗名叫“苔丝”的星星对他说:“亲爱的,现在你原谅我了么?”

为什么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虚伪的道德!离别......,等待......,彷徨......,后悔......虽然苔丝和克莱尔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苔丝结局依然悲惨。

苔丝的悲剧也与她的性格有关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

苔丝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传统道德时出现了软弱的一面。当她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她老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头见人”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苔丝正是这样用一张自己织成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其实她的自我束缚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苔丝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必然会形成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她的思想和行动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意识的制约。

第2篇:《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分析

[摘要]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注意作品中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本文从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两个方面深层分析了哈代创作《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出现的原因。[关键词]悲剧命运;宿命论;牺牲品

一、前言

托马斯·哈代是19 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入侵下英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和人民的遭遇,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掩盖下深刻的社会危机。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着浓厚的悲剧命运意识,以下将从两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二、社会环境因素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多塞特郡的乡村,自小受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很深。她们俩都是在英国乡下长大。在那里弥漫着宿命论色彩。所以这种宿命论的观点直接影响了哈代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人物的悲剧都被他自觉不自觉的归为“命中注定”。在他的观念中,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力量。“他掌握着我们的命运”。这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在控制着宇宙的一切。正是这种力量掌握着人们的命运。无论你如何的挣扎,最终都逃脱不了。所以,在他的作品的人物遭受不幸时,他总是要对命运发出抗议。在苔丝死后,哈代就把苔丝的死归为命运的捉弄和不公,认为是命运的捉弄才让一个“纯洁的女人”遭受如此的不幸。当时的社会现状使他产生了一种极度悲观失望的情绪。他既不能够认识到社会变化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社会未来的真正道路。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希腊命运观念,把这种状况归为命运的安排。

苔丝的命远悲剧,来自哈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处于19 世纪末的哈代,由于维多利亚后期大英帝国开始衰落,萌芽的资本主义摧毁了小农经济,农民的生活普遍陷入困顿之中。作为现实主义者,哈代可以复制出生动的现实图画,而作为思想家,哈代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认为现实的危机与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预测的宇宙意志在敌视作恶多端的人类,哈代认为人在同环境的斗争当中,软弱无力,受着命远的支配。于是这种社会危机的认识却导致了哈代思想上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正如哈代其它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在接近幸福的时刻,突然由命运或宇宙意志支配着,偶然的不幸就降临到面前一样,苔丝的悲剧也是由于一系列的不幸事件一步一步促成。首先是德伯家因为偶然因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老马而导致苔丝去远亲家打工;苔丝本来对好色的亚力克处处设防,却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失身,导致苔丝整个悲剧的不可逆转性;在婚前向安吉尔坦诚自己的过去却因为信塞到了地毯下,致使苔丝新婚之际被抛弃;在生存困难时本来欲向丈夫家人求助,却因偶尔听到了兄弟的对话而放弃;一直自强自立的苔丝因为失去住所,一家老小生存出现危机而不得不听任亚力克的摆布; 最后看到安吉尔回心转意自己却又已经无法挽回失去的幸福,绝望的苔丝愤而杀人,最后自己也毁灭了。苔丝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仿佛在她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因为偶然的因素,由命运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惨的结局。苔丝没有被艰苦的体力劳动和困顿的生活击倒,却在精神上和感情上一次次遭遇重创,坚韧的苔丝对生活和命运进行了反抗却一次次被击倒,直到最后导致灭亡。哈代在作品中暗示了苔丝的悲剧也许就是上天对于她祖先犯下的罪行的惩罚,苔丝最后被不幸被处死则是众神结束了对于这个可怜少女的嘲弄。

三、个人性格因素

苔丝性格中也具有发生悲剧的可能性,就是说她性格上的弱点。她出身于偏僻落后的一个小乡村一个贫穷的小乡贩家庭,加之她聪明美貌,决定了她生性清高,却忍辱负重,屈从父母的虚荣;性格坚强却又优柔寡断,在爱情面前踟蹰徘徊;渴望幸福却又拘于世俗陋习;能够忍受困难却又充满冲动。绝望之时终于举起了复仇的尖刀;她自身纯洁无暇却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对“恶”的一面缺乏斗争的智慧。加之环境的残酷,恶人的狡猾毒辣,以及命运的戏弄,终于酿成悲剧的发生,最终走向毁灭。苔丝被亚蕾诱奸,就有其不可避免的因素。,从开始踏入德伯家,亚雷给她口中放草莓到给她胸前带上玫瑰花,从亚雷接她时在车上接吻戏弄,到后来的百般调戏,苔丝本应该出于一个姑娘的敏感以及防卫的本能而认清这个好色之徒的面目,但她竟然认为:“这一次的殷勤,刚好是在特别关头,只要接受了,两脚一跳,就可以把对这些敌人的恐惧和愤怒化为胜利,所以她就听凭了自己的冲动,不假思索,攀上栅栏门,把脚尖放到他的脚背上,爬上了他身后的马鞍子。”她为自己的胜利冲昏了头,“他们两个,骑着马往前跑了一阵,都没说话,苔丝一路上抱着德伯,仍旧在胜利中喜得心砰砰乱跳”,进而对亚雷这只恶狼失去了防备,埋下了悲剧的隐患。由于她生长的环境、家庭、时代以及她本身就有严重的封建贞操观念和世俗观念,而又缺乏顽强的反抗精神,造就了她必定是一个悲剧人物。茫茫世界,同命运的女人又何止她一个? 这些都显示了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她在生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她没有“欺骗”生活,而生活“欺骗”了她,她真的太纯真了。正如越是纯洁的东西越是容易被玷污一样。当克莱向她求婚时,她拿不定主意失去了对人的清醒认识,只看表面不顾及本质。她无法跨越贞操的障碍,也就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只凭经验,我们得经过长久的游荡才能得到捷径。”“但是世界上的人总是苦到这种金石之言再不能于他们有益了的时候,才能够觉悟其中的道理。”这是环境与性格的冲突所在,尽管克莱斥责苔丝不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但苔丝对克莱还是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她表示:“我只要已经爱上你,那我就要爱你到底儿。”在给克莱的信中,她写到:“你给我的这种惩罚,本是我应该受的,你对我发怒,很公正。”这显示了苔丝对命运的完全屈从,也反映出苔丝性格软弱的一面。亚雷对她采取了各种攻势,威胁她说:“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你从前没有逃出我的手心去!你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儿去,你只要作太太,就得作我的太太!”在这种情况下,苔丝已不知不觉地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异,她终于承认:“我本来认为你是个坏人,其实你也许比我所认识的那个克莱好些。在给克莱的信中她写到:“安讥啊,我现在受得诱惑太大了”。这就表明本身有主见的苔丝却在“重大事件”上失去了立场。

四、结束语

从《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悲剧命运色彩始终贯穿其中。因为如此也使他的作品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哈代看来,苔丝是命运的牺牲品。她的悲剧是由于“弥漫着宇宙的意志”即我们所说的命运造成的,纵使她进行反抗也是枉然。所以在作品中哈代时时发出了悲天悯人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解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他悲剧命运意识在作品中最充分的体现。[参考文献] [1]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2]陈焘宇.哈代创作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英]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4]朱维之.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5]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6]颜学军.哈代与悲观主义[J]北京:国外文学(季刊),2004(3).

第3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刑场。许多评论家认为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的确,命运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苔丝的悲剧。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这场悲剧。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进一步分析究竟是什么“谋害”了苔丝。

关键词: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贫穷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讲述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悲惨的一生,从而表达了对英国下层阶级,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道义上的深切同情。善良的苔丝本应该享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与愿违,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许多人认为苔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班级:2011英语教育姓名:孔秋芬时间:2013-10-9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巨著之一。这部悲剧围绕着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少女苔丝展开的。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了刑场。

然而苔丝的 悲剧结局并不是意外,而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 一:贫穷和家庭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最直接的原因。

苔丝的家庭原属于在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苔丝的父亲是个懒散无能,虚荣愚昧而且好酒贪杯的小贩。母亲则是个浅薄庸俗,不谙世事的大娃娃,也是一脑子虚荣。家庭的贫寒使苔丝去认本家。但当苔丝受到侵犯并拒绝嫁给阿力克后,苔丝的母亲感到非常的沮丧和失望。她不停地抱怨苔丝光顾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Reading of Claic Works in English A Joke Made By God toward Te

--Review of Te of the D’urbervilles It is true that God is almighty.He creates the world mixing with happine and sorrows.Meanwhile, God is so cruel that make big jokes toward people who seem to be insignificant sometimes, leading to the miserable fate of some people.After finishing the re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刚拿到《德伯家的苔丝》这本书,翻了翻序言,说自己会被这本书气死。孩孩爸说那就别看了。可是就因为这个序言,我决定把书看完,真正了解一下苔丝。

毫无疑问,苔丝是个好姑娘,聪明,善良,勤劳,坚韧。可就是因为这些美好和她不应该受到的待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读完气不打一处来。

苔丝的爸爸妈妈怎么会如此愚昧!家族早已没落,他俩却被没有多大意义的血统冲昏了头脑,总想着联宗认亲,让苔丝嫁个阔人,从此改变全家的生活。这俩人醉生梦死,毫无责任感,一个女孩子家毫无社会经验,在还不知道人性的险恶时他们就把苔丝逼着送进假冒的德伯家族,送进了狼窝,是他们亲手造成了苔丝的悲惨遭遇。

《德伯家的苔丝》所处的时代视贞操为女人纯洁与否的标志,这对苔丝极不公平,事情发生的时候她几乎还是一个孩子,如何能够抵抗一个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所谓悲剧,纯属必然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悲剧,可谓是徘徊在爱恨边缘的一个词。它把美好的一切玩弄于鼓掌之间,然后硬生生的在你面前打碎,叫人无法一味的去爱它。可当那美好不再完整的时候,却反而让人觉得平静,它逼你不得不承认,那才是真实。

《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女主人公苔丝是被托马斯·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具有大自然纯真的本性,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苔丝一生追求幸福,对亚雷敢恨,对克莱敢爱。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不在于一时的过错,因此在他看来,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不过,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苔丝的悲剧如果归于命运弄人无疑显得牵强。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大胆反抗传统道德,但又囿于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读德伯家苔丝读后感

读德伯家苔丝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德伯家苔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着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足以“哀感顽艳”。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其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悲剧德伯家苔丝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悲剧德伯家苔丝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