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 、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2篇: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东电外国语小学幼儿园 钟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二、活动准备:
杯子、勺子、温水、红豆、奶粉、果珍粉、绿豆、盐、糖、方糖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入主题
1、品尝白开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神奇的饮料,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大家,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2、变魔术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
师:请你再来尝一尝,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甜的)为什么?(因为加了糖)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化了)
教师小结:糖放进水里会化了,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现象。(二)、幼儿操作、实验
实验一:探索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材料
1、每组6种材料,请每位幼儿选择一种,分别放进水里,用吸管搅拌,看看哪些材料可以溶解,哪些不能溶解。
师:你刚才把什么放进水里了?它溶解了吗?
幼儿一边讲述实验所见,教师一边出示PPT,帮助幼儿记录、小结。
2、师: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放进水里可以溶解的?(幼儿回答)实验二:探索在不同水温下,同样材料溶解的快慢
每组2个大可乐瓶子,一瓶温水,一瓶冷水,请幼儿将方糖分别放进两瓶水中,观察那瓶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
师:你发现哪瓶水中的方糖化的更快一些? 教师小结。
(三)、延伸——品尝饮料
准备饮料水,请幼儿品尝,说说喝到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第3篇:小班什么不见了科学活动教案
小班什么不见了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0篇)由网友 “妖妖dululu”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什么不见了科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