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30 08:05: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操作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有关上底、下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上底、下底的长度,高相等,然后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知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后,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简短而又带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同学们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有偏差,但通过小组的操作,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这一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

 总之,要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学;给学生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学;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使学生做到爱学、会学、能学,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才能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2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乌鲁木齐翻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克拉玛依第十六中学卢昭伟

2014年10月24日,我有幸到乌鲁木齐参加了“全疆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夏青峰的翻转课及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翻转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翻转课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本次活动中,众多名师给我们展示的是扎实、朴实、高效的数学课堂。他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不用过多课件的装饰,简单的教具、学具与我们平时上课所用的没有两样,但他们也能取得非凡的效果,在平凡中见伟大。

在听课的这两天,我真正感受到了名师们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没有作秀的迹象,但一点也不乏味。他们通过幽默的话语、巧妙的设计、富有激情的教学,使学生迸发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积极主动去探索。孩子们不只是学到了知识,更尝试到了探索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如刘松老师幽默的话语不但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课堂上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牛献礼老师,无论是上课的技巧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做得比较成功。他这堂课的构思非常好,一开始就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谈话,这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给听课的老师也得到一种享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他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他们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凑十法,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要让孩子喜欢数学,在学习中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在动的同时把思维“放”开,乐于动脑,敢于去想。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活跃而开放的思维,成绩只是附属品。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牛献礼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

师不告知等等。刘松老师的课堂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徐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几句话,给自己和年轻老师们共勉:

多看书:不只要看专业书,还要看各种门类的书。多听课:不只听本学科的课,各学科的课都要去听。多思考:在思考中反思、整理、内化、提升。

多交流:构建自己的学术圈子,共同成长,会长的更高。去实践:在实践中锻炼。

第3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包含了生动实例和精辟理论分析的教育著作,对刚步入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具有宝贵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书的第63条建议中有一段文字让我感受尤为深刻——“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经常看到,正是由于教师不让学生去干这种笨重的建筑工作,才使学生变得不够机灵,理解力下降的。只有让学生去实际地干,他才会开始掌握知识。”这段文字不由得让我回到了去年五月的一天。那一天,我在高一某班上一节校公开课。在课堂上由于只专注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没有注意到一名学生提出的疑问,课后谢艳林主任提醒了我。在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