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遂平县槐树乡中心小学 李东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具:课件、图片。学具:图片。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想和同学们握握手,你们乐意吗? 生:乐意。
师:老师先和第一小组的同学握握手。(老师一会和这个同学握手,一会又和另外一位同学握手,有的一次都没握。)
师:老师和每位同学都握了一次手。
生:不对,你没和xx和xxx握手,你漏掉两名学生。(板书:遗漏)
师:老师重新再握一次(有的和同学握了一次手,有的和同学握了两次手,有的握了三次手。)师:这次老师都和握手了吧。
生:都握手了,有的握了一次,有的握了两次,有的握了三次,有的重复了。太不公平了(板书:重复)。
生:老师偏心(有的学生不高兴了)
师:老师对你们的爱是一样的,老师想和每个小朋友都握一次手,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你们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吗?(分别在遗漏、重复前加“不”。)
生:能(学生认真思考。)
生:老师,你可以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地握手,也可以从右往左握手。
生: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握手。(板书:按一定的顺序)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这里面就包含有我们的数学问题,那就是搭配中的学问,我们在搭配的时候就要遵循:“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这条原则。(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二、搭配菜谱,探索规律。
1、搭配星期一的菜谱。出示课件。
先让学生介绍周一有些什么菜?什么是荤菜?什么是素菜? 厨师对大家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点击课件出示要求: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可以怎样配菜?(学生尝试解决,反馈交流)
星期一的菜谱
荤菜 素菜
肉丸子 白 菜 冬 瓜
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边点课件边问)师:这样写起来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写法呢? 引导学生用符号、连线等方式来表达剩下的搭配方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想出了这么好的表达方法,还找到了这么多种搭配方法,这些都是同学们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的结果。
2、搭配星期三的菜谱 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我们再来看看星期三的菜谱,谁来说一说星期三的菜谱是怎样的?
师:还是按照一份荤菜和一份素菜的要求,可以怎样配菜呢? 需要大家动一番脑筋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看看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注意几点要求:
① 动手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② 把你们找到的搭配方法用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记录下来; ③ 看那个小组合作得又快又好,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研究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师提要求)汇报的同学要注意语言要简单明了,其他同学要注意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他们的方法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或者你可以为他作那些补充,还要听一听他们是否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了所有的搭配方法。
5、总结: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种好的搭配方法,我也看出来了,这些方法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先选定一件荤菜分别和两种素菜搭配,这样找出了2种搭配方法,再用另一种荤菜和两种素菜搭配出2种,这样按顺序搭配,就可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当然,也可以先选定一件素菜分别和2种荤菜搭配,再用剩下的1种素菜和2种荤菜搭配,按照这样的顺序,同样也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星期三的菜谱 荤菜
牛 排 鱼
素菜
豆 腐 青菜
3、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同学们不仅学会了配菜,还能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真了不起!大厨师呀还准备了更丰富的佳肴呢,(出示周五的菜谱)
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的方法解决了星期三的配菜问题,现在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用笔把星期五的配菜方法简单的记录下来呢? 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办法更简便。
学生口述配菜方法,电脑出示验证配菜结果。星期五的菜谱 荤菜
肉丸子 虾
素菜
白 菜 豆 腐 冬 瓜 问: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6种)师小结:二荤三素可以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走进生活,实践应用
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搭配中的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这种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
搭配路线:出示幻灯片
笑笑请淘气去动物园玩。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去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呢?(出示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师: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共和几条路可以走,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汇报交流。师板书:AC、AD、AE、BC、BD、BE
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四、发现规律,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搭配中的学问,请同学们观察今天我们所有的搭配,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今天所学内容就是乘法意义,搭配的结果都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一起验证今天的搭配)
五、拓展练习。
用下面的数你能组成那些两位数?
请你把它写下来。
可以组成的两位数:23、26、28、43、46、48、93、96、98 32、34、39、62、64、69、82、84、89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荤菜 素菜 搭配的种类 星期一 1 × 2 = 2 星期二 2 × 2 = 4 星期三 2 × 3 = 6
第2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第六册数学课本第102页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受有序的搭配方法。
2、初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1、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握握手,好朋友)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数学,唐老师非常高兴,想和大家交给朋友,好吗?(好)我们来握握手吧。(师分别与不同组的孩子握手,还边说“握握手,好朋友”)
师:哎呀,老师跟几个人握手,握了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老师想跟全班的每一位朋友都握一次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指生口答,可以是按小组,排队,或者其他。
小朋友想的方法都不错,一个一个握……这些说明握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按次序,不要重复,也不遗漏。
小结:老师也同意小朋友们的意见,在咋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类似于握手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有关搭配的问题,在思考的时候要按一定的次序,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遗漏。今天,老师一起跟大家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大家愿意吗?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图片)它是谁呢?(美羊羊)美羊羊今天也非常的开心,因为它要去动物园玩。爱美的美羊羊在去动物园之前遇到了一个问题,它不知道该穿哪一套衣服?它已经把她最爱的衣服挑选出来了,你们能帮帮它搭配衣服吗?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搭配服装
出示
P10
2页
例
2图
片
1、谁来说一说衣柜里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两件上装,三件下装)
2、要帮美羊羊搭配一套服装,可以选哪件上装配哪件下装? 指生口答,预设1:蓝色上衣配裙子,蓝色上衣配红色裤子……等
3、好!那到底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1:只有5种 生2:6种……
师:同学们的建议真不错!有的同学说是5种,有的说是6种,那到底几种呢?
到底有几种搭配方法?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衣服卡片,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记一记。(播放课件4:活动要求)活动要求:同桌分工合作,一人摆:把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进行搭配;
一人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搭配的过程记录下来,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老师走到学生中进行观察、指导)
4、好,看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在探讨问题,相信大家都有结果了。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合作成果展示给大家看?(介绍搭配的方法并在黑板上摆一摆。)
5、全班交流
(引出“按顺序”)如果我们不按顺序摆会怎样?(板书:重复,遗漏)所以,只有按顺序进行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补充板书:“不”)
6、刚才,我们是用上装搭配下装,你能用下装搭配上装吗?(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一起讨论)
小结: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搭配,只要我们做到有顺序,就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搭配中的学问”
(二)、活动二:吃早餐
美羊羊穿上大家给她搭配的漂亮衣服,美美的来到自助餐厅,(出示课本P102做一做第2题),它准备吃早餐啦!看,都有一些什么食物呢? 出示
美羊羊有几个问题,你们能帮她解决吗?
1、说一说什么是饮料,什么是点心?(饮料有豆浆、牛奶;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面包。)
2、3、那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4种)你们能替喜羊羊找到答案吗? 同桌交流方案,你是怎样搭配的呢?
方案一:固定一种饮料,分别搭配三样点心,有2个3种,就有2X3=6种; 方案二:固定一种点心,可搭配两种饮料,有3个2种,就有3X2=6种;
(三)、活动三
找路线
美羊羊吃好了早餐,唱歌歌儿出门,她又遇到了问题了。出示
美羊羊从早餐店出发,经过少年宫到儿童影剧院一共有多少条路线? 相互说一说,画一画,指生投影说一说思路。
(四)活动四(解密码门—P102做一做第1题)
确定了路线,美羊羊很快就来到了动物园。可是,动物园的大门上挂有一把密码锁,必须要破解密码才能进入动物园。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美羊羊破解出密码吗?
独立思考,把可能的密码写出来,再数一数,与同桌说一说。指生口答 有个同学们的热心帮忙,美羊羊终于成功的打开动物园大门,进入动物园参观游玩。
四、巧遇朋友,帮忙拍照
美羊羊在动物园里碰到了四个好朋友了,大家观看完表演后来到了数学乐园游玩。数学乐园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非常的可爱,美羊羊的四个好朋友都非常的喜欢它们,还请美羊羊帮忙拍照。出示:
“我们每个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那美羊羊一共需要拍多少张照片呢? 生独立思考,指生口答。
3、美羊羊帮助了四位朋友拍照,四位朋友非常感谢美羊羊,也与美羊羊结成了好朋友,美羊羊给朋友们留下她自己的联系号码。出示:
你们也想跟美羊羊交朋友,请你猜猜美羊羊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 生发散思维讨论,记录,再指生投影分享自己的猜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搭配时,应注意什么?(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第3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的学问
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
叶丽娟
设计背景:
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排列组合问题,排列与组合不仅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及实验,能够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方法。但以往我们常常过分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对搭配方法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学本节课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虽然本节课的内容是排列组合问题,但并不是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在活动中,不要急于规定用统一的符号表示搭配的结果,而要在探索、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关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学具、图形、字母等表示搭配的结果,通过交流,逐步建立符号意识。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
第4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 :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
第5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单 位:成安县实验小学
姓 名: 申少辉
时 间:2017年12月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申少辉
【教材理解】
“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教学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
第6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兰州市安宁区长风小学
王锡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2页例2。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教材通过对例2的教学,主要研究不同的服装搭配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不同的上装与下装搭配,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穿法。教材试图让学生用直观的画图、连线等方法来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并发现其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了数学的实际价值。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
第7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出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