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您好!大自然》教案
教学内容:一、歌曲《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二、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的:一、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的能力。
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
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同学们,我们也出去春游过,你们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快乐)那你们来听听歌曲的.
意大利小朋友出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吧?
二、聆听歌曲,尤其注意聆听这首歌曲的二声部。
1、先给同学们范唱第二声部,也先教学生学第二声部;
2、等学生的第二声部稳固之后,再学唱第一声部旋律;
3、请能唱第二声部的同学上台来和老师一起唱第二声部,
其余剩下的同学就演唱第一声部;
4、台下的同学一起再来学唱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或者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二声部的比较熟悉了,再强调合唱的要求,和谐,声音统一等等;
5、讲解弱起小节,要求学生学会分辨弱起小节的几种形式;
6、在第一声部能找出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7、两个声部都用“啦”来演唱,要求声音集中,统一,优美,和谐;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铃儿响叮当》、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一、主要是培养学生聆听二声部的能力,并让学生喜欢上合唱;
二、感受歌曲的情绪,用欢快的声音演唱《铃儿响叮当》;
重点、难点: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合唱是一种最具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它有多个声部的和声,你能感受到和独唱完全不同的一种演唱形式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你们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野》;
二、你们认真聆听第二声部是用轻声地“唔”来衬托的,能听出来吗?你觉得是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三、要求同学们根据歌曲的情绪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四、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大家也非常熟悉了,但这首歌曲的合唱你们听过吗?
五、下面一起来欣赏经过改编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六、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七、分成几个小组,集思广益,能听几种就几种;
八、认真听听,看你能听出几个段落?
九、跟着音乐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歌曲情绪,因为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就不多花时间学习,主要是掌握歌曲情绪,演唱该歌曲就行了。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合唱欣赏与学习,对合唱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逐渐的喜欢上了合唱,希望以后还能多进行二声部的练声曲的练习,加强同学们对合唱的兴趣和爱好。
第2篇:五年级音乐下册 您好!大自然5教案 人音版
最新版
您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
聆听 《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熟悉《铃儿响叮当》旋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体会歌曲展示的外国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活泼的情绪。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3.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1.熟悉《铃儿响叮当》旋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铃儿响叮当》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2.初听《铃儿响叮当》。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2017.3.1 最新版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三、下课。
2017.3.1
第3篇:五年级音乐下册 您好!大自然4教案 人音版
最新版
您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
表演《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1.学会表演《田野在召唤》。
2.通过表演,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3.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1.学会表演《田野在召唤》
2.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2.聆听歌曲范唱。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2)歌曲的低声
第4篇: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 您好!大自然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合唱《我们的田野》
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合唱曲,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
歌词本身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又如一幅清新明丽的水彩画。它描绘了祖国的大自然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好理想的种子。歌曲的旋律婉转跌宕,优美动人;节奏从容舒展,自始至终的弱起节奏和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赋予音乐动力感和抒情性。此曲自20世纪50年代发表至今,受到广大城乡音乐教师及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或被选作演出曲目,或被选为教材内容。至今,《我们的田野》的歌声回荡在课堂和校园之中,长久地留存在人们心中。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不规整乐句(即每句既非4小节也非8小节构成;各句小节数也不
第5篇:三年级音乐下册《老师您好》教案人音版
第七单元 老师您好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2.通过编创旋律,掌握简单的旋律发展技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3.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蕴含的师生关爱的情怀。
4.旋律编创的音高走向问题。
四、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说说老师做的感人的事例,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a.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感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讨论后,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段歌词
3.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歌曲用怎样的声
第6篇: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第二课时:唱歌《美丽的家乡》
第三课时:欣赏《驯鹿》《冬猎》;为音乐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2.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月琴、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歌曲录音带或伴奏带、乐曲录音带或VCD光盘。重点和难点:
1、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现手法。
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准确,声音要和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