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共同的家》的教学反思
《共同的家》的教学反思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得而知,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为此,我常在班级开展比赛:大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学习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师生竞赛……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兴趣的,莫过于师生比赛。
请看下面教学片断:
四、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读了《共同的家》,知道了大海是鱼儿的家,你还知道大海是谁的家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上到现在学生已略感疲倦,个个都有点儿心不在焉,只有个别学生举了手)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累了,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
(一听说要比赛,有些同学眼睛一亮)
师:以前都是你们自己比赛,今天,老师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跟你们比一比,怎么样?
(这下全班都来了精神,激动无比,有的小声说:老师也比赛,真是太好了!有的说:要怎么比,老师肯定赢啦!……)
师:很多小朋友认为老师肯定赢,但老师会不会赢是由你们决定的哦!请听比赛规则:你们每答对一题,给你们加面红旗,答得好加两面,可如果哪个同学不认真听讲,那老师就要扣那个小组一面红旗给老师啦,老师能得几面红旗就看你们了,如果你们都表现得很好,那老师就赢不了了,敢不敢和老师挑战啊?
生纷纷说:原来是这么比啊,那老师你输定了!
我看大家都来劲了,马上说:我们班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哦,老师才不会输呢!
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连忙说:我们才不愿意输呢!
比赛正式开始了。
师:比赛开始,谁来说说大海是谁的家?
生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有的说:大海是螃蟹的家;有的说大海是海豚的家;有的说大海是海龟的家;还有的.说大海是轮船的家。
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我马上抛出一个更能够激发孩子想像力的问题。
出示题目:-----是-----的家,并读题。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想想,在学习小组里面说说,看谁的回答最与众不同,最棒,为小组夺各多的红旗。
各学习小组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看到孩子们个个绞尽脑汁,认真十足,偶尔还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他们精彩的回答。
生1: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生2:学校是我们的家。
生3:山峰是雄鹰。
生4:花园是蝴蝶的家。
生5:月亮是嫦娥的家,还是玉兔的家。
生6:泥土是蚯蚓的家。
一个平时不起眼的学生,举起手,怯生生地说:葡萄是蜜蜂的家。
我问她为什么葡萄是蜜蜂的家。
她说:因为蜜蜂喜欢采蜜,喜欢甜的东西,葡萄甜,蜜蜂喜欢住在葡萄里。
(虽然她的回答不正确,但这一奇特的想法,不正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吗?)
我让孩子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此刻,我第一次看到了她甜美的笑容。
……
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还陶醉在其中,看着自己为小组获得的红旗,他们真是无比自豪,结果当然是我输了,因为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为小组的荣誉而“战”,值得一提的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但没为小组损失红旗,还为小组争得红旗呢!比赛结束了,学生们赢得开心,我也输得值。这场比赛不仅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快感,也让我看到了许多孩子内在的潜能,真是一举两得。
第2篇:《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2010年丰台区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共同的家》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歌。本单元的重点仍是培养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读,理解课文意思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5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由于是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着重定位在理解课文,练习用同样的句式说话,创编儿歌。突出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丰富想象力上。对于识字从多种形式和角度来识字。
成功之处:
第一、理解课文方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1、从词语的理解入手,带动课文的理解。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一点在于对词语“每个”。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出示图片和讲解初步让学生感知每个的意思。这一感知并不是具 1
体的。第二步老师引导,学生找到每一个笑脸有没有我的活动,通过
动态的实践,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的含义。第三步把这个词语带入课文
内容的理解当中去。让学生通过班级同学的全家福的图片理解句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这样的认知规律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
学生能够恨透测的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地球的理解,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地球的图
片。这样给学生留下了初步印象。然后我提出了问题“你还知道地球
上有什么”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来理解地球。学生从动物、植物、人、及国家等方面来说,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地球的理解。最后我通过图片
让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地球的含义,深化对这句话的理解,产生保护
地球的共鸣。
2句式迁移,创编诗歌
这篇课文中,内容浅显。在教学中,通过课件制作中的图片学生
很容易就能理解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及白云的家在哪里这两个
内容,其他内容也可以通过图片来理解。所以这部分教学我做了简化的处理。只说到一个,让学生通过图片的出示来理解。
在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这篇儿歌的内容,我把重点定位在说话上。
在学生说话过程中,课堂生成的内容很多。学生涉及的面很宽广。因
此,在课堂预设过程中,我预设了各种形式的家。准备了充分的图片。
在板书过程中,让学生说,贴。丰富生动,体现了学生充分的理解和
说。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
熏陶。
第二、识字方面:《新课程标准》 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
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
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
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君子动口不动手” 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过
程敏繁分琐析相当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且耗时大。我觉得让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
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
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
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比如: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
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分析汉字的结构,是由什么和什么组
成的;分析字形特点,如一些象形字“火、山”等,再有利用熟字学
新字,也是我们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本课中共有三个生字,我重点采用的是分散识字。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本节课重
点学习“云”字,学生可以选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来记忆这个字。识
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以后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孩子
们为阅读和口语交际、写作的基础。为此每学习一个生字,我都要安
排组词,然后就是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这样,要求学生做到: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以致用,学生对新学字词的记忆更深刻.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
学生在说到小河的家时,有的学生说到了海豚的家是小河。这时
学生纠正知道海豚的家在大海。我虽然也把大海画出,并贴上了海豚的图片。让学生理解了大海是海豚的家。但是没有再进一步的深化,延伸。在说话()是()的家时,再重新提到这一话题。我感觉自己
处理的不够完美。应该抓住契机,生成课堂新的亮点。
2、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说的欲望,在时间安排上没有过多的准备。当时让学生自己和同桌又说了说。这样的处理虽然很好的控制了课堂的进程。但在安排上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动性和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在今后教学中,要在课前充分预设各种情况。并做好预案。
3、图片的准备不够充分。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24种动植物的图片,是我自己想象孩子的知
识范围预设的。其中学生说到了蚯蚓、鲸鱼我没有准备。这就提醒我在课前应该做一个课前调研。效果会更好。
第3篇: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同的家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共同的家》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歌。本单元课文内容围绕“家”,从不同角度安排了4篇课文。有写家庭生活的;有写动物生活的;有写大自然事物的家,延伸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本单元的重点仍是培养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读,理解课文意思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5句,1至4句按
第4篇: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共同的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1
一年级学生阅读《共同的家》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三个层面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思路的链条,完成一次认知的飞跃。从具体的我家开始,进而理解共同的家,最后理解我们共同的家。为此,教师对文本必须进行深入钻研,然后才能以六岁儿童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情感得到升华。同时,自己享受一次成功教学的喜悦。
首先,以孩子们熟悉的家为话题,交流自己的家在哪,家中有哪些成员,成员之间对家的感情如何。在交流的情境中完成识字:家。教师及时小结很重要,要点是温暖:家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住所。我
第5篇: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得而知,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为此,我常在班级开展比赛:大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学习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师生竞赛……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兴趣的,莫过于师生比赛。
请看下面教学片断:
四、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读了《共同的家》,知道了大海是鱼儿的家,你还知道大海是谁的家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上到现在学生已略感疲倦,个个都有点儿心不在焉,只有个别学生举了手)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累了,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
(一听说要比赛,有些同学眼睛一亮)
师:以前都是你们自己比赛,今天,老师想
第6篇: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林格伦说过:“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不得而知,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多么重要。为此,我常在班级开展比赛:大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学习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师生竞赛……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兴趣的,莫过于师生比赛。
请看下面教学片断:
四、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读了《共同的家》,知道了大海是鱼儿的家,你还知道大海是谁的家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上到现在学生已略感疲倦,个个都有点儿心不在焉,只有个别学生举了手)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累了,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
(一听说要比赛,有些同学眼睛一亮)
师:以前都是你们自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