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最大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的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你们最佩服哪位老师2、、、、好,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位老师,一位我非常非常佩服的老师——苏格拉底
3、有谁认识他吗?简介苏格拉底———(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是和孔子齐名的,被并称为全人类的导师!他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特别强调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他教书的时候,总是用反问反驳的方式,教授学生们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举例——有人问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偷盗、说谎,你看,他从来不告诉他们答案,却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
4、我佩服他的原因,正在于他是一名出色的老师,善于结合身边的事物来启发学生,他很少像我们一样,坐在一起在课堂里上课,他经常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世界,一个广场,一片田野,甚至是一条河流都可能成为他和弟子们的课堂,可以说他的课堂,是在太阳底下的,不像我们在天花板地下,话说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弟子们出去了,来到一块麦地边,于是这块麦地就成了他和弟子们的课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麦地呢!我们来读一读:、、、、、二、品读交流,体验哲理。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品读第一句话。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好多同学抓住了那几个词儿,眼前就仿佛看到了一片金黄,看到了丰收,看到了农民伯伯的笑容和汗水!读书就要这样,语言文字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想象。●品读第二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谁想读第一句话。2.指导朗读,评价朗读。
3.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突出分析“只许进,不许退。”(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4.那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品读第三句话。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苏格拉底说的第二句话呢?“你们已经到头了。”
2.指导朗读。(1)苏格拉底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2)你能试着说一下吗? 3.他的弟子是怎么走到尽头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动脑去思考,动手划出写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词句,4.那你们觉得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从哪可以看出?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弟子们问你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把握住现在,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5.有了刚才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弟子们摘麦穗的情景,让我们将弟子们的表现朗读出来。(指名读)
6.当你刚刚还在寻找麦穗时,突然听到“你们已经到头了”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7.齐读第5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弟子们的这种心情。(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8.弟子们如梦初醒,他们醒悟了什么呢?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进行了开导,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品读第四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认真地读一读这一句话,看看能读懂什么?
3.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师引说:他是在用麦地比作——(人生)麦穗比作——(机会)
4.那同学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5.那这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呢?
(第一个“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而言的;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在人们的头脑里,心里,是相对而言的)6.指导朗读。这段话含义深刻,那么苏格拉底在说这段话时语气怎样呢?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看“说”字前可以加什么词? 7.齐读这一段话。
三、循循善诱,赏析文本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其中:辨析“拣”和“捡”的区别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F“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
生:
1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2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我们也应该追求,但未必马上能碰到它。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5“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6“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7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
重点讨论: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四、总结课文,喜谈收获。
师: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也有远大的目标,能把你们的目标告诉大家吗?
3、假如未能如你所愿,你该如何抉择呢?
4、齐读最后一句话。
5、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话,„„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在此,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3)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五、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理想 把握机遇
第2篇: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3、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4、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好难句子。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段。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
出示:
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四、指导学生造句
1、自由读课后习题4中的句子,体会前后两小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用“虽然……但是……、即使……也……”造句,集体评议。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第3篇: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
第4篇:《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大的麦穗》教案1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读书导入:
(古希腊有
第5篇:《最大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麦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大麦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大麦穗》教学反思1
《最大的麦穗》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给学生上的一堂课,让学生走进麦地去采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却收获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文章本身的思想性很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应该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他们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义,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已有经验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有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思考和体验,他
第6篇:《最大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麦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大麦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大麦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尝试运用“主题教学”的语文教学理念,围绕本课的主题,开发语文教学资源,补充相关阅读材料,并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统一,重视在阅读、体验和感悟基础上的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与对话,构建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能联
第7篇:《最大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麦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大麦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大麦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走进弟子们的内心,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在一个收获的季节里,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了一块长满沉甸甸麦穗的麦地里,他要让弟子们干什么呢?(指名说)
二、自主感知
1、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